《八大山人研究》是系统研究八大山人的著作。尝试从八大思想发展的脉络中,寻求对其晦涩作品的解读,尤其注意八大作品中所体现的曹洞禅法特点。《八大山人研究》通过发现的大量新资料,对八大山人的家世渊源、生平事迹、交游行实等方面进行考辨,并试图对学界长期争论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八大山人研究》是作者继《石涛研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吴昌硕以书、画、篆刻闻名于世,其影响力既深且远,直至今天。但他的一生,却充满坎坷、痛苦与矛盾。 本书以详实的史料,追踪历史的时空,展现艺术家的人生之路与艺术之旅,鉴赏和收藏吴昌硕的艺术品珍贵读本。
吴昌硕以书、画、篆刻闻名于世,其影响力既深且远,直至今天。但他的一生,却充满坎坷、痛苦与矛盾。 本书以详实的史料,追踪历史的时空,展现艺术家的人生之路与艺术之旅,鉴赏和收藏吴昌硕的艺术品珍贵读本。
亨利·马蒂斯在20世纪初的艺术界发动了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他在作品中使用了更抽象和更加浓烈的色彩,使世人相信颜色不仅可以描绘物体,更能够表达感情。简约粗犷的形体塑造、凝练的色彩运用震惊了艺术界,艺术评论家称其为“野兽派”。马蒂斯是20世纪现代艺术中瞩目的画家之一,本书涵盖了画家漫长艺术生涯中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
白石老人自述》为中国画大家齐白石老人的人生自述。齐白石是一位大画家,其实,细分起来,他还是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真正做到了中国古时候对艺术家的要求:诗、书、画、印均有极高造诣。1933年,齐白石先生71岁时,曾请吴江金松岑为他写传。由其自述生平,门人张次溪笔录后寄给金氏,作为写传记的材料。书中其从出生的家庭、成长经历、求学过程、平生阅历、艺术造诣等方面进行自述,文中所自述的文字不掩饰,不玩弄笔调,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表现出白石老人那朴实无华、充满乡土气味和感情深挚的风格。书中还配有部分小插图,将白石老人早、中、晚各时期的绘画作品聚于一书进行比较,使读者更了解其艺术道路的演变过程,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白石老人的艺术生涯。
《巴尔蒂斯对话录》是巴尔蒂斯生平最后十年间与意大利评论家贡斯坦蒂尼的对话笔记,分成12个章节。在这些对话里,巴尔蒂斯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从童年时结识里尔克,到青年时代在意大利游学研究文艺复兴大师的真迹,再到罗马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画家不仅总结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还回忆了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作家乃至政治家,如马尔罗、费里尼、毕加索、米罗、贾柯梅蒂、加缪、萨特等。这些对话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编排,犹如一部巴尔蒂斯的回忆录。尤其可贵的是,贡斯坦蒂尼以其丰富的艺术史理论和知识,在谈话中穿插了大量背景资料的介绍,从而大大丰富了这些对话的可读性。
《六如真如:唐寅的如梦人生》是苏州博物馆为其2014年唐寅特展配套出版的论文集,从唐寅的书画创作、宦海沉浮、宗亲关系、生平交游等诸多方面展现他的一生,同时折射出明代江南社会的历史和风俗时尚及文人交游。此本印制精美,图文并茂,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和可读性。
本书是一本传记小说,为传奇艺术大师刘海粟一生做传。刘海粟是我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学贯中西、艺通古今的一代艺术宗师。本书作者结合翔实的史实资料,并辅以丰富的想象与发挥,以炽热的情感,勾勒出一位的艺术家和的爱国者,描绘了刘海粟为中国新美术运动顽强奋斗的一生,以及他的亲情、友情与爱情。
关于映像馆电影被视为“一种(人类)幻想的现象”。“映像”较之于“影像”更着重于人的心理及生理感受,它与生命共同搭筑一个完满形态。在此处,“映像”替代在电影诞生之初的放映机投射影像的感知与印象。“映像”,同时也具有某种前设的“意识形态”。《映像馆》是系统梳理当代电影大师作品与创作的一套系列丛书。准确地说,是向“作者”导演表示敬意的文字与图片的记录。这并非涉猎浩繁的电影历史,这个范围或许对于人们通常知晓的“电影导演”是较陌生的。所以,《映像馆》的受众群从开始就注定不会太宽泛。《映像馆》的产生缘于少数人对电影的挚爱和持续的热情。这里希望能够建立一种有效的、良性的语言环境,形成对电影“娱乐功能”之外的“美学价值”的关注与审视,以及置于常规的“看”电影的接受反应之上;再者,面对影像资讯
本书为“中国民间人物”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是根据中央电视台专题片《人物》改编,由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授权,介绍一系列对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人物,如辨画奇人徐邦达,书画修复国手冯鹏生,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等等。这里书面的形式,不同于媒体的形式,在文字内容上,在平面图像上,更为细致深入,扩展了人文内容,读者可以优游自如地检点,仔细审视。
《四季如歌: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是世界美术院校教育丛书之一。俄罗斯艺术对我们中国的影响可说相当长远了。最重要的影响是解放以后,由于政治上的“一边倒”,从整个美术教育体制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都成了当时中国美术界的主流,真是“目不斜视”“心无旁鹜”,从上到下,举国一致。在此期间,当然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但从总的艺术发展来看却形成了过分单一的路子,再加上某种学习过程的开始,总容易犯浅薄和机械的毛病,因而这种学习除了写实能力上的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以外,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种“统一”很快遭到了报应。改革开放了,西方各国的潮流汹涌而至,各种流派都以十分新鲜的面貌冲了进来,短短二十多年,我们把欧洲近百年来形形色色的流派几乎都学了一遍,中央美术学院也并不例外,
达利是历富有争议的艺术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的艺术家之一。本书描绘了达利的神秘生涯及其惊世骇俗的作品。书中介绍了达利的家人、友和人他的情人对他的创作的深刻影响,以及他与加泰罗先锋派和超现实主义的关系。作为一位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当时的人们无法理解他的绘画和他的言行。尽管达利的言行举止和艺术行为总是遭到人们的不理解,但他却丝毫没有被世俗的偏见所束缚,依然精力充沛地从事自己的各种创作。书中还展示并解析了达利有代表性的关于战争主题的作品,关于宗教和原子、核子的绘画,托图作品,以及他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使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这位艺术奇才。
用“悲欣交集”来形容画家史国良的艺术与人生似乎是再合适不过了。由一个北京普通工人家庭的爱画画的孩子,成长为一名画家,一度遁入佛门,时隔十几年再回到红尘,他艺术道路的成长与成就,人生理想与现实的胶着与挣脱,到的脱胎换骨,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本书是史国良的自述,他为人有种近乎残酷的坦诚,从年少至今的点滴,经由他的回忆生动呈现,举重若轻。
文化需要承继和发扬,文化名人是承继和发扬的开路先锋,他们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像群星一样闪耀,使文化得以健康地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王宏喜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对书画艺术传承、创新做出贡献的人物画大家。 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国画大师、王宏喜的老师亚明先生这样称赞王宏喜:“纵观王宏喜的艺术道路,一直恪守意念、意象、意境、意趣的东方艺术理法观,用中国特有的‘笔墨’取这四个‘意’,悟其理、写其心,得心应手,画自己的心事,将文学、哲学、历史糅合在同一的理法中。 “宏喜现己年逾花甲,正处创作佳期,如果没有特别的环境对他干扰,他将会对中国画做出更大的贡献,美术史上应有他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