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研究》是系统研究八大山人的著作。尝试从八大思想发展的脉络中,寻求对其晦涩作品的解读,尤其注意八大作品中所体现的曹洞禅法特点。《八大山人研究》通过发现的大量新资料,对八大山人的家世渊源、生平事迹、交游行实等方面进行考辨,并试图对学界长期争论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八大山人研究》是作者继《石涛研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巴尔蒂斯对话录》是巴尔蒂斯生平最后十年间与意大利评论家贡斯坦蒂尼的对话笔记,分成12个章节。在这些对话里,巴尔蒂斯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从童年时结识里尔克,到青年时代在意大利游学研究文艺复兴大师的真迹,再到罗马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画家不仅总结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还回忆了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作家乃至政治家,如马尔罗、费里尼、毕加索、米罗、贾柯梅蒂、加缪、萨特等。这些对话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编排,犹如一部巴尔蒂斯的回忆录。尤其可贵的是,贡斯坦蒂尼以其丰富的艺术史理论和知识,在谈话中穿插了大量背景资料的介绍,从而大大丰富了这些对话的可读性。
本书为“中国民间人物”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是根据中央电视台专题片《人物》改编,由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授权,介绍一系列对中国大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人物,如辨画奇人徐邦达,书画修复国手冯鹏生,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等等。这里书面的形式,不同于媒体的形式,在文字内容上,在平面图像上,更为细致深入,扩展了人文内容,读者可以优游自如地检点,仔细审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不惜花费巨大人力、财力、陆续出版了大量高档豪华型特精装画册,逐渐形成了规模,形成了品牌,形成了自己的出书特色。画册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著名画家、画派的作品,既为弘扬祖国文化艺术传统作出了努力,同时也为加强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那些高档画册在程度上满足了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院校及专业画家、收藏家和研究人员的需求,然而,毕竟因其价格昂贵,使得众多的美术爱好者和在校学生望其项背而难以企及。我们不断听到一些低购买力读者的呼吁,并且意识到这一群体中潜在的精神追求,为此特别编辑出版了这类普及型美术系列画册丛书,以比较低廉的价位,把高档的艺术珍品推向大众。 此类画册的篇幅缩减了很多,尽管如此,我们在作品的编选上都作到了精之又精,
《巴尔蒂斯对话录》是巴尔蒂斯生平十年间与意大利评论家贡斯坦蒂尼的对话笔记,分成12个章节。在这些对话里,巴尔蒂斯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从童年时结识里尔克,到青年时代在意大利游学研究文艺复兴大师的真迹,再到罗马担任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画家不仅总结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还回忆了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艺术家、作家乃至政治家,如马尔罗、费里尼、毕加索、米罗、贾柯梅蒂、加缪、萨特等。这些对话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编排,犹如一部巴尔蒂斯的回忆录。尤其可贵的是,贡斯坦蒂尼以其丰富的艺术史理论和知识,在谈话中穿插了大量背景资料的介绍,从而大大丰富了这些对话的可读性。
唐寅的一生,演绎了明代中叶商人子弟欲跻身上流社会而终失败的过程,诠释了科场失意却在绘画领域另辟天地、大放异彩的别样人生。“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关于这位风流才子的故事至今仍在传唱。《唐寅评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唐寅的生平事迹,下编是他的思想、创作及影响。
《欣然为宾·董欣宾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集》讲述了多少年来,中国画家始终尝试将中国的笔墨构图看作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要素,西方的色彩则是再现性要素,那么“中西合璧”即是这两者的相加。而董欣宾则看到了二者互相转化的而非相加的可能性,他将色转化为墨,并与用笔相统一,于是色不仅仅为景的再现性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用笔的表现性服务。这就为色彩的运用增加了极大的困难度,因为画家不能仅凭对景观察或对景的印象去再现性地成片晕染,而必须还得将色“随机性”地皴、擦到宣纸上,即同时照顾到色彩的视觉效果和笔法的偶然性效果。这种画技是难能可贵的,而能将其展现出来更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多年的专注。如今他已逝世十周年,《欣然为宾·董欣宾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集》便是为纪念他的一个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