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勃罗 毕加索(1881-1973)是20世纪极为重要的艺术大师。本书作为一本研究毕加索的全新专著,在艺术家逝世5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全方位展示了毕加索从油画、雕塑、素描到版画,横跨众多领域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本书从艺术本身而非人物传记的角度出发,向我们展示了毕加索艺术生涯中风格的演变,以及其中视觉语言及叙事对现代艺术的深刻影响。 本书按时间顺序记录了毕加索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主题及事件,不仅囊括了艺术家的著名画作,如极具争议性的《阿维尼翁的少女》和对战争进行有力控诉的《格尔尼卡》,还收录了很多较为罕见的作品,如毕加索创意十足的雕塑及他对委拉斯凯兹17世纪的名作《宫娥》所进行的再诠释。本书无疑是渴望了解毕加索的艺术爱好者及研究者的绝佳选择。
《伦勃朗的眼睛》是一部融合了历史、艺术与人物传记的宏大作品。 西蒙·沙玛以16至17世纪尼德兰波澜壮阔的历史为背景,通过解读荷兰艺术巨匠伦勃朗各阶段的重要作品,向我们呈现了这位绘画大师的天赋之才与起伏生涯:他如何从一个青涩却有着惊人天赋的模仿者,迅速成长为以无语伦比的独创性傲视群英、备受上流社会追捧的博学画师?又如何因特立独行、画风粗野而遭到冷落,以致晚年落寂?他在艺术风格上的持续探索、对自身境遇的淡然,揭示了怎样的艺术理念与追求?他令人唏嘘的人生结局,又折射出怎样的人性弱点与社会势态?作为历史学家,西蒙·沙玛以大量史料为基础,用重要的历史节点勾勒出16至17世纪尼德兰乃至欧洲的社会变迁,并填充生动的风俗起居细节,铺陈出一幅熙熙攘攘、随时代沉浮的市民生活图景。 作为艺术史家,沙玛将视
本书是配合展览同期出版的中英双语图录。内容包括:UCCA馆长前言;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策展人Emilia Philippot撰写的展览介绍文章;中央美院吴雪杉教授关于毕加索对中国影响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所有展出作品的精美图片120幅左右。全书分6个主题,全面回顾毕加索创作生涯的前30年。
吴昌硕以书、画、篆刻闻名于世,其影响力既深且远,直至今天。但他的一生,却充满坎坷、痛苦与矛盾。 本书以详实的史料,追踪历史的时空,展现艺术家的人生之路与艺术之旅,鉴赏和收藏吴昌硕的艺术品珍贵读本。
齐白石艺术成就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前辈吴让之、赵之谦、虚谷、吴昌硕等人前赴后继地失去了金石水墨大写意画派走向*,不但有效地矫正了清中期以还大写意画格失之于野的偏弊,并且令大写意画派在新的历史时代以金石学为契机开辟了新的方向,并促使举起于明清的文人大写意画格在20世纪中后期登上了其历史的*。其二是以其出身民间的身份和新中国文艺改革的思潮,转化了文人写意画的文化内涵,使之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为传统绘画在新时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并且齐在题材内容上的创造性的贡献,传统大写意画格由以往的阳春白雪真正成为了“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艺术。
张大千先生的山水画已为众人所知,久负盛名于画坛,然而犬千先生的人物画至今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粉本更是难以见到。其实,这位“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的画家,人物画也独出机杼,清丽优雅,成就极高。本书就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大千仕女画集。作者以大千从未公诸于世的私藏仕女粉本作品为基础,并与相应画作相比对精心编撰而成,完整再现了大千仕女画创作的艺术历程,营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仕女世界。其资料之珍贵,艺术之精湛,均是近几十年来画苑所少见的。展卷而读,掩卷而思,让人宛若倘佯在色彩斑斓的艺术长河之中。
本书是配合展览同期出版的中英双语图录。内容包括:UCCA馆长前言;巴黎毕加索美术馆策展人Emilia Philippot撰写的展览介绍文章;中央美院吴雪杉教授关于毕加索对中国影响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所有展出作品的精美图片120幅左右。全书分6个主题,全面回顾毕加索创作生涯的前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