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读梵高,意义是解放自己。 在他画出的向日葵的金色光芒中,我们都要想一想: 如果遇上他那样的困厄,我们将如何开辟人生?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 斯通的经典代表作。 温森特?梵高,一个为视艺术为信仰,以生命为火把,在暗影重重的人世间负重前行的探寻者。众所周知,梵高去世后才声名鹊起。追溯真正将梵高的文化影响力放大到整个社会的原因,绕不开欧文 斯通这本感动世人的传记小说《渴望生活》。 1927年春,年仅24岁的欧文 斯通在巴黎看到温森特 梵高的画展。那一年梵高去世刚刚37年,美国公众尚不知道这位荷兰画家。梵高的画作令斯通震撼不已: 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整个世界豁然开朗。 一切生命的有机成分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伟大崇高的统一体。 这位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斯通细
继翻译《杜尚访谈录》之后,作者花费四年时间追索杜尚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历程和心灵世界,写出了这部杜尚的精神传记,同时描绘了一幅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变迁的众生相。作为艺术家的杜尚,与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但杜尚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他当代艺术进入了革命性的崭新时代,却始终韬晦自隐,但开风气不为师;他的生存态度,他的艺术观点,他的超然、无我,让他躲开种种羁绊,站到了艺术之上。
在《永无坦途》一书中,吴冠中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与绘画之路。年轻任性,弃工程而投身艺海,一度沉湎故国传统,一度拜倒西方现代艺术,两家门下转轮来,却不愿当地上地下之走狗,一味竭力探寻属于自己的所爱所思,自己的脚印连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轨迹。本书还讲述了吴冠中自己的生活、文艺观,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当年针对现实而发,并引起过强烈反响和争议,亦体现出吴冠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此外,书中还展示了吴冠中生平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弗朗切斯科·莫雷纳著的《葛饰北斋(精)》一书主要概述了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一生的创作历程。 葛饰北斋是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家,擅长工笔人物和风景。与喜多川歌麿、安藤广重有日本浮世绘三大家之称。书中收录了其创作的《神奈川冲浪里》《凯风快晴》等多幅知名画作。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成名作,是其年仅26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八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在艺术思考和写作的职业生涯中,评论家马丁·盖福德走遍了世界各地,既去看艺术作品,也去见艺术家。 盖福德最初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写了一些文章,本书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写就,深入探讨了文化旅游的概念,并分享了他在旅行的过程对艺术的观点与理解。书中谈及罗马尼亚的无尽之柱、法国的史前洞穴艺术、日本直岛的博物馆岛、冰岛的罗尼· 霍恩作品展等。此外,在旅程中,作者与艺术家相约相会,他们在巴黎、纽约、威尼斯等地交谈采访,谈论彼此对于艺术的看法。
列奥纳多 达 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是影响了世界500多年的 网红 。达 芬奇能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同时,他能对自己稍显异类的状态泰然处之:私生子、同性恋、素食者、左撇子、容易分心。带着顽皮而执着的热情,达 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对众多领域的创新与探索,包括解剖学、化石、鸟类、飞行器、光学、植物学、地质学、水流,以及军事装置。他的笔记不仅是有史以来对好奇心难以超越的纪录,而且是激动人心的指南,跨学科的才华跃然纸上,带领我们去了解这个好奇心旺盛的人。 涌现了达 芬奇、哥伦布和古登堡的15世纪,是一个通过新技术发明,探索和传播知识的时代,就如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一样。达 芬奇的天才之处正是基于那些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提升的能力:热切的好奇心、认真的观察
《青年陈逸飞》为 艺术评论家龚云表与陈逸飞胞弟陈逸鸣合作,讲述 上海艺术家陈逸飞青年时期生活与艺术经历的评传式作品。 该书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采访了陈逸飞生前众多好友和同学,并配以300多幅照片和作品图片,真实生动地梳理展现了陈逸飞整个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艺术风貌。这是有关陈逸飞 、 文献性,也 历史价值的著作。 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的艺术生涯起步于一个动荡不安、文化禁锢的年代。他的主题性油画创作,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近乎执拗的桀骜不驯的独立倾向,油画《开路先锋》、《红旗》、《黄河颂》等史诗般的作品相继诞生。陈逸飞色彩斑斓的青年时代,折射出一个时代曲折的历程,而《青年陈逸飞》堪称陈逸飞的一部青春史。
曼·雷(Man Ray,1890—1976),20世纪蕞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达达主义奠基人,超现实主义者,全方位的艺术天才,从事摄影、绘画、雕塑、电影、版画和诗歌创作。他大大扩展了摄影艺术的领域,开辟了一片靠前的新天地,被认为是当代摄影历史记录重要的先驱。 本书详细介绍了曼·雷与杜尚、毕加索、布勒东、艾吕雅等艺术家之间动人的交往,以及他与其女神吉吉和李·米勒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位艺术家如何努力地维护他的创作自由,有时要反对所处时代的主流观点,保持特立独行。 这本艺术家的传记将带领读者踏上从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到波普艺术的20世纪主流艺术史的旅程。
本书的写作基于罗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道恩·艾兹(Dawn Ades)、卡洛斯·罗哈斯(Carlos Rojas)等艺术史前辈对达利的研究成果,也基于达利本人留下的自传性文字以及媒体报道。在此之上对达利的美学思想做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 作者结合达利不同时期的作品,从他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来介绍这位艺术家;从达利对时间的追问、对空间的思考以及对待政治、战争的态度等不同角度,系统介绍了其超现实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 此外,也深入探讨了达利将核物理、生命科学融入艺术创作的历程,以及达利对于宗教、商业的态度。
可染先生曾经告诉我,他年幼时总喜欢爬到徐州城的城墙上玩耍。有一天,当他正奔跑、嬉戏时,无音中看到城墙下的一户院落里,有位老人正在潜心作画。年少的他被老人的专注神情所吸引,就屏息静气地蹲下来,默默地观瞧。不知过了多久,老人才发现他。老人姓钱,他后来成了可染先生绘画上的启蒙老师。我十七岁那年,年近古稀的李可染先生又成为了我艺术上的位老师。
米开朗琪罗,这位生性多疑的艺术大师临终时将自己的多幅素描作品付之一炬,只有70幅幸存,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本书以米开朗琪罗平易又超凡脱俗的性格,以及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为线索,充分展现其作品中所具有的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
《画禅八观(董其昌的艺术世界)》为徐建融先生四十年来研究董其昌的文字的合集,其中包括:一超直入如来地;无限的 ;董其昌与传统画学的转捩;再读士风大坏与书学创新;董其昌的主盟;董其昌的身后是非;董其昌与中国画传统的转捩;董其昌不是迷信的神话;本书按序结集出版,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董其昌认识的变化, 反映了整个学术界对董其昌的认识由冷谈、全盘否定到肯定再到全盘肯定、狂热的变化,庶几回归真正的文化自信。
达利是二十世纪*有代表性的三位画家之一,他的画境满溢着妙想玄思。繁复的意象与惊奇的梦幻,是达利画作不可复制的符号。他钟爱弗洛伊德,并将弗洛伊德 梦的理论 实践在画境的探险中。他的一生随着波谲云诡的二十世纪以及扑朔多变的现代艺术一起,载浮载沉,荒诞叛道,达利是二十世纪及其艺术的*代言人。 作者将达利诡变迷离的生命历程泼洒在激荡的二十世纪舞台上,如梦呓一般叙述着达利的马德里绘画训练、巴塞罗那牛刀小试、巴黎会逢超现实主义团体、西班牙内战点化了艺术的精灵、二战之殇而始做美国之梦 这些经历深深烙刻在二十世纪的艺术史上。一如二十世纪一切领域的挣扎与拉扯,达利的一生都在画那个二十世纪亦真亦幻、似古愈今、变异与直观的苍茫梦境。
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画家的逝世,被一道道电波传遍中华大地,传遍地球的每个角落。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世界各国不同肤色的人们,都深深哀悼画坛上这颗的陨落,都向这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张大千,表示敬意。 这个为世所仰的中国人,这个杰出的中国画家,他的生命的航程是如何起航的呢?他的艺术风帆又是怎样张篷的呢?本书为你展示张大千一生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他的艺术生涯。
俄罗斯艺术对我们中国的影响可说相当长远了。重要的影响是解放以后,由于政治上的“一边倒”,从整个美术教育体制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都成了当时中国美术界的主流,真是“目不斜视”“心无旁鹜”,从上到下,举国一致。在此期间,当然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但从总的艺术发展来看却形成了过分单一的路子,再加上某种学习过程的开始,总容易犯浅薄和机械的毛病,因而这种学习除了写实能力上的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以外,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种“统一”很快遭到了报应。改革开放了,西方各国的潮流汹涌而至,各种流派都以十分新鲜的面貌冲了进来,短短二十多年,我们把欧洲近百年来形形色色的流派几乎都学了一遍,中央美术学院也并不例外,但比较公平的是对前苏联也并不歧视,也派了一批留俄生。这批留学生都是经
本书共收录了近两千多位历代精美工艺品制作者的姓名和事迹,其资料来源有三:一是历代文献及有关史籍中搜辑出来的;二是历年考古发现中采入的;三是笔者历年调查亲访各地艺人口述记录的。第三类资料,搜集都较困难,一、历代文献史籍浩如烟海,搜集犹如大海捞针,耗时较多,也不可能齐全。二、考古发掘资料、主要是解放以后发现的,只能不厌其详地细心搜求,经过时间的积累,始有所得。三、笔者亲自调查访问,也只及部分地区,总有局限,不可能全面地亲往各地访问搜集,某些地区,还是依靠有同好的知友代为调查协助完成。
本书以勃鲁盖尔的一生为主线,在真实、可感知的时代背景下解读勃鲁盖尔的生活与创作,重点介绍了其画作的主要特点,并对勃鲁盖尔各个时期不同背景下画作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理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读者了解勃鲁盖尔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采,以及其作品在艺术 的成就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