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代 评剧皇后 ,连周总理都说 三天不喝茶,不能不看新凤霞 ; 她,又是一位前卫女子,这辈子干的*前卫的事当属追求 戏剧神童 吴祖光, 霞光恋 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她,终其一生都在与黑暗和庸俗的旧世界决裂,又用炙热的感情歌颂新生活 她就是新凤霞,在她去世十九年后,这部辗转于中国台湾、美国的手稿,终于重新展示在我们面前,这既是一代评剧皇后的传奇自述,又是一部三四十年代的老照片。
此书以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史料讲述了著名京剧艺术大 师梅兰芳 先生的传奇一生。书中包含了梅兰芳回顾自己舞台生涯的自述,权威评论家对于梅兰芳表演艺术和京剧艺术的概括评论,世界三大戏剧观的比较,关于京剧行当、唱念、表意动作和表演、服饰、舞台道具、象征手法以及乐器的综合指南,许多珍贵的梅兰芳生活和京剧演出的照片,13部梅兰芳大师代表剧目的概要等。
本书是20世纪20 40年代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 中国第*女老生 孟小冬的传记。全书以孟小冬的戏曲之路为主线,同时展现其温馨感人的亲情、真挚温暖的友情、缠绵悱恻的爱情,以及在艺术追求上的执着与坚韧,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气质若兰、孤傲如莲、有艺德有温度的京剧艺术家形象,而孟小冬身上表现出的对传统文化的坚守、高尚艺德、匠人精神,在今天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书试图把吴梅这位戏曲大师介绍给读者,让人们了解他一生的思想状况和在戏曲创作、理论研究、教学等各方面的突出贡献,以恢复他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笔者力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评述。
首次全方面呈现梨园真实生态。央视主持人白燕升与40余位梨园名角独家对话。收录了白燕升和张火丁、裴艳玲、计镇华、马兰、陈智林、王君安、吴江、谢涛、张克、韩再芬、孟广禄、李胜素、常香玉等的对话。 这些角儿在作者面前坦露心扉,畅言戏台上的喜悦与忧伤,戏台下的酸甜苦辣。许多语言生动传神,能使人窥见名角们心底乾坤。
1955年,为纪念京剧大师、戏剧泰斗梅兰芳先生从事舞台艺术5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于4月11日,在北京天桥剧场联合举办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年纪念大会;4月12日至17日连续6天,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在北京天桥剧场联合主办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年纪念演出;2月至12月,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著名戏剧家、导演吴祖光先生导演的彩色舞台艺术纪录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这三件当年中国文化界的大事,鲜见于以影像记录历史永恒瞬间的老照片。特别是记录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拍摄过程,以及《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反映的梅兰芳代表性剧目舞台艺术形象的影像,从没有完整而系统地披露过。 本书作者、敏求斋斋主宗绪盛收藏的《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柳琴戏苑长青树:张金兰评传》是将地方戏柳琴戏发扬光大之的表演艺术家张金兰的评传。《柳琴戏苑长青树:张金兰评传》共分七章,叙述了传主张金兰学艺,初出茅庐,加入地方班社流动演出,又以首演《铡美案》一剧而红,继页编排 上书本连台戏 ,并结识柳琴戏小生邵瑞武成就志同道合的美满姻缘,从此更是一发不可收,融汇南北唱腔形成 张氏风格 ,之后投身到家乡剧团的怀抱,取得骄人成绩。《柳琴戏苑长青树:张金兰评传》围绕着传主张金兰的表演艺术,做了大量的描述、记录、总结和研究工作。
《鲍蕙荞倾听同行:中外钢琴家访谈录(第3集)》,通过鲍蕙荞的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家们的成长过程、他们的艺术生涯、他们对待生活和艺术的态度,了解到艺术家们的奋斗精神和毅力,他们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作为同行,鲍蕙荞还问了一些有关钢 琴.演奏风格和 钢琴教学 方面的问题,特别想了解专家们对我国钢琴学生演奏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一些外国专家很坦率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鲍蕙荞的访谈对象还包括我国的钢琴教育家和演奏家,让年轻一代也了解中国的钢琴历史。我认为,从访谈录中学到的知识有时比从教科书中更切合实际。非常感谢鲍蕙荞老师坚持了几十年的访谈,花费了的巨大精力和时间。她的劳动体现了她对祖国钢琴事业的关心,对钢琴文化交流的深刻探索。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迟皓文像一朵盛开的白莲,在 东柳重青 的百花园中静静绽放,几度春来,几番花褪,总是与重青的 东柳 相约而至,不离不弃,期待着绿柳来年再吐新枝 她就是柳子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迟皓文。她在柳子戏舞台上饰演过青春萌动的杜丽娘、贞节善良的李三娘、舍生取义的寇承御、叛逆女性崔氏及英勇不屈的江姐、清廉无私的女干部二妮等角色。她音色酣畅宽亮,吐字清晰,唱念并举,行腔舒展,表演韵味醇厚,为柳子戏的艺术长廊中,增添了绚丽多彩的女性形象。正值演员风华夺目的青春时光,她被调离大舞台,走向三尺讲台。为培育柳子戏新苗,她呕心沥血,无怨无悔。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她深入挖掘古老剧目,精心整理唱腔曲牌,并将一技之长,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下一代 迟皓文所做的一切,只为 东柳 长青,枝繁叶茂。本书
程长庚(1811~1880),清同治、光绪时期京剧艺人,是徽班进京后,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过程中的奠基人之一。程长庚工文武老生,为老生"三鼎甲"之首,后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均出其门下。倦游逸叟在《梨园旧话》评其演唱:"乱弹唱乙字调,穿云裂石,余音绕梁而高亢之中又别具沉雄之致";其做工身段都遵循老徽班演法,以"端凝肃穆"著称。曾任三庆班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创办四箴堂科班,培养了陈德霖、钱金福等京剧演员。此书记录了程长庚作为京剧艺人的一生,从其艺术经历也可窥见早期京剧的发展面貌。并附大事年表、源流谱系、研究资料索引等。
《惊才绝艺一代伶工:回忆程砚秋/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中汇集了程夫人果素瑛和程先生生前挚友、合作者、戏曲界名人撰写的回忆文章,以及程先生的生活照、剧照等。书中写的都是当事人的亲身经历,详实具体,感情真挚,对研究中国近现代戏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曲圣魏良辅》由杨瑞庆编著。魏良辅是中国戏曲史中最的音乐家之一,其祖籍江西南昌,后寓居江苏昆山,进行昆山腔的改良,使昆曲成为“百戏之祖”,厥功至伟。《曲圣魏良辅》在历代文人的评介中,寻觅其一生在昆山、太仓、苏州的改腔足迹;并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构写原则,将曲圣魏良辅的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读者,以此铭记昆曲的来之不易。
本卷故事着重描绘了梅兰芳大师从一位“梨园新星”逐渐上升为征服一个时代的“环球青衣”的艰辛历程,故事中除了细腻刻画了梅兰芳秉持谦逊谨慎、坚持努力的精神精彩出演《霸王别姬》《嫦娥奔月》《长坂坡》等剧目外,还从梅兰芳与夫人福芝芳相知相恋的角度展示了梨园伉俪举案齐眉的真挚情感。随书附录经典剧目指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