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于是之夫人李曼宜亲自撰写的回忆录。 于是之是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曾饰演《茶馆》中的王利发,《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关汉卿》中的王和卿、《洋麻将》中的魏勒等,以及电影《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等。 作者在书稿中以个人角度详细记录了1949年与于是之相识相爱,在天安门广场共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在剧院一同演戏,与钱学森、蒋英夫妇的交往,与 话剧皇帝 石挥亲戚关系的梳理等,穿插有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来剧院看戏并对特殊剧目进行指示,以及当年著名的谢晋导演邀请于是之出演《赤壁》中的曹操却意外遭遇计划流产等等 这是一部条理清晰、内容丰厚的书稿,亦可从这段珍贵的记忆中窥见新中国话剧事业在特殊历史时期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
蔡瑶铣(1943-2005),昆剧旦角名家。1954年考入上海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上海戏曲学校“昆大班”),1961年毕业任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演员。1965年从上海戏曲学校调到上海京剧院京剧现代戏《海港》剧组。1978年调上海昆剧团任演员。1979年调到北京任北方昆曲剧院演员。1988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月下花神言极丽:蔡瑶铣传》共分八章,此书将蔡瑶铣的人生放到了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如一位当代昆曲发展史的“解说员”,人们可随着她的亲身经历和娓娓地“解说”,从南至北,从上海到北京,了解建国后昆曲发展情况。书中对蔡瑶铣的代表剧目,如《牡丹亭》、《西厢记》、《窦娥冤》、《琵琶记》、《女弹》等有详尽介绍和赏析。
《严凤英一家人》是从严凤英沦落南京开始,描绘她为振兴黄梅戏所付出的艰苦历程。着重刻画她执着的追求和不屈的精神,也揭露了她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同时,描绘她一家人在特殊年代的遭遇。作品还较为客观地描绘了她丈夫王冠亚对她的刻骨深情,展示了黄梅戏界的是是非非。语言温婉,情感充沛,许多珍贵图片是第一次公开。
......
她是有着倾城倾国之貌的女子。她是在舞台上有 着翩若惊鸿之姿的女子。她是不顾一切投身于爱情的 女子。她又是同时有着男子的英气和决绝的女子。她 就是孟小冬,中国京剧史上当之无愧的“首席女老生 ”,被盛誉为“梨园冬皇”。在舞台上,她运筹帷幄 ,指点江山,豆蔻年华就名震一方。在艺术中,她勤 学苦练,立雪余门,最终继承并发扬了余派艺术。在 爱情里,她温婉多情,知音难觅,和梅兰芳的倾城之 恋,却以此生不复相见为结局。在生活中,她气质若 兰,孤雅如莲,为报恩情最终嫁于风烛残年的杜月笙 。醉卧红尘三百里,遥忘繁华一世情。 《唱不尽的锦瑟流年--名伶孟小冬》记述了自孟 小冬诞生直至辞世,70年间的各段生活,“出淤泥而 不染”的一生 ,材料翔实全面,行文落笔严谨。《 唱不尽的锦瑟流年--名伶孟小冬》由颖玥所著。
尹永华创作的《西厢桃花别样红(蒋星煜)》是著名戏曲理论大家蒋星煜先生的传记。蒋星煜先生回忆了自己的故乡生活、热血激昂的青年时代;回忆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自己坎坷艰辛的学术生涯;回忆了自己的主要研究成果,如对《西厢记》的研究,对《桃花扇》的研究,对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本书真实、细致地记述了老艺术家的人生经历、艺术经验,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顾曲集(京剧名伶艺术谭)》收入了孔在齐在香港《信报财经新闻》上所撰专栏《顾曲集》中的八十四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看京剧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谈了很多近年来的顾曲经验。对于唱、做、念、打四者并重的中国戏曲,书中从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开始讲述,介绍了各个行当的 表演家和知名剧目,如“三大贤”“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活花和尚”“活鲁智深”等,并就 的武戏作了精彩呈现,将欣赏戏曲之道一一细表。作者认为,京剧这门表演艺术要想得以延续,需要提高人们对京剧的认识,必须通过教育制度来培养新一代的观众,并且帮助观众提高欣赏能力。
舒适,1916年4月生于北京,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原名舒昌格,7岁随父到上海,先后在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复旦附中就读,后入复旦大学、持志大学(上海外语学院前身)就读。1935年参加大学剧人协会,始演话剧《黑地狱》,并加入“青鸟剧社”。1937年始频频登台,参演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岳飞》等。并涉足电影,出演《桃色新闻》《歌儿救母记》,又自编自导《卖花的女儿》,渐成上海滩当红小生。 上世纪40年代,赴香港发展,边拍电影边从事进步地下工作,在上海、香港两地的42部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其中有影响的作品有《长相思》《春之梦》《浮生六记》《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清宫秘史》等。同时还编导了影片《地老天荒》《苦儿天堂》,导演了影片《母亲》《秋之歌》《蝴蝶梦》等。1952年返沪。 舒适一生编、导、演电影七十
《顾曲集(京剧名伶艺术谭)》收入了孔在齐在香港《信报财经新闻》上所撰专栏《顾曲集》中的八十四篇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看京剧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谈了很多近年来的顾曲经验。对于唱、做、念、打四者并重的中国戏曲,书中从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开始讲述,介绍了各个行当的 表演家和知名剧目,如“三大贤”“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活花和尚”“活鲁智深”等,并就 的武戏作了精彩呈现,将欣赏戏曲之道一一细表。作者认为,京剧这门表演艺术要想得以延续,需要提高人们对京剧的认识,必须通过教育制度来培养新一代的观众,并且帮助观众提高欣赏能力。
书中文字均采自梅兰芳本人的话语,由梅兰芳的儿子梅绍武及梅绍武之子梅卫东共同编纂,是集 梅家三代人的努力而完成的。内容以梅兰芳青少年时代的学艺、演出、创作和生活经历为重点,配以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近二百幅。 书中文字朴实而亲切,原汁原味的讲述,使得书中的人物鲜活如生、真实可感。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的距离,观看他们上演的一幕幕生动热闹的舞台剧。这个在舞台上是个仪态万方,“比女人还具有女人味儿”的女性,在生活中却是一个俊朗、儒雅、正直、刚毅的男性,梅兰芳先生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是那样地引人入胜,令人爱不释手! 梅兰芳是个爱国主义者,深受人民群众的景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犯我国那段时期,他先编演《木兰从军》、《抗金兵》和《生死恨》等爱国剧目,激励人民抗敌救国的斗志。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