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演员卢燕的自传。卢燕1927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入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财务管理;后随家人移居美国,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成为最早进入好莱坞的华裔女演员。其早年寄住梅兰芳府邸,称梅师 寄父 ,并随其学艺,奠定了戏曲基础,拓展了银幕外的舞台。她一生耕耘艺坛,曾两次获得 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她致力于沟通中美电影文化交流,最早引荐中国电影进入好莱坞,翻译中国传统戏曲《拾玉镯》《武家坡》《打渔杀家》等,首创汉语唱词配英语对白,让更多西方观众了解中国戏曲;她最早将好莱坞电影推荐给中国观众,如引进迪士尼的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著名影视作品《音乐之声》等;她成为奥斯卡金像奖的终身评委,为中国电影在好莱坞的评奖舞台上发声,为中美电影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本书上篇由卢燕娓娓道来,
本书由当代著名越剧艺术家单仰萍口述,青年戏剧学者张檀记录并整理。全书主体部分由6个章节组成,从年少初识越剧、拜入王文娟先生门下开始,通过《红楼梦》《孟丽君》《舞台姐妹》《家》《虞美人》等多部代表性作品,串起单仰萍50年精彩艺术人生。每一章以剧目为主线,其中融汇的人物与故事,都是单仰萍自己的体会与认识,并由此引出她是如何塑造角色、演绎剧情,大到对全剧背景的理解,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最真实的艺术表现。大量美轮美奂的高清剧照,不仅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也使文字的阐述得到更清晰的实际印证。 本书的附册《唱段曲谱精选》收录了单仰萍曾主演的17个越剧剧目的33首曲谱,由著名越剧作曲家金良先生亲自审定,为首次面世,不仅满足了广大曲友的迫切要求,而且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海上艺术家们的生活、艺术创作,可以看作是海上艺术家的群像。收录了《作个闲人 张充和诗书画艺小记》《无观 蒋铁骊雕塑小记》《洞察者 陆元敏与何曦的影像世界》等26篇文章,记录了胡建君与艺术家友人的交往逸事,以及胡建君对艺术家友人艺术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幸毋相忘,收录了《美人香草意千秋 古代名画中的女性形象》《中国传统 五色观 从 延禧莫兰迪色 说起》等21篇文章,胡建君从艺多年的 偶有所得 ,皆畅叙其中。
本书萃取了一代戏剧大师梅耶荷德艺术生涯 五年思想与艺术观念的精华。从演员修养到舞台调度,梅耶荷德在实践中总结出“假定性本质”“戏剧的电影化”“有机造型术”“构成主义”等创新理论,毅然打破“第四堵墙”。戏剧之外,梅耶荷德对文学、电影、音乐、绘画、杂技等艺术形式均有独到见解。书中还从不同侧面呈现了其令人惊叹的艺术交往“朋友圈”: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戏剧同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瓦赫坦戈夫、丹钦科,艺术知音卓别林、梅兰芳、毕加索等,梅耶荷德甚至预言“未来戏剧艺术”的方向之一便是西欧戏剧艺术和中国戏剧艺术的某种联姻”。经由对话、回忆、寄语,梅耶荷德真诚地告诉所有热爱戏剧的人,艺术没有时空和国界,生命存在于对艺术真理的求索之中。
尹小芳,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越剧非遗传承人。原上海虹口越剧团团长。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特聘艺术顾问。北京大学学生越剧协会艺术顾问。师承人民艺术家尹桂芳,不仅完美地继承了尹派艺术特色,而且在此基础上博采众长,凝聚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既是尹派代传人之翘楚,又是辛勤播种尹派艺术的园丁。在尹小芳老师从艺八十周年之际,本书编委会将尹小芳的同事、朋友、学生、戏迷、研究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关于她艺术与为人的文章整理挑选,结集成册,附以展现她艺术与人生各个方面的照片、录制的音像资料清单、大事年表等材料,既是对她从艺经历的回顾,也是对长久以来观众期待的回应。
本书是郭德纲京剧亲师赵麟童先生的纪念画册。赵麟童先生8岁学艺,9岁登台,演绎了萧何、韩信、宋士杰、张良、济公、包拯等经典舞台形象,并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养分,让麒派乃至京剧艺术不断发展、壮大,适应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书中收录了赵麟童先生的代表剧作、舞台老照片、多篇亲著文章以及人生轨迹,并由郭德纲等多位亲友撰写了序言、回忆录等。
《满园春色关不住--童双春滑稽艺术人生》讲 述了童双春先生是如何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学 徒成长为一代滑稽戏大师。该书由童双春先生口述, 王月华女士整理,是目前为止*全面***的童双春 先生的传记。
杜近芳,系当代京剧泰斗级艺术大家之一。本书是杜近芳的第一部传记作品,由国家京剧院组织策划、编写。书中展现了作为当代京剧大家之一——杜近芳传奇人生和艺术造诣。该书描绘了她的孤儿身世、梨园世家、被卖学艺、亲炙大师、年少挑班而后在新中国成立后加入国家院团,成长为一位作品等身、一格、桃李满园、享誉中外的京剧艺术大家。本书以口述史的方式对杜近芳的人生予以记录整理,几乎完全保留了杜近芳本人的口语。除此外本书附录部分还收录了杜近芳的部分学生的回忆文章。同时,本书从海量照片中精选了近200张杜近芳各个时期的照片,其中不少都是第一次面世的历史老照片,有珍藏价值。?通过阅读此书,可以使广大戏剧爱好者更为系统地了解京剧艺术大家杜近芳其人、其作品。
慧丽姐妹的艺术人生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阅读她们,也是在阅读社会,阅读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这两本书并非就艺论艺仅为戏迷读者所写,它纵横交错、跨越历史将一对艺术姐妹的艺术生涯集知识性、可读性、艺术性
王珮瑜,新生代京剧演员,当下中国京剧的代表人物。 自接触京剧起,她被冠以神童, 小孟小冬 的称号。 过去的近三十年里,王珮瑜学戏、唱戏,更致力于传播。 表情包、学叫好、综艺、抖音短视频 她用各种新的方式为传统京剧发声, 她与 京剧 画上等号,她火了。 她心心念念的还是对老戏的坚守,还有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国粹的使命, 关于自己,关于京剧,她还有很多新鲜事儿要分享。 新生代京剧老生演员、余派艺术传人王珮瑜在《台上见:王珮瑜京剧学演记》一书中回忆了自己进入梨园、学习余派老生的学艺经历,并以专题形式介绍了16出自己参演的余派传统老戏。行文质朴,字里行间带着细腻温润的情感,将许多梨园珍贵而罕为人知的往事、前辈艺术大师和名家的风范、京剧艺术传授的过程娓娓道来,不知不觉间将人吸引到作者讲述中;同时
舒适,1916年4月生于北京,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原名舒昌格,7岁随父到上海,先后在上海光华大学附中、复旦附中就读,后入复旦大学、持志大学(上海外语学院前身)就读。1935年参加大学剧人协会,始演话剧《黑地狱》,并加入“青鸟剧社”。1937年始频频登台,参演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岳飞》等。并涉足电影,出演《桃色新闻》《歌儿救母记》,又自编自导《卖花的女儿》,渐成上海滩当红小生。 上世纪40年代,赴香港发展,边拍电影边从事进步地下工作,在上海、香港两地的42部影片中担任主要角色。其中有影响的作品有《长相思》《春之梦》《浮生六记》《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清宫秘史》等。同时还编导了影片《地老天荒》《苦儿天堂》,导演了影片《母亲》《秋之歌》《蝴蝶梦》等。1952年返沪。 舒适一生编、导、演电影七十余部
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慧芳,从小在祖父的熏陶下爱上了唱京戏,6岁起就成了卖唱的苦孩子;三四十年代在饥寒交迫的旧世道中为养家糊口渐渐练就了精湛的技艺,终成名角儿,还演过话剧、电影,才艺超众;五六十年代在意气风发地开始了艺术高峰的攀登,在志愿军保家卫国精神感召下,李慧芳升华出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开阔了为京剧奋斗终生的胸襟,从红透江南的京剧艺人成长为誉满海内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十年动乱,衷情不变;七八十年代为京剧的恢复传承,李慧芳呕心沥血,阐扬光大;晚年的李慧芳,重病缠身仍不遗余力地弘扬国粹,只要登上养育了她毕生的京剧大舞台,生老病死全抛九霄外,她的生命顿时绽放出绚烂夺目的青春华彩。李慧芳获中国戏曲表演终生成就奖,成为京剧杂家艺术最有魅力的耀眼标识!
本书是作者对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拓片进行整理、收集、释文、说明而成的成果,既包括各类墓志铭文,又有器物瓦当,还有书法碑帖,作者对原文作者、拓者或相关人物及知识进行说明,读其文能知其人,具有较好的文化价值。拓片年代上至西周,下至近现化,从金文至草书行书,体现了梅兰芳馆藏之物的丰富性。书稿体例完整,文字简洁,可以展示梅兰芳在文物收藏方面的细大不捐,为展示梅兰芳的艺术人生提供了生动而直观的材料。本书适合对艺术收藏感兴趣者及梅兰芳艺术的爱好者阅读。
一代曲剧伶人的故事,定格成绚烂虹霓。朱颜笑口,暗香盈袖。宛转河,三千清音袅袅。新人如是,除却戏苑无此曲。不是一鸣惊人,她,和诸多同时的文化名人一样,在个人经历中,融选无限辛酸和坎坷。她却一鸣惊人,创奉调大鼓、北京曲剧,成就的何止是个人的辉煌?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