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当代著名越剧艺术家单仰萍口述,青年戏剧学者张檀记录并整理。全书主体部分由6个章节组成,从年少初识越剧、拜入王文娟先生门下开始,通过《红楼梦》《孟丽君》《舞台姐妹》《家》《虞美人》等多部代表性作品,串起单仰萍50年精彩艺术人生。每一章以剧目为主线,其中融汇的人物与故事,都是单仰萍自己的体会与认识,并由此引出她是如何塑造角色、演绎剧情,大到对全剧背景的理解,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最真实的艺术表现。大量美轮美奂的高清剧照,不仅带给读者美的享受,也使文字的阐述得到更清晰的实际印证。 本书的附册《唱段曲谱精选》收录了单仰萍曾主演的17个越剧剧目的33首曲谱,由著名越剧作曲家金良先生亲自审定,为首次面世,不仅满足了广大曲友的迫切要求,而且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海上艺术家们的生活、艺术创作,可以看作是海上艺术家的群像。收录了《作个闲人 张充和诗书画艺小记》《无观 蒋铁骊雕塑小记》《洞察者 陆元敏与何曦的影像世界》等26篇文章,记录了胡建君与艺术家友人的交往逸事,以及胡建君对艺术家友人艺术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幸毋相忘,收录了《美人香草意千秋 古代名画中的女性形象》《中国传统 五色观 从 延禧莫兰迪色 说起》等21篇文章,胡建君从艺多年的 偶有所得 ,皆畅叙其中。
本书萃取了一代戏剧大师梅耶荷德艺术生涯 五年思想与艺术观念的精华。从演员修养到舞台调度,梅耶荷德在实践中总结出“假定性本质”“戏剧的电影化”“有机造型术”“构成主义”等创新理论,毅然打破“第四堵墙”。戏剧之外,梅耶荷德对文学、电影、音乐、绘画、杂技等艺术形式均有独到见解。书中还从不同侧面呈现了其令人惊叹的艺术交往“朋友圈”: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戏剧同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瓦赫坦戈夫、丹钦科,艺术知音卓别林、梅兰芳、毕加索等,梅耶荷德甚至预言“未来戏剧艺术”的方向之一便是西欧戏剧艺术和中国戏剧艺术的某种联姻”。经由对话、回忆、寄语,梅耶荷德真诚地告诉所有热爱戏剧的人,艺术没有时空和国界,生命存在于对艺术真理的求索之中。
先跳了再说!末路穷途后有无限辽阔。年近九旬的日本宝编剧仓本聪回望来路,写下这本毫无保留的生命热语。 《北国之恋》《敬启,父亲大人》《温柔时刻》《风之庭院》……仓本聪的戏剧饱含对生命的礼赞、对土地的歌咏、对人与人之间情义的无比珍视。 栖居北方大地,他被富良野夜的声响、大雪掩埋下废屋的气息、脾气很好的熊在树干上留下的爪印以及拓荒者的生存智慧深深震撼,理解了“树靠根立,但根不为人所见”,认为思考须“从零海拔起”,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戏剧也好,人生也罢,若一无有,便从零建造。没有什么可怕的。
英国文学大师托马斯 卡莱尔写作 影响一代人对席勒理解的经典传记,一经推出多次再版 歌德推荐本书给德国青年,完整收录歌德为德语版《席勒传》近万字序言 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年幼的小席勒失踪了。焦心如焚的父亲最终在一棵菩提树上找到了小席勒。 苍天在上,你在那里做什么? 父亲大喊道。席勒的脸被闪电照亮,他回答: 我想知道天上的火自何方而来! 这个世纪不认可我的想法,我是生活在未来世纪的公民。 他是纯洁的天才、谦卑的巨人、盗走真理之火的 强盗 以激情浪漫的笔触,描绘席勒追求自由、想象崇高的一生 卡莱尔的《席勒传》中转述的这则真假存疑的奇闻既捕捉了人们对于席勒作品的印象 他的作品充斥如天上火焰般惊异崇高的想象,又是同时代与后世许多人心中的席勒形象的反射 那位在狂风骤雨中无所畏惧地追问闪
哈罗德 品特(Harold Pinter,1930 2008)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诗人、导演、演员和政治活动家,其主要成就体现在戏剧创作上。品特一生共创作了29部舞台剧,是自萧伯纳以来英国20世纪*重要的剧作家。2005年,品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 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受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品特的部分剧作已译成中文,其中有几部已搬上我国舞台,对我国新时期戏剧生态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一名富有创新性、争议性和挑战性的剧作家,品特一直是国内外戏剧圈和学界关注的焦点。评论家迈克尔 比灵顿撰写的《哈罗德 品特》是一部获得了品特本人首肯的权威、客观的传记,是品特戏剧研究者的之作。
《熊佛西研究资料汇编》是上海戏剧学院为纪念2020年12月4日是熊佛西先生诞辰120周年而编得记载熊佛西研究的各种文献资料的篇目汇编,分*编 戏剧理论与创作研究 、第二编 戏剧教育研究 ,第三编 定县大众戏剧实验研究 ,第四编 生平、地位与成就研究 等四编,汇集了1936 2019年间有关熊佛西戏剧理论与创作,戏剧教育,定县大众戏剧实验,生平、地位与成就等四方面研究的33篇优秀论文,代表了目前中国话剧界熊佛西研究的较高水平。熊佛西,著名戏剧教育家、剧作家和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事业的开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从 五四 到六十年代中期,他在话剧园地上辛勤耕耘了近半个世纪。他毕生致力于戏剧教育事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新型的话剧人才。他创作了大量的剧本,推动现代话剧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他的戏剧思想在二、三十年代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
“老艺术家口述历史”丛书,就是以该团队十余年来从事口述历史采访工作所形成的大量口述素材为基础整理而成, 可能地保留了老艺术家们口述过程中的原汁原味,力争通过文字的形式生动再现老艺术家们的成长、成才以及从艺经历,与读者分享老艺术家们数十年舞台积累背后的体会及感悟。 本书是对25位话剧艺术家的访谈实录,包括娄际成、张先衡、杜冶秋、童正维、俞洛生、陈奇、郑毓芝等,记录了他们成长与成才的过程,内容丰富生动,很好地反映了从上海解放初期到近些年话剧在上海的发展状况。
20世纪中叶,英国戏剧迎来了莎士比亚时代之后的第二次文艺复兴,一时间,群星辈出,堪与莎氏时代比肩同辉。作为战后英国戏剧第二次浪潮的代表者,捷克裔犹太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TomStoppard)以其独特的颠覆|生视角、妙不可言的文字游戏和富有哲理的喜剧特质,在当代英国主流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继哈罗德·品特(HaroldPinter)之后英国戏剧史上的又一个神话。从《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敦已死》《怪诞的效仿》《跳跃者》《阿卡狄亚》,到《爱的创造》《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和《乌托邦彼岸》,斯托帕德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才思不竭,为世人奉上一部又一部力作奇葩。在其点石成金的笔力之下,海德格尔哲学、量子力学、混沌数学、间谍政治这些看似毫无戏剧元素的话题成为他麾下的奇异兵马,任由他驾驭调动,展现出意想不到的风姿才华。
赵瑞蕻(1915-1999),原名赵瑞霟,笔名阿虹、睡虹、朱弦等,浙江温州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生前任教于南京大学,是中国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界一位颇具学术影响的学者。赵瑞蕻的主要作品包括诗集《梅雨潭的新绿》《诗的随想录》,译著《红与黑》《梅里美短篇小说选》。本书辑录整理赵瑞蕻先生的亲朋故旧对他的回忆性文章,写作发表的时间跨度从1999年至2022年,涵盖家人亲朋、学界同人、学生后辈等视角,可全方位让当代读者了解赵瑞蕻先生的为人处世、教书育人与学术成就。在同类文集方面,董宁文先生在2001年8月编有《多彩的旅程》,但近二十年来有更多关于赵瑞蕻先生的文章,这是本书编纂的重要意义。
本书是郭德纲京剧亲师赵麟童先生的纪念画册。赵麟童先生8岁学艺,9岁登台,演绎了萧何、韩信、宋士杰、张良、济公、包拯等经典舞台形象,并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养分,让麒派乃至京剧艺术不断发展、壮大,适应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书中收录了赵麟童先生的代表剧作、舞台老照片、多篇亲著文章以及人生轨迹,并由郭德纲等多位亲友撰写了序言、回忆录等。
本书是 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的个人评传,他是高派唱腔的创始人。从高庆奎的父亲高四保开始,到高庆奎的儿子高韵笙,高家三代人见证了京剧从诞生到兴盛的发展历程,高庆奎身处其中,也完成了他的艺术人生之旅。本书图文结合地讲述了高庆奎如何从一位跑龙套的小角色,历经磨炼,对京剧进行革新,到走上挑班之路,成为我国京剧“四大须生”之一。他抱定的“三不争原则”,贯穿了他的整个演艺生涯,而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浓厚的家国情怀, 是让后人称道。高庆奎始终秉持自己的从艺信条——扎实学艺,踏实做人,塑造舞台形象,弘扬艺术精华,为京剧发展、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书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一位京剧艺术大师的个人魅力和艺术成就。
《仰之弥高:老师手把手教我学说书》、《喜结良缘:江南古镇黎里的牵手之行》、《生于乱世:我所经历的三次改朝换代》、《诚惶诚恐:自斩传统书尾巴》……在这部回忆录里,一位著名的评弹艺人将向我们讲述他的艺术、他的人生和他身处的那个时代。
《田汉:狂飙中落叶翻飞》,李辉著,大象人物聚焦书系图书之一。 该书讲述了田汉青年时期的浪漫情怀、与文艺界人士如郭沫若等的交往片断、他的艺术生涯、文革中的悲剧等人生经历,还有他与一生中的四位夫人的剪影。 这是一本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人物画传型图书。以田汉的一生为背景,选择能凸现其性格和命运的人生片断,文字简练,图片丰富,一个个生活场景,一张张肖像,一页页书稿,还有传主的自述,他人的评点,活泼的图片说明,比通常的文字描述更丰富更特别,更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诱发读者的想象。读者能多层次、多侧面地了解田汉的一生。
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者。他曾于1919 年、1924 年和 1956 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 年访问美国,1935 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演出,获得盛誉。美国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波摩那学院分别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他在国外的演出,不仅增加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了解,使我国京剧艺术赢得国际声誉,也给予外国戏剧以积极影响,而且结识了众多国际知名戏剧家、作家、画家、歌唱家、舞蹈家、电影艺术家等,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表演体系之一。本书精选梅兰芳生前珍藏的老照片,形象地展示了梅兰芳作为文化大使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的杰出贡献。
毕谷云(1930—)上海人,京剧乾旦。“徐(碧云)派”艺术现存杰出的传人,梅兰芳先生关门弟子,曾拜师荀慧生,并向筱派艺术创始人于连泉问艺。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先后建立红星京剧团、民生京剧团,任主演兼团长,以演《绿珠坠楼》、《活捉王魁》等戏脍炙人口,同时兼演梅、荀、筱三派名剧,并常演出《续红娘》、后部《玉堂春》等绝响于舞台之作。他对艺术追求孜孜不倦,广征博采、兼收并蓄,梅派的雍容华贵、荀派的俏丽灵动、徐派的矫健传神他演来无不惟妙惟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舞台实践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毕谷云艺术与人生》不以常见的传记体演绎名角艺术人生,而以毕谷云先生本人和同事、朋友撰写的回忆文章及各类新闻报导、剧评、理论文章、采访录等为纲,以其舞台艺术代表作为抓手,囊括了一百五十余帧珍贵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