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的画,负海内外硕望,苍浑萧疏,不拘一格而空灵超逸,妙具化工,对之似读前人烟柳斜阳之什,濯涟净植之图,觉峦气葩芬,拂拂从十指间出,为之尘襟俱涤。 湖帆之所以为湖帆,具备三种条件:一,书画的兼擅;二,鉴别的高超;三,收藏的富赡。三者参互错综,交相为用,这也是世罕其匹的,因此徐邦达从赵叔孺、陆抑非从陈迦庵、杨石朗从贺天健,三人均叩吴氏梅景书屋之门,有如百川滔滔,朝宗溟海了。 这部《吴湖帆传》的问世,和湖帆历来所刊若干种的画集相表里。
本书以生动的文笔,酣畅淋漓地描绘了赵无极的无极世界,从他的名门望族的出身,到他气象万千的作品,再到他的标新立异的理论,全书都有出色的表现,当然,传主的人格、爱国情操与独特的追求,也在字里行间得到充分的展现。
《沧海》三部曲(《背叛》、《彼岸》、《见证》)是旅美画家、艺术大师刘海粟惟一的研究生简繁先生根据刘海粟和夫人夏伊乔的回忆录,以及其他相关人物的回忆和访谈,对20世纪中国美术家的命运所作的客观而生动的记录。作品从不同角度,冷静而理性地向历史和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完整的、真实的世纪老人刘海粟,同时,还触及了美术界的是非恩怨,读者从中可以窥见20世纪中国画坛之一斑。 本书材料翔实,内容丰厚,极具文学性和可读性。尤其是关于刘海粟大量隐秘的披露,更具独值。应当说,这是迄今了解和研究中国现当代美术史和刘海粟的文本。
梅庵琴派起源于山东,于民国初形成于南京,崛起于南通,在南方琴坛有着巨大的影响。后来更进军港台,如今台湾的老一辈琴家几乎尽出梅庵门下,更远播欧美。梅庵琴社成立于1929年,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琴社之一。《梅庵琴谱》是八十年来刊印次数最多、流传最广的琴谱,也是最早被译成外文的琴谱,版本多达十余种,其中的版本收录于《琴曲集成》第二十九册。
本书为篆刻家陈巨来先生的回忆录,缘于处在书画场中,他所交往的也多是彼时圈中的名公巨卿,譬如张大千、吴待秋、冯超然、庞左玉、陈小翠以及袁寒云等。书中回忆了其师友以及与其有交往的民国文艺界、政界风云人物的轶事,全书文字幽默、感情真挚,堪称“民国艺坛回忆录”。今年恰逢其在《万象》上连载的20周年纪念,此书前版一经出版,就得到很大的社会关注度,今特修订其中部分内容,增补一些图片,重新设计出版此书,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侯登科以他独特的方式突破了现实身份的限制,摆脱了无谓的杂念而得以无旁骛地尽其所能为他身边的人与事,做出了愧于他作为中国农民儿子的良知与他的社会责任感的负责记录与再现。无论是对于职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侯登科的摄影生涯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坐标。他的具有职业意识的摄影实践将使所有职业摄影师汗颜,而他的真正的业余姿态则将永远使所有真正热爱摄影的人受到感动与鼓舞、摄影,在侯登科这个“边缘者”手中,真正体现了一种摄影所可能带来的艺术民主化的本来意义。同时,侯登科还以他的摄影雄辩地证明,摄影,完全可以是一个纯粹的人的自我实现的理想手段,不论他是在“中心”还是在“边缘”。
斯蒂文·霍尔是美国当代建筑设计师,其作品特别注重艺术美感而抵制设计中的性和一般性原则,其设计风格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设计界受到格外关注。本书收录了霍尔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作品23个,每个作品都用数量的彩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轴测图等进行详细介绍,并配以文字分析了作品的设计背景、风格特点和表现手法。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及艺术追求和实践的回顾,分两部分,上部以“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为题,记述了作者的成长、求学等等;下部以“记忆的年轮”,记录了作者解放后的经历。本书分为若干小节,主题突出,处处显现作者对人生和艺术真诚、执著的追求,其对艺术的思索和实践更是给人以启发和教益。本书章节短小,读来轻松有趣。本书为插图本,精选了作者绘画作品、工艺美术设计图样及一些珍贵照片,共计八十余幅。
《论稿》部分选录的文稿内容多集中于冯纪忠先生自己所经历的创作活动以及对于建筑教育的思考。尽管在他的建筑思想早期形成过程中,直接受到欧洲现代建筑运动的学术影响,出于建筑教学的目的,他对于空间的研究是基于一个理性的、逻辑性的、系统化的探索过程。而在其后漫长的建筑创作、特别是在建筑教育中,他都以其个性和实践协同,发展和丰富了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尤其是他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不同地区和不同性质的建筑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创新意识,所以将他称之为一位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建筑师是绝不为过的。 第二部分的文稿内容与城市规划有关。他既强调建筑与城市规划在人类生活基本面上的不可分离性,又极为注重学科上的差异及其对建筑教育提出的特殊要求。他的论著并不纠缠在技术的解决层面,更不是在小处着眼,而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