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关于 美国原子弹之父 罗伯特 奥本海默的最为完整的一部传记,也是克里斯托弗 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的灵感来源。奥本海默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曾被三次提名诺贝尔奖。他是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在这之后,他不仅睿智地申明了核弹的危害,也充满希望地提及了核能的潜在益处。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在1954年的听证会上,奥本海默的反对者们对他的政治倾向和专业判断进行了抨击,但实际上他们是在诋毁他的人品和价值观,这一过程也暴露了奥本海默个性的诸多方面:他野心勃勃又没有安全感,他才智超群又幼稚可笑,他果断坚决又惶恐不安,他坚忍淡泊又充满困惑。作为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他早年间就打
在这本传记中,格雷克借助牛顿的重要信件和未出版的笔记,记述了这位科学界伟大人物之一的生活经历、与他有关联的人物,以及对他产生影响的重要事件,并勾勒出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全貌。本书细究了牛顿思想的形成脉络,阐明了他在哲学、物理学、光学和微积分等方面的重大成果,展现了孕育 牛顿数学 的那个古老的、直觉的、炼金术的宇宙,彰显了牛顿思想如何从科学到哲学改变人类理解世界的形式。此外,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牛顿内心的矛盾冲动和人格的微妙之处。这位远见卓识的 伟人 和 怪人 的一生,与他所努力理解的宇宙一样非凡。 这本传记受到科学界和大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本书适合对牛顿生平以及数学、物理学、哲学和科学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他是数学家,创立了博弈论。◎ 他是计算机科学家,是电子计算机之父,今天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都是根据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设计的。◎ 他是物理学家,提出了冯·诺依曼意识假说,是提出意识导致波函数坍缩的鼻祖。◎ 他是气象学家,是现代数值天气预报之父。◎ 他是生物学家,其元胞自动机理论为DNA 的发现打下了基础。◎ 他是曼哈顿计划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为原子弹的研发做出了较大贡献。……爱因斯坦颠覆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理解,哥德尔在形式逻辑领域具有革命性贡献,但认识他们三位的人都指出,冯·诺依曼是迄今为止最聪明的人。◎ 6 岁,能心算8 位数乘法。◎ 8 岁,已看完45 卷的《世界通史》,学会了微积分。◎ 17 岁,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数学论文,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18 岁,在三所大学分别学习化学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与
海森伯不仅仅只是一名天才科学家,也是一个工业和文化先进的国家的公民和倍受尊重的文化人物。不幸地是,正是这个国家,深深地卷入到虽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却定义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两次标志性事件:种族大屠杀以及核时代的开启。作为一名受过教育的德国文化精英,海森伯像许多其他人那样,不得不面对这些事件并做出许多非常困难的决定。本书对海森伯作为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者,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德国原子能和原子武器研发过程中主要的德国物理学家的角色,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本书适合于那些对近代历史文化感兴趣,没有太多物理专业背景的广大读者。
在全球伟大的物理学家中,恩里科 费米毫无疑问是自伽利略以来*为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同侪称他为 教皇 ,认为他的直觉和研究都金口玉言,*可靠。从法西斯主义和反犹太主义中脱身的费米,成了美国*为绝密的项目 建造原子弹的领头人。费米是*后一位精通物理学科所有分支的物理学家,也是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的罕见完美结合。他的丰富遗产极为多样,包含了诸多领域的关键发展,从宇宙射线到核工业技术,再到早期计算机。 在这部细致入微的著作中,吉诺 塞格雷与贝蒂娜 赫尔林令这位远见卓识的科学家跃然纸上,既触及费米的人生,又关涉20世纪科学变革中令人血脉贲张的历史。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籍波兰裔科学家,在研究放射性现象方面成就突出,发现了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高科学桂冠 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作为历史上罕见的杰出女性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她被许多评论家誉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女性。她的睿智、她的刻苦、她的淡泊、她的优雅,激励了很多后来人。 在这部由居里夫人小女儿深情撰写的传记中,作者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介绍了居里夫人及其丈夫皮埃尔 居里的科学工作和生活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
王大珩院士是光学专家、战略科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获得者,中国光学界的主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他对我国应用光学特别是国防光学工程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的领导下制成中国**埚光学玻璃、**台电子显微镜、**台红宝石激光器、**台航天相机、**台大型光测设备等,对我国的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光华人生 丹心永照:王大珩传》真实记录了他为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科学事业进步奋斗的一生,并侧面展现出中国光学事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反映出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奋斗的精神。
张焕乔,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重离子反应的实验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培养出来的一代核科技工作者中的佼佼者,为我国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和第一台中子衍射仪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师从名师,勤奋严谨;他强记博闻、记忆精准;他为人谦逊,乐于关心、帮助同事;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做人、育人和科研工作上都是后辈学习的楷模。他用淳朴谦逊的高贵品质和对科学研究的执着探索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他是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核物理事业的科学家。本书不仅是对张焕乔科学生涯的总结,更是将他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作风和严格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人格传承给后辈。
阿诺尔德 索末菲与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尼尔斯 玻尔、马克斯 普朗克同为现代原子物理学和量子理论的奠基者。他在慕尼黑大学,担任理论物理学教席,形成了著名的 索末菲学派 。他主编的6卷本《理论物理学讲义》至今仍被学界使用。他的一些学生成为原子时代的著名理论家,如汉斯 贝特、彼特 德拜、沃尔夫冈 泡利和维尔纳 海森伯。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在纳粹上台后,他被称为 犹太理论的主要代言人 。索末菲一生获81次诺贝尔奖提名,但*终未能获奖。他的曲折人生,可以看成是物理学乃至科学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发展历程的缩影。 本书作者基于内容丰富的索末菲往来通信,重构了阿诺尔德 索末菲绚丽多彩的一生。这本传记让人们对索末菲的私人生活和科学成就一览无遗。即使对于物理学与数学的门外汉,本书也极具吸引力。政治动荡年代里 索末
他曾被称作 整个世纪的大脑 ,并给我们的世界观带来了彻底的变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乌尔姆,1896年后移居瑞士。在他的 奇迹年 1905年,他完成了负盛名的理论 相对论 。1914年他迁居柏林,1921年荣获诺贝尔奖,1933年被迫逃离德国,尔后一直在美国的普林斯顿执教和从事研究工作,直至1955年辞世。爱因斯坦的一生是动荡不安与波澜壮阔的结合体。他不但是为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同时还作为一位逆向思维和特立独行、在政治上善于思考的人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爱因斯坦用他的公式E=mc2书写了历史,而他那张对着全世界伸出舌头的著名照片同样广为流传。 于尔根 奈佛借助大量新披露的文件和令人惊讶的档案资料,讲述了爱因斯坦及他那个时代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在爱因斯坦神话背后所隐藏的鲜为人知的奥秘,深入浅出地描述了这位 新哥白尼 (
尽管人类研究科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但 科学家 这一职业只有200多年的历史,而现代科学的出现也不过五六百年。然而就在几百年间,尤其是19世纪和20世纪,科学历经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于宇宙以及自身的认识。 本书便通过43位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的传记,带领读者回溯现代科学的发展历程,重温科学史上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透过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让我们对科学的本质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感性的认识,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并非只存在于象牙塔中,而科学家们的个人奋斗与成就从来都与人类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本书是一本了解科学、认识科学不可多得的好书。
本书围绕古今中外100位科学人物及其所创科学图景进行融合性肖像创作,分为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实验、科学发现、科技发明、科学探索、科学文化、科学哲学、科学幻想10个图景篇章,解析这些人物突出的代表性探索成果的经纬脉络。肖像画表现了科学人物的精、气、神,而探索成果的融入使一些平常看起来相当深奥的科学内容变得容易理解,整体上让科学内容通俗化、可视化与艺术化。 本书基于科学肖像这一主体展开,辅之以科学图景的创绘,体现了科学+人文的思想理念,采用巧妙的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叙画论述,力图创造一种“用艺术理解科学”的范式。本书可为读者提供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阅读体验。
汪应洛院士是举世公认的著名教育家、管理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现代管理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创建了中国管理工程学科和管理学门类,重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培养了中国大陆(内地)第一位管理工程博士。在国内最早开办培养既具有工程知识又有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的工业工程双学位,最早开办国内MBA、EMBA教育。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科评审组组长、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家组专家,汪应洛院士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管理学科建设和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科研成果丰硕,桃李满天下, 是广大青少年学子和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乔治斯穆特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利昂莱德曼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安东蔡林格 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 理查德穆勒 圈量子引力理论创始人 李斯莫林 弦理论之父 伦纳德萨斯坎德 知名理论物理学家 安鲁效应 提出者 保罗 戴维斯 小世界网络 理论提出者 史蒂文 斯托加茨 振荡子 的发现者 马塞洛 格莱泽 理论物理学家 劳伦斯克劳斯 这些与我们同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每一位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阐述了爱因斯坦对科学、文化和人类想象力的深远影响。他们中有多人是诺贝尔奖得主,有人是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还有很多物理学领域的开创性理论的提出者,还有人出身于贫苦人家,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在爱因斯坦的精神遗传及伟大成就的感召之下,找到了自己值得自己毕生投入的事业。在约翰 布罗克曼的邀请下,他们就以下
陈翰馥,著名系统与控制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会士。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的理事,技术局成员,“系统与信号协调委员会”主席。他发现的辨识算法收敛性条件,被国外专著称为“陈氏条件”。他关于同时使控制和估计**的论文,被国外同行专家称为1985—1995年自适应控制领域的“*重要论文”之一。他与其学生给出了自校正跟踪器收敛性和**性的严格证明,被国际控制界称为“重大突破”。他是新中国少数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之一。《BR》 陈翰馥是我国近代著名数学家陈建功的儿子,自幼受到家庭数学气氛的熏陶。因成绩优异,他中学毕业就被保送到苏联留学。凭着对数学的热爱,几经周折,才转学到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数学力学系。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之后,他回
叶铭汉,我国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核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低能加速器、低能核反应实验、粒子探测技术和高能物理实验等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持续的推动者。 1982年起主持大型高能物理实验粒子探测装置北京谱仪的研制,是大型科研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的主要科技领导之一,该项目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奖项,为推动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出生并成长于上海,曾求学西南联合大学,终身受到其叔父、在近代教育史上享有盛名的叶企孙先生影响,致力于科教救国、科技强国,演绎出壮丽多彩的人生华章。
我们在《科学家精神 奉献篇》编写过程中,围绕 大力弘扬淡泊名利、 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主题,在中国科技史学会、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 资料采集工程 项目办公室和科学家所在单位、传记作者、身边工作人 员等帮助下,突出科学家事迹专业深度的挖掘,努力增强科学性,记述 了 34 位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生动故事。他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 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有的默默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有的扎根山区,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有的情系高原, 潜心作物种子研究,用智慧、汗水、青春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之 歌。本册力图通过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 静心笃志、力戒浮躁,甘坐 冷板凳 ,肯下 数十年磨一剑 苦功夫, 3 前 言 反对盲目追逐热点,坚定研究方向,坚决摒弃拜金主义
杨福家,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技术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1987 2001)、复旦大学校长(1993 1999)、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2001 2012),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当代著名核物理学家和教育家。 本书以恢宏的时代变革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触,描画了杨福家从童年时期、中学时代到考入复旦大学并留校工作及远赴丹麦留学,直至 文革 后教学和科研双丰收,并担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及创办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主要经历,*后综述杨福家的主要教育成就和教育思想。书中记叙了杨福家秉承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的复旦校训、发扬 团结服务,奉献牺牲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