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喜欢化学,渴求获得比高中教材所提供更多的基础化学知识与更好的解决化学问题方法的中学生一本课外阅读书;给有意在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有所建树的化学爱好者一个练习平台。《高中化学奥赛讲义》是以的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为总纲编写而成的。与一般的化学竞赛辅导书不同,对高中化学已涉及内容不再作知识点的罗列,而是直接针对题目进行解释与训练,当然也涉及方法与原理的介绍。全书分为5讲,讲为在山东烟台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会议上通过的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要求;第2讲主要涉及编者在化学竞赛过程中对解题方法的归纳和化学竞赛专家对竞赛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让读者有所启发;第3讲是历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与分析,供读者训练与参考;第4、5讲涉及化学竞赛基本要求中主干内容的训练与模拟综合
范旭东,实业家,原名源让,字旭东。长沙人(祖籍湘阴),维新派人物范源濂弟。少入长沙吴镜蓉馆,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1900年随兄去日本,1908年考入日本西京帝国化学系。1911年回国,怀“工业救国”之志。1914年在天津创办久大盐业公司,为中国生产精盐之始。1918年又在天津成立永利制碱公司,所产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博览会上获金奖。接着在南京建造当时远东第一流的大型硫酸铵厂。七七事变后,他所办的工厂相继陷入敌手,他冲破包围,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入川,在四川又办起久大和永利分厂,继续生产盐、碱,以支援抗日战争。1945年在重庆病逝,毛泽东送挽幛,上书“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发现空气的人:普里斯特利传》介绍了约瑟夫·普里斯特利一生。他是18世纪英国的邀进思想家、科学家、神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门徒,托马斯·杰斐逊的朋友和导师。他分离出了氧气,发明了生态系统科学这个概念,与人合创了一位教会,并在美国知识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某些关键作用。这是一个有关重大历史变革的故事,涉及天才和友谊;这是一个未被歌颂的英雄的传记,介绍了那些可改变世界的观点,而这些观点重塑了我们对重要事件的理解。
《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工程化学导论(第2版)》根据21世纪对大学化学(非化学化工类)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修改、制定的《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工科普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框架》,阐述了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工程中的化学原理、知识,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反应速率、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合物与高聚物、材料化学、能源化学、环境化学、资源化学、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等10章。在有关章节中还穿插介绍了纳米材料、涂料、胶粘剂等应用性知识。 《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工程化学导论(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参考用书以及从事化学或与化学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中国化学史》为化学通史,历述从远古到20世纪末中国化学发展的历程,鸦片战争以前的为古代化学史,鸦片战争以后的是近现代化学史。中国古代虽然有高度发达的经验化学,但是近代化学则是从欧洲传来的,逐步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中国现代化学,融人世界化学体系之中,并成为它的组成部分。科学思想是从探讨宇宙的本原和秩序开始的。所谓本原是指存在物最初由它生成,或一切存在物由它构成。前一种观点可称为“生成论”,而后一种观点可称为“构成论”。生成论和构成论的不同在于:前者主张变化是产生和消灭或“转化”,而后者则主张变化是不变的要素之结合和分离。这两种观点在古代东方和西方都产生过,但是在东方生成论发展为主流观点,而在西方构成论发展为主流观点。生成论和构成论的差别是造成东西方传统科学差别的总根源。在西方,到17
2018年2月18日,是严东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严东生先生长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在高性能无机材料研究方面成就卓著,是中国当代无机材料科学的重要奠基人, 是上海硅酸盐所的主要创始人、名誉所长。他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执着献身科学的精神、平和谦逊的处事态度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为纪念严东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纪念其持之以恒,推陈出新,宏才大略的科学人生,以弘扬严东生先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执着献身的科学精神,特编辑本书。
环境和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光催化具有室温深度反应和可直接利用太阳能作为光源来驱动反应等独特性能,而成为一种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洁净能源生产技术,并备受瞩目。本书根据作者近年的研究收获并结合外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光催化及光电催化的原理与应用。全书共分九章,章主要介绍光化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介绍了半导体材料和光物理与光化学。第三章介绍了光催化的原理、存在问题、光催化剂改性以及光催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耦合。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光催化的研究方法,包括光催化反应器、光催化剂的表征、光催化研究过程的分析和反应动力学分析。第六章主要介绍了TiO2表面光生电子的传输与捕获。第七章主要介绍了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应用。第八章介绍了光
“科学大师”是一套8卷本的系列丛书,收录了不同科学领域、不同国家的80位在科学领域有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 凯瑟琳·库伦编著的这本《破译元素秘密(10位化学领域的科学家)》介绍了对化学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10位科学家,每一章都叙述了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和对社会的贡献。本书附有30余幅珍贵的黑白图片,这些图片都配有精准的说明;书中还介绍了相关出版物和网络资源的信息,为读者提供了拓展阅读的可能性。 “科学大师”适合于学生、教师以及想了解科学家的广大读者阅读。
本书是由欧洲化学会分析化学部组织14个国家的31位分析化学家编写的国际性教科书。全书分5个部分共16章,内容包括:分析化学的目的和其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分析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化学分析基础,色谱学,动力学和催化,化学分析法和应用,元素分析,化合物和分子分析,微束流和表面分析,结构分析,化学计量学,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分析仪器接口,联用技术,微型化分析系统,过程分析化学。书中还附有附录、索引及有关符号等内容。本书几乎包括分析化学所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内容和编排新颖,知识全面,叙述简明,是一本的分析化学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本书可用作高等学校教师备课用书或教材,也可供从事分析化学教材、科研及分析测试人员以及化学、生物、医学、材料、地质等学科的大学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唐敖庆院士为我国的量子化学家,我国量子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本书以唐敖庆生平事迹为主,记述他为党和国家培养大批优秀学生,为国家理论化学事业奋斗终身的光辉历程。同时记述他的部分学生——中国理论化学学派的科研与教学情况。
本书根据叙事角度,分为 访谈编 口述编 与 回忆编 ,内容包括对中山大学化学学科建设发展历程的追溯,对龙康侯、林尚安、苏锵等前辈的追忆,有教授们治学育人的故事,也有学子们求学成长的经历,还有校友们奋力打拼的身影,从各自的独特视角展现化学学科的学术传统、文化精神和化学人的校园生活。全书主要按照被采访对象与中山大学化学学科结缘的年度顺序排序,其中 访谈编 亦遵循了以 师者 为先的原则,感谢师长们为化学学科的全心奉献。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有诗曰: 蓝缕筚路启山林,寸寸山村尽化金。树木树人兼树谷,规模远托百年心。 90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守护大学精神、文化和价值,守护现代大学制度,守护中山大学化学人的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