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遗传学界,孟德尔是如神一般的存在。作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的学习和科研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他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干过不少农活,因贫辍学的他没有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后来进入修道院,又因缘际会得以前往维也纳大学进修,回到修道院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豌豆杂交实验,但直到去世这一发现都并未得到世人的认可。 孟德尔是在何种情况下,做出了豌豆实验?为何修道院会为其提供科学研究的场所?他的科学发现在当时为何被忽视?他身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本书作者商周常年旅德,对孟德尔有深入了解,他曾亲自拜访孟德尔工作过的圣托马斯修道院和孟德尔纪念馆,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本书勾勒出了一个生动饱满的孟德尔形象,让我们得以一览科学大家的风采。
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六十多年来,林浩然坚持面向国家重大科研需求 和国际科学发展前沿,紧密围绕我国鱼类养殖生产中亟须解决的 苗种繁 育和良种选育 重大关键问题,系统深入地、创造性研究调控鱼类繁殖和 生长的理论和技术。他一生和鱼结下不解之缘,在治学、育人和推动鱼类 养殖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深圳自然笔记》的作者南兆旭用十余年的时间徒步走遍了深圳的山岭、田野、海岸线、岛屿、溪谷、湖泊和老村。《深圳自然笔记》与读者一起发现深圳的自然之美,探秘深圳的自然胜地,观察深圳的野生植物和动物,追溯深圳的历史地理典故,了解深圳生态与环境的变迁,分享在大自然中行走的感受。本书试图为深圳建一份“自然档案”:从10余万张记录深圳自然生态的图片中精选了1800多张图片,每一张图片不仅标注了内容,同时记载了时间和地点。一个城市的历史不仅仅蕴含在年代久远的建筑、博物馆的展品、档案馆的文件、史学家的著作中,同时还蕴含在河流、海岸、田野、岩石、动物与植物当中,大自然给我们讲述的深圳历史,更生动,更接近真相。作者已出版图书《老照片-20世纪中国图志》,《深圳记忆》;《解密深圳档案》等。
彼得·杜赫提在本书中回顾了他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传奇道路,讲述了他所受到的不墨守成规的教育、他原本作为局外人的感触,以及他对不同观念的探寻如何塑造了他的生活与工作。针对研究人员的真实状况,杜赫提用既幽默又敏锐的笔调难得一见地写出了“圈内人”的看法。他认为,科学在改善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指出科学家需要在使他们的工作更易于被公众理解方面做得更好。*后,他逐条总结了获得诺贝尔奖的要素——持之以恒、心胸宽广和兼容并包。同时,在本书简短的中文版前言中,杜赫提高度赞扬了中国政府对科学的投入,以及中国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
经过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合理取舍、集思广益的过程,本书基本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以黄连天麻研究为中心,分为十个章节: 章 童 年(1929-1937)——记述了徐锦堂出生的家庭背景:精明的父亲因度量衡改制,由贫致富,爱子如命的母亲和善良的姐姐。 第二章 烽火中成长(1937-1948)——记述了徐锦堂青少年时期因日寇侵华,家业败落,颠沛流离,父亲、二姐病故。抗战胜利后,他举债读书却无奈辍学。 第三章 解 放(1949-1958)——解放后徐锦堂焕发了青春活力,上中专、当老师、喜结良缘、终圆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第四章 八年蹲点(1958-1966)——总结了徐锦堂面对几百年毁林搭棚的传统栽连方式,大胆改革,历经艰难困苦,终于实现生态栽连的“徐锦堂模式”。 第五章 自立课题(1958-1966)——记述了徐锦堂的天麻研究从自掏腰包起步,到实现天麻野
伟人的力量在于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世界伟人传记:达尔文》一书编撰的目的是希冀青少年读者追寻历史足迹,传承伟人精神,点亮梦想之光。 作者方素珍在对达尔文深入研读的基础上,用优美的文学描述,以生动的情景再现了其成长的经历和奋斗历程,展现了达尔文独有的个性特征、人格魅力和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世界伟人传记:达尔文》一书不同于一般传记读物的传统写法,从日常生活曲折有趣、多姿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中传达达尔文不同的特质及取得成功、成就的道理,将其不平凡的一生经历,全面、立体、多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于愉快轻松阅读中吸取养分,得到启示。
艾伦、理查德和约翰 莱恩三兄弟间的亲密关系是20世纪伟大的出版社 企鹅的核心。他们进行过各种创新,以无畏而富有创造力的对抗精神,出版了大量平价的高品质图书,将阿加莎 克里斯蒂、萧伯纳、弗吉尼亚 伍尔夫、格雷厄姆 格林带到了广大读者中间,实现了出版业的革命。 本书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和一家强大的出版社,讲述了理查德 莱恩少有人知的故事,他也是企鹅的核心与中坚,是社内影响力*强的人物。莱恩三兄弟的关系对于企鹅形成企业精神、取得成功至关重要,而现有关于企鹅的传记常常将艾伦的作用夸大,对艾伦的沙文主义式聚焦掩盖了出版传媒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兄弟间富有创造力的对抗组成了企鹅的秘密武器,即一个带动强大出版社发展的充满动力而独特的引擎。 本书描写了一场难得实现的出版胜利,既有趣
本书对严复的生平活动进行了翔实的记载,尤其是对严复留学英国、创办《国闻报》、出版发行《天演论》、担任开平矿局华部总办、抵制美货运动、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参与南北和谈、执掌北京大学、民初依附袁世凯等方面提供了厚实材料。书中收集了大量的档案、报刊、日记、手稿、书信等学界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并对以往严复研究中存在的众多模糊认识以及同类书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考订和论证。
本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系列丛书的一本,将通过实物采集、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等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后,全面、真实、详细地讲述了杨院士一生经历的点点滴滴,也真实而客观地向读者展示了杨院士的科研成就。杨福愉,生物化学家,浙江镇海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历任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第二、三届副理事长,北京生物化学会*、二届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线粒体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在电离辐射对线粒体膜的损伤及线粒体膨胀和收缩依赖于内膜能量转换过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本系列书的成稿,把反映老科学家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环节、师承关系等各方面的资料都保存了下来,对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宣传优秀科技人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书全面记述著名植物学家张宏达各时期学术、工作和生活等情况及其卓越的研究成果,是科学、教育史之珍贵史料,并为植物学科发展提供宝贵资料。揭示出科学家成长的普遍规律,可为中国教育事业提供借鉴并激励后人。 海拔3800米的当今山,白雪皑皑的山顶闪闪发光,一位满头银发、年近八旬的老人正奋力行走在山坡上,他就是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张宏达。曾任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的美国著名植物学家彼得·H·雷文教授说:“张宏达教授……对植物学的贡献是深远而巨大的……他唤起了全世界对中国植物的注意……全世界的植物学家都非常钦佩他,并一致认同他对植物学的巨大贡献。” 很少有人知道,普洱茶原名为阿萨姆茶,被认为原产于印度阿萨姆。是张宏达经过深入研究,正本清源,确定阿萨姆茶原产地为中国,并将其中文名改为普洱茶,
一艘不起眼的小军舰,一次不平凡的环球航行,由于达尔文的参与,在科学史上留下了永远的光荣。 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达尔文意识到,大量的灭绝生物都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下来的失败者。那么在自然界中,谁能够活命,谁注定要死呢?是什么决定了它们的生死存亡呢?是它们自己,是它们自身的优点。一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如果不具有胜过其他生物的优点,就都要灭亡。只有那些具有别的生物所没有的某些有利性状的动物和植物,才能够在生存斗争中活下来并产生后代;只有zui能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才能活下来。 与“人工选择”相对应,达尔文称这种自然条件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生物的过程为“自然选择”,有时也称“适者生存”。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达尔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写。本书是一本较为quan威的达
本书立足于回答沈善炯如何成才、为何壮志未酬这两个问题,以时间为主线,分九章展开介绍他的人生。前面三章分别介绍他的中小学、大学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第四章介绍他受麦卡锡主义迫害,在归国途中遭驻日美军非法扣留的经历。第五、六、七章介绍他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在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工作的过程,以及1960年代他带领学生研究微生物生化的情形及取得的成就。第八章谈他在 四清 、 文化大革命 两大运动中的经历。第九章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他以60余岁高龄重新出国充电,在国内开创生物固氮遗传这个新兴领域,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历程。然后是简短的结语和几个附录 对他的学生和朋友的访谈、他的主要科研论文目录、资料采集工程的主要成果。
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公开发表他的理论:生物遗传变异通过自然选择进行。物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适者取胜的法则进行变异和进化。这是一场革命:造物主的思想被打破。随之,在自然界上,上帝创世的计划垮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由此沸腾。对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把人归类为动物系列。原来,人与猴子一样,都是出自共同的祖先,但完善了社会本能和智力,并从完善选择的行为中给社会带来以下益处:教育、权利、社会行为和利他主义行为,保护弱者和穷人。哲学家和认识论专家帕特里克·托特将这位进化论的奠基人、和平主义思想家、杰出的道德宗谱学家的人生及其主要著作做了详尽的诠释。一个热恋大自然的痴心汉,5年随贝格尔号浪迹天涯。几十年呕
他曾说过:“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 他曾写过:“大科学家并非生来就是神童,尔后成名也并非全才或完人。” 他带着乐观与勤奋的种子,游历世界,潜心研究;他远离大城市的繁嚣,在宁静的庄园里进行了一场生物学界的革命。
数十亿年前,宇宙孕育了地球。数百万年前,地球诞生了人类。一万数千年前,人类创造了具有螺旋纹样的造型艺术。一百多年前,人类观察到了宇宙太空存在着螺旋结构的银河星系。几十年前,人类发现了微观世界中的DNA是由2条塑向的螺旋链所组成的。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奇妙的螺旋现象:水的旋涡、龙卷风、螺旋状树干……探索宇宙万物中螺旋构造内在规律、性质和法则,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世界,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物质文明。 人类的造型艺术中闪烁着无数优美的螺旋纹样;中国的太极图、凯尔特的装饰图案、凡·高的《星月夜》……揭示艺术世界中螺旋纹样内在的意义、观念和哲理,有助于人类进一步理解、传承和发展艺术,从而创造更高的精神文明。 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描述和各种信息的组合来探讨螺旋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