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生动地记述了科学家钱学森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后到美国留学,学习研究空气动力学,与老师一起提出了“卡门-钱公式”,并创立了工程控制论。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要求回国参加建设。他曾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技术领导职务,参加近程、中程、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领导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曾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两弹一星”奖章,被举为人民科学家。
我迟迟未觉醒的更为重要的原因与我少年时期的特殊经历有关。那时,我眼前常常出现一种奇特的景象,这深深折磨着我。它们出现时常还伴随着一种破坏我视力,以致我看不清真正的物体的强光,同时还扰乱了我的思想和行动。那些在我眼前出现的奇特景象,并非我臆想出来的而是我以前的确看到过的。假如有人和我说起一个词,那这个词所特指的景象就会自动在我眼前浮现,并且栩栩如生,以致我有时完全无法判断眼前的事物是否是真实存在的。我为此感到靠前的不安和恐惧。我也曾就发明,是一种信仰;发明,是一种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熟知爱迪生,我们熟知达·芬奇,我们又有谁知道他——一位几乎被世界遗忘的科学巨匠,一位专享能与达·芬奇齐名的天才——特斯拉,天赋异禀的科学巨匠尼古拉·特斯拉一生成就非凡,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
该书为《科技托起国防梦丛书》之一,定位于以青少年、战士、预备役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绘图读物。围绕国防科技的领军人物、我国著名船舶设计专家许学彦一生的经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一个个故事以精练、生动的笔墨描绘科学家贡献国防事业的精彩人生,彰显他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王守觉(1925-),江苏省苏州市人,半导体器件与电子学家、信息科学家,中国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半导体人工神经网络和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从事科研工作60余年来,为我国半导体电子学、人工智能及信息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传记以时间为脉络,将传主的生平分十章记叙,即家世与家风、曲折求学路、初展创新才华、服务国防科技、开拓集成电路领域、研制多元逻辑电路、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创建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研究生培养与学会工作、科学合作。*至第五章的内容,基于已有的传记和报道,同时使用了同济大学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中科院档案馆的的档案资料,以及大量访谈资料,这部分生动地反映了传主求学和科研工作前期的学术成长经历和研究特点。第六、七、八章,首次详细梳理了传主近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情系山河:张光斗传》旨在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把反映老科学家张光斗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方面的资料保存下来。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情系山河:张光斗传》是以此为根据,由科学史领域的学者经过严谨的考证写成。张光斗先生自1950年起,曾先后被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以及成都、中南、西北、贵阳、昆明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聘为技术顾问。为了表彰张光斗先生在各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和单位先后授予他多项奖励和荣誉。1981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曾授予他 哈兹国际奖 、1985年由他参与领导的科研工作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
这是一套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科学家传记丛书,用科学家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点燃孩子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引ling他们走进科学之门。 华罗庚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本书记述华罗庚幼年时家庭教育对其少小立志、刻苦学习的影响,及其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的强大而献身科学事业的事迹与成就。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杨振宁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政道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吴健雄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丁肇中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远哲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钱学森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华罗庚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竺可桢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四光传》
本书以时间顺序为经线来组织章节,顺叙张教授学术成长和科研事业开展的过程,主要分为如下阶段:中小学教育时期、抗战(大学)时期、海外游学时期、北医一院时期、北医三院创建之初、“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之初、投身“试管婴儿”事业。将学习科研、社会背景、师生亲友、思想转变等各方面的内容分别插入各时期中,尽量灵活组织。
黄建华编撰的《帝国夕阳下的铸舰之梦(战船工程师徐寿)》讲述了中国 早的造舰工程师徐寿和徐建寅父子的一生:少年徐寿科举失意,从此立志实业,刻苦钻研各种技艺,名闻乡里。曾国藩听闻徐寿的才能后把他揽入麾下,把建造国产机动轮船的大任交付给他。徐寿带着儿子徐建寅等人设计制造出了中国 艘轮船和 艘兵舰,为中国的海军建设打下一定的物质基础。徐寿去世后,徐建寅又为中国的军工事业走南闯北,殚精竭虑,创建了好几所制造局和兵工厂,功绩显赫。
李敏华院士世杰的固体力学家,我国塑性力学的开拓者。1945年和1948年分别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1951年在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路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任研究科学家1952~1954年在美国布鲁克林理工学院任研究教援1954年回到祖国;195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1956年转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力求研究所。她毕生从事塑性力学和应力分析研究,为中国塑性力学和扭转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航空事业需求转入疲劳研究后,李敏华得出了应变协调在低周疲劳中起主要作用、超载可增加疲劳寿命以及超载滑移带发展有阻碍作用的结论。
由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亲自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苏州在新世纪之初率先向世人,向无限延伸的历史时空交出的一份答卷。一位名冠全球的智慧老人,用自己最丰富的情感和经验,把凝聚自已一生勇气和智慧的封笔之作留给了故乡。苏州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他赋予历史街区以新的生命,并以建筑艺术的方式,拉近了他与故乡苏州之间业己逝远了的时间距离。他的赤子情怀、他的创新理念、他的智慧,将伴随这座精美的传世之作,永远留在故乡,留在故乡人民心中。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由徐宁、倪晓英所著,《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供读者阅读学习。
《血路》是一本关于大名鼎鼎的滇缅公路的文集。上篇为潭伯英著的《修筑滇缅公路纪实》,谭伯英,国民政府滇缅公路管理局局长。在1942年中国入缅远征军抗日之时,他对于滇缅公路的修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本书中作者将修筑滇缅公路的实况与技术方面的细节,以及地方特色与历史有机的结合起来。下篇收录了王锡光、卫立煌等人所写的有关滇缅公路的文章。
本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第五批图书之一。洪朝生是我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发现了半导体锗单晶低温电导与霍耳效应反常现象,并提出杂质能级导电唯象模型,成为国际上无序系统电子输运机制研究的开端。他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低温物理实验室,建造氢、氦液化系统,开始了低温、超导研究。负责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致力于低温工程技术与低温物理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开发。传记生动展现了洪朝生致力于低温王国的学术生涯和他踏实而精彩的人生。
陈子元是我国著名的核农学家。他自1958年起从事生物物理学、核农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中国核农学开拓者之一。全书主体共分十章, 章,重点写家庭环境,分析家庭特别是父亲对陈先生的影响,以及他对父母的感情和对弟弟妹妹的影响。 第二章,重点写求学经历,反映陈先生年少时的一些思维特质和学习能力,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熏陶、所具有的化学专长。 第三章,重点写早期工作,揭示陈先生对教学工作的选择和对变换单位的态度,以及科教结合的初步尝试、与农结缘的历史契机。第二、第三章叙述的均是他化学学科背景下的成长历程。前三章是条纵贯线——从出生,到求学,到工作。 第四章,重点写开初阶段,衔命核农,白手起家; 第五章,重点写转折阶段,凝炼方向,聚焦农药残毒研究; 第六章,重点写提升阶段,引领学术
本书为翟光明学术成长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传主翟光明,1926年出生于湖北宜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地质学家,钻井工程技术专家,为我国油气勘探和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详细叙述了翟光明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朱伯芳院士是水工结构和固体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从事水电设计、建设、科研工作,参与设计了我国*批三座混凝土坝--佛子岭、梅山、响洪甸拱坝,为我国掌握现代高坝设计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有重要创新。朱院士在世界上创立了四个新学科: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理论体系,拱坝优化,混凝土坝仿真分析,混凝土坝数值监控,都已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根据国家发表的统计资料,朱院士是中国水利水电方面科技成果*多的一位专家。他在我国水电界有着重要影响。本书为朱院士的传记,通过走访和调研,收集了大量资料,用平实的手法和笔触,总结朱院士的一生。
本书以介绍典型元器件的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以讲解识图与应用为基点,详细介绍了分立元器件放大电路的识图与应用、分立元器件开关电路的识图与应用、分立元器件振荡与触发电路的识图与应用、分立元器件稳压电源电路的识图与应用、分立元器件转换电路的识图与应用。通过对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的详细讲解,引导读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分立元器件电路的识图与应用。各章后均有习题供学生练习,以加深对本章内容的了解,附录给出了部分习题答案供读者参考。 本书分类明解、结构合理、说明通俗易懂,可作为中等电子职业学校相关技术学校的电子技术学科的教材,也可供电子产品开发及生产技术人员和广大电子爱好者自学参考。
本书是袁文伯传记,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传主袁文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12年3月出生,193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浙江省立英士大学讲师、国立北洋工学院讲师、国立英士大学(1950年并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副教授、之江大学副教授。1951起,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矿业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指导研究生等工作。1990年获国家*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发表学术论文44篇。
《科技托起国防梦丛书》为定位于以青少年、战士、民兵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绘图读物。5册书分别以宋文骢、张炳炎、朱光亚、许学彦、钱学森这五位我国国防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为人物对象,围绕国防科技的领军人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一个个故事以精练、生动的笔墨描绘科学家贡献国防事业的精彩人生,彰显其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本书讲述中国航天奠基人钱学森的科研事迹和国防贡献。
《复杂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承载性状研究》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特殊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应用现状、桩一土理论与试验研究进展、湿陷性黄土地基桩基研究进展、浸水黄土地基大型桥梁桩基现场静载试验、沉陷地基桩长确定理论、海上桩基研究与应用现状、跨海桥梁的受力环境、跨海桥梁荷载组合分析、海上钢管桩承载特性数值仿真、海上钢管桩模型试验研究、海上钢管桩现场静载试验、总结与展望等。
陈灏珠,祖籍广东新会,心血管病专家,我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1924年11月6日,陈灏珠出生于香港,并在那里接受了学前及中小学教育。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后随家人返回内地。在故乡广东新会短期停留后,1942年到韶关继续高中学业,并于第二年考入国立中正医学院。1949年毕业后,入职国立上海医学院*实习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内科。此后再未离开这里。1997年7月,陈灏珠当选我国心血管病内科领域*位工程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凡60余年。本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对传主一生的学术成长、学术成就、学术贡献进行了全方位的采集整理,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近现代科技史的研究和国家科技政策及科技战略均有较大的
本书通过生动的文字、感人的图片,真实记述了钟扬从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成长为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的科学人生,再现了他为科学和教育事业献身的感人事迹,弘扬了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首次全文披露了突发脑溢血的钟扬于 2015 年5月6日,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ICU 病房致中共中央和习近平主席的信,为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钟扬教授的先进事迹,为即将在全党开展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