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又一次改变了世界,不过这一次,他来自地球。随着聊天机器人ChatGPT、文生图模型DALL-E、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火热推出,山姆 奥特曼带领着OpenAI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从辍学少年到《时代周刊》年度CEO、全球人工智能领袖、AI时代的 奥本海默 ,山姆 奥特曼是如何一步一步改变世界的呢?本书对奥特曼人生不同阶段进行了深度挖掘,从其童年性格的养成,到其辍学斯坦福并创立社交软件Loopt,再到28岁成为硅谷最大创业孵化器公司YC的总裁,打造Airbnb等创业公司,最后到其创立并担任OpenAI的CEO,在压力与挑战中绝处逢生,创造出影响人类未来的产品ChatGPT。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山姆 奥特曼对当下人生以及人类未来的思考和感悟,并且记录了奥特曼和马斯克分道扬镳、OpenAI 宫斗大剧 等戏剧性内容,为读者还原一个冷酷科技感背后真实而有温度的奥特
与自由女神像齐名、被誉为工业时代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布鲁克林大桥,是近现代造桥业的转折点,更是美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这座当时全世界长的跨海大桥,彻底缩短了人与人,城市与城市的距离,大大促进了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是19世纪人类进步的伟大象征之一。然而,与其历史地位相比,布鲁克林大桥的建造者 华盛顿 罗布林却被人彻底遗忘了。 作家艾丽卡 瓦格纳历时20余年,追踪布鲁克林大桥总工程师华盛顿 罗布林近百年人生轨迹,为我们真实还原了他不为人知的一生。他是美国桥梁工程师,几近失明、瘫痪,以惊人的忍耐力、创造力与热情造起了以当时技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全钢制大桥,此后所有桥梁工程都采用此类技术;他参加过南北战争,在葛底斯堡战役中,为北军获胜做出了巨大贡献,改变了美国历史;在身体奇迹般好转后,与亲人一
顾诵芬是享有盛誉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新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开创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超声速歼击机的历史,持续开展航空战略研究,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顾诵芬与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同行,从事飞机设计和航空事业长达70年,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代表性人物、我国航空界唯一的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感动中国 2021年度人物。 《顾诵芬:把理想写在祖国蓝天》由报告文学作家罗元生撰写,由长期撰写顾老科研人生的师元光老师审定。全书以报告文学的笔法,全面、真实、翔实、深刻地展现了以顾老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的初心与理想、追求与担当、人格与精神、亲情与爱情、奉献与风范,诠释了顾老 把理想写在祖国蓝天 的崇高精神
书稿为20位中国核工业集团 功勋人物 获得者的故事,图文并茂,以自述或其家人、朋友的角度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求学背景以及对于核工业的选择和坚持,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新中国核工业事业奉献青春乃至生命及其中的高尚品质,通过了解这些功勋人物在生活中的点滴轶事,可以对我国核工业事业从无到有到强的发展过程有感性的认识,他们的精神是 两弹一星 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著名航天技术专家、航天战略科学家,中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开创者之一, 共和国勋章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开始,历任中国通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还是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他作为最年轻的 两弹一星 元勋、最年长的卫星工程总设计师,亲历、践行、见证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辉煌的全过程。 2020年4月23日,在第5个 中国航天日 和 东方红一号 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
本书以我国著名航天工程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 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人生旅途为主线,讲述了孙家栋的传奇人生和成功经历,浓缩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闪光轨迹,体现了老一代航天人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
本书为20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功勋人物”获得者的故事,图文并茂,以自述或其家人、朋友的角度讲述他们的成长经历、求学背景以及对于核工业的选择和坚持,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新中国核工业事业奉献青春乃至生命及其中的高尚品质,通过了解这些功勋人物在生活中的点滴轶事,可以对我国核工业事业从无到有到强的发展过程有感性的认识,他们的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镜(1925.12.21 ),江苏宜兴人。岩土工程专家,中国铁路路基土工技术开拓者之一。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49年春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唐山铁道研究所(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曾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分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土的基本性质、路基稳定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提出按黄土结构力学性质确定路堑边坡坡度的原则、第二滑动面计算衡重式挡墙土压力的方法及挡土墙后滑动面出现范围的公式,被铁路标准设计采用。创新采用桩排架支挡、短密砂井和生石灰桩处理软土路基,为贵昆铁路、塘沽新港大面积软土地区铁路修筑作出贡献。由他主持完成的 静力触探应用技术的研究 项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作为 在复杂地质、险
院士传记丛书除反映院士的主要经历、求学、工作和家庭外,重点描写院士从事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奋斗历程,突出反映院士为工程科学技术事业作贡献的先进事迹、顽强探索的曲折过程、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等。列入中国石化集团首批院士传记编撰出版计划的共有12位院士。 1.徐承恩传 2.关兴亚传 3.毛炳权传 4.汪燮卿传 5.杨启业传 6.李大东传 7.袁晴棠传 8.顾心怿传 9.蒋士成传 10.舒兴田传 11.陈俊武传 12.王基铭传。《顾心怿传》一书对顾心怿的成长历程、求学经历已经在油气设备科技创新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进行了系统记叙和比较全面的呈现。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厂标准工艺(六):标准工艺设计图集(线路工程部分)》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六)标准工艺设计图集(线路工程部分)》,分为架空线路结构工程、架空线路电气工程和电缆线路工程3篇;架空线路结构工程包括总说明和8项分部工程;架空线路电气工程包括总说明和22项分部工程等。
本书以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我国空间事业的创始者和组织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 功勋科学家王希季的人生旅途为主线,展现了王希季为国家富强、人类福祉而表现出来的刻苦发奋、坚忍不拔、勇于探索、赤诚奉献的智慧和品格。
姚熹院士是我国高性能铁电材料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他创立的“微畴-宏畴转变”理论,引领了国际电介质材料研究的热潮和发展。他推动了铁电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研发了一系列新的电子功能材料,解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在功能材料领域的诸多“卡脖子”难题,促进了我国电子陶瓷技术的更新换代。姚熹院士创建了亚洲铁电学会和亚洲电子陶瓷协会,并在亚洲各国和地区轮流召开亚洲铁电会议及亚洲电子陶瓷会议,是世界公认的这一科学领域的权威者。姚熹院士忠诚于教育事业,培养博士研究生100多人,桃李满天下。 《姚熹传》通过翔实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记录了这位科学大师精彩的人生经历和奇闻逸事,彰显了他的高尚人格;阐述了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做出的创造性贡献,展现出他的学术思想、治学理念和笃学创新、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