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尼古拉 特斯拉本人撰写的一部自传,作者追溯自己的童年时代,展示了从小表现出想象力方面的天赋,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让特斯拉具备了科学发明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特斯拉在书中重点记录了自己的一些发明,他的发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曾遭遇各方的非议与同行的打压,也曾陷入资金断裂的困境。但特斯拉以无惧无畏的科学精神直面一切,始终怀着造福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最终成为被世人铭记的伟大发明家。 发明是一种信仰,一位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超人。
在英国,艾伦 图灵被视为国家英雄。 二战 时期,他协助军方破解德军密码,帮助盟军取得了*后的胜利。 因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贡献,他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20世纪100个*重要的人物之一。 在外人眼中,艾伦 图灵是一个不合群的、老套的教授。但事实上他不是教授, 教授 只是他的绰号,是跟他一起在布莱切利公园破译密码的朋友开玩笑时取的。通过走访图灵的亲友、同事,搜集逐步公开的战时资料,艾伦 图灵的侄子德莫特 图灵,渐渐走近了他这位神秘的叔叔,并向人们展示了他真实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童年经历对他的性格有怎样的影响?什么启发了他极富创造性的理论?除了破解恩尼格码,战时他还参与了哪些工作,为什么这些工作的保密度更高?他真的孤僻、不合群吗?被判严重猥亵罪的真相是什么?他究竟是不是自杀?2013年皇家赦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中学时代是在中国台湾度过的。1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任教,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因发现了J粒子而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是备受瞩目的华人科学大师,受到全世界华人的敬重。在所有诺贝尔奖得主中,他是位在颁奖典礼上用中文发表演说的人华裔科学家。过去,人们对丁肇中的了解大多仅限于诺贝尔奖得主这一方面。事实上,作为一代科学大师,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思想和个性。冯蓓佳、冯成奇编著的《丁肇中》以生动的笔触,翔实地在现了丁肇中传奇的成长经历和勇于创新的人
人类向往光明,就像久居黑暗的人向往白天一样。人类在不知道电磁为何物的时候,对它像惧怕洪水猛兽一般。法拉第发现了电磁转动。他是人类历史上第yi个利用电做功的人。从此,电与磁像一对孪生兄弟,肝胆相照,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为人类服务的历史重任。 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法拉第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写。本书是一本较为quan威的法拉第传记,真实地向我们展现出了伟大科学家精彩而传奇的一生。
《钱学森的故事》由著名作家叶永烈根据青少年人生成长需要与阅读兴趣特点,精选钱学森精彩人生片段,倾情讲述钱学森:一位昂扬自信的多面手学霸,与美特工斗智斗勇的爱国勇士、归国拓荒的 火箭大王 、光辉熠熠的科技巨星 两弹一星 功勋科学家的传奇人生故事;生动展现钱学森卓越的人生追求、高尚的精神世界与非凡的科学成就,为广大青少年爱国家爱科学,素描了一位可亲、可敬、可学的超级偶像。读《钱学森的故事》,做新时代有为青少年。
吴健雄(1912.5.31-1997.2.16)江苏苏州太仓人,核物理学家,素有 东方居里夫人 之称。在 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1934 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后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36 年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40 年获博士学位, 1944 年参加了 曼哈顿计划 ,1952 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 年升为教授,同年,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5 年曾任美国物理学会*任女性会长,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美国*科学荣誉 国家科学勋章。 《吴健雄》由西溪编著,是 华人十大科学家 系列丛书之一。 《吴健雄》记述了吴健雄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杨振宁传》
杨振宁 ,物理学家、科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诺,主要成就: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杨-Mills规范场论等。本书介绍了杨振宁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个人经历和在科学领域的伟大成就。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和为国争光的正确导向。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杨振宁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政道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吴健雄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丁肇中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远哲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钱学森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华罗庚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竺可桢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四光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茅以升传》
爱迪生被誉为 世界发明大王 ,是人类历史上zui伟大的发明家,直流电的发明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发明的电灯、电话、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1000多项专利。爱迪生8岁上学,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 低能儿 而撵出校门。母亲引导他对读书的兴趣和自己动手的能力,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就是他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精力和毅力。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 天才 时,他说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书中叙述了他的成长经历和怎样成为一个超级发明家的。
莱特兄弟是美国发明家,是世界上第yi架飞机的制造者。兄弟俩从小接受了父母及学校良好的教育,但没有获得文凭。兄弟俩从小就热爱发明,在父母的鼓励下,从小就热爱发明创造,制作风筝、自行车、报纸折叠机等,为兄弟俩以后发现飞机打下了基础,证明了兴趣是好的老师。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 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竺可桢》由张清平编著,是 华人十大科学家 系列丛书之一。 《竺可桢》记述了竺可桢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杨振宁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政道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吴健雄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丁肇中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远哲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以图文相间的形式,详尽记录了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晚年接受挑战,亲自为故乡苏州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全部过程。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出版此书,无论是对于新开馆的苏州博物馆,还是对于前来参观的广大市民或读者,都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供读者阅读学习。
本书以我国著名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院士的人生历程为主线,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张履谦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坚持不懈的学习意志,以及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同时展现了我国老一代国防科研人员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一丝一世界:郁铭芳传》共分为十单日,其内容包括了浓浓学趣、漂泊的人学生活、动荡中的坚守、国产锦纶研制的先行者、推动涤纶生产技术装备国产化、攻坚高性能纤维、开拓非织造布技术研究、投身上海重大工程、中国化纤梦、幸福人生。
这是一套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科学家传记丛书,用科学家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点燃孩子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引ling他们走进科学之门。 华罗庚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本书记述华罗庚幼年时家庭教育对其少小立志、刻苦学习的影响,及其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的强大而献身科学事业的事迹与成就。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杨振宁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政道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吴健雄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丁肇中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远哲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钱学森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华罗庚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竺可桢传》 《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 李四光传》
本书是袁文伯传记,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传主袁文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12年3月出生,193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浙江省立英士大学讲师、国立北洋工学院讲师、国立英士大学(1950年并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副教授、之江大学副教授。1951起,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矿业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指导研究生等工作。1990年获国家*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发表学术论文44篇。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生动翔实地展现了王选爱国奋斗的一生,从他带领团队研发出领先世界的第四代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到世界首套文图合一处理的中文彩色电子出版系统,30年间,王选不断创新,大胆开拓,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他一生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掀起了中国印刷业 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的印刷技术革命,为汉字进入信息时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我国用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本书通过王选一桩桩鲜明感人的事迹,有力诠释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和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他对科学执着追求、勇于实践的精神也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
该书为《科技托起国防梦丛书》之一,定位于以青少年、战士、预备役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绘图读物。围绕国防科技的领军人物、我国著名船舶设计专家许学彦一生的经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一个个故事以精练、生动的笔墨描绘科学家贡献国防事业的精彩人生,彰显他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黄建华编撰的《帝国夕阳下的铸舰之梦(战船工程师徐寿)》讲述了中国 早的造舰工程师徐寿和徐建寅父子的一生:少年徐寿科举失意,从此立志实业,刻苦钻研各种技艺,名闻乡里。曾国藩听闻徐寿的才能后把他揽入麾下,把建造国产机动轮船的大任交付给他。徐寿带着儿子徐建寅等人设计制造出了中国 艘轮船和 艘兵舰,为中国的海军建设打下一定的物质基础。徐寿去世后,徐建寅又为中国的军工事业走南闯北,殚精竭虑,创建了好几所制造局和兵工厂,功绩显赫。
《大国海图人物志:帝国夕阳下的铸舰之梦(战船工程师徐寿)》讲述了中国早期的造舰工程师徐寿和徐建寅父子的一生:少年徐寿科举失意,从此立志实业,刻苦钻研各种技艺,名闻乡里。曾国藩听闻徐寿的才能后把他揽入麾下,把建造国产机动轮船的大任交付给他。徐寿带着儿子徐建寅等人设计制造出了中国第1艘轮船和第1艘兵舰,为中国的海军建设打下一定的物质基础。徐寿去世后,徐建寅又为中国的军工事业走南闯北,殚精竭虑,创建了好几所制造局和兵工厂,功绩显赫。
绚丽的中国丝绸,美若天上虹霓,几千年来持续发展,不断外传;造福国人,惠及全球。本著作根据考古资料、文献记载,同时吸收国内外学者的新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中国蚕桑、丝织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技术的不断创新历程;介绍了先秦时代的中西交通、丝绸之路和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蚕桑丝织技术、养蚕技术的传播情况,极具史料、史学价值。
《血路》是一本关于大名鼎鼎的滇缅公路的文集。上篇为潭伯英著的《修筑滇缅公路纪实》,谭伯英,国民政府滇缅公路管理局局长。在1942年中国入缅远征军抗日之时,他对于滇缅公路的修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本书中作者将修筑滇缅公路的实况与技术方面的细节,以及地方特色与历史有机的结合起来。下篇收录了王锡光、卫立煌等人所写的有关滇缅公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