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又一次改变了世界,不过这一次,他来自地球。随着聊天机器人ChatGPT、文生图模型DALL-E、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火热推出,山姆 奥特曼带领着OpenAI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从辍学少年到《时代周刊》年度CEO、全球人工智能领袖、AI时代的 奥本海默 ,山姆 奥特曼是如何一步一步改变世界的呢?本书对奥特曼人生不同阶段进行了深度挖掘,从其童年性格的养成,到其辍学斯坦福并创立社交软件Loopt,再到28岁成为硅谷最大创业孵化器公司YC的总裁,打造Airbnb等创业公司,最后到其创立并担任OpenAI的CEO,在压力与挑战中绝处逢生,创造出影响人类未来的产品ChatGPT。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山姆 奥特曼对当下人生以及人类未来的思考和感悟,并且记录了奥特曼和马斯克分道扬镳、OpenAI 宫斗大剧 等戏剧性内容,为读者还原一个冷酷科技感背后真实而有温度的奥特
保铮是中国著名的电子学家。他1927年出生于江苏南通, 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 1992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长期从事雷达与信号处理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本传记介绍了保铮院士成长、求学、科研、培养人才的经历,以展现他的学术成长历程为核心,其中不只描述保铮院士的人生和学术经历,还试图展现他丰富的精神世界。
与自由女神像齐名、被誉为工业时代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布鲁克林大桥,是近现代造桥业的转折点,更是美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这座当时全世界长的跨海大桥,彻底缩短了人与人,城市与城市的距离,大大促进了城市发展与经济繁荣,是19世纪人类进步的伟大象征之一。然而,与其历史地位相比,布鲁克林大桥的建造者 华盛顿 罗布林却被人彻底遗忘了。 作家艾丽卡 瓦格纳历时20余年,追踪布鲁克林大桥总工程师华盛顿 罗布林近百年人生轨迹,为我们真实还原了他不为人知的一生。他是美国桥梁工程师,几近失明、瘫痪,以惊人的忍耐力、创造力与热情造起了以当时技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全钢制大桥,此后所有桥梁工程都采用此类技术;他参加过南北战争,在葛底斯堡战役中,为北军获胜做出了巨大贡献,改变了美国历史;在身体奇迹般好转后,与亲人一
本书以我国著名航天工程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 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人生旅途为主线,讲述了孙家栋的传奇人生和成功经历,浓缩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闪光轨迹,体现了老一代航天人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
《我的高铁情缘――沈志云口述自传》是沈院士对自己一生生活和科学历程的口述自传。在这本口述自传中,沈院士对自己的生平、学术生涯和科学成就做了认真而清晰的回顾。沈院士的一生科学学术生涯,可以用三句话概括:一辈子追求科学真知,坚持实践、理论、实践的科研道路,获得科学前沿成果;一辈子情系高速轮轨,助推引进、消化、创新的高铁战略,做出重要社会贡献;一辈子认真教书育人,秉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师德,培育大批高端人才。中国高铁发展,从开始发轫到今天的领先世界,可说是风风雨雨,是非不断。从本书,我们能看到一群致力于推动我国高铁发展的科学家、专家坚韧前行的身影,而沈院士是其中异常鲜明、凸显的一位。他一生的才华和智慧,他全部的激情和理性,都献给了中国的高铁事业。
本书为翟光明学术成长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传主翟光明,1926年出生于湖北宜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地质学家,钻井工程技术专家,为我国油气勘探和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详细叙述了翟光明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地球生命在地球形成约5亿年后就已出现,然而在这之后的20亿年内,生命一直停滞在简单的细菌水平。在大约20亿~15亿年前,一种拥有精细内部结构和 能量代谢水平的复杂细胞一跃而出。这份复杂性遗传给了大树和蜜蜂,也遗传给了人类中的你和我。我们与蘑菇有着天壤之别,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又如此相似。从有性生殖到细胞衰老再到细胞凋亡,复杂生命共有的一套细胞特征在不同的物种间有着惊人的相似程度。生命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在4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从简单的细菌到令人敬畏的复杂生命,这样的演化飞跃事件为何只发生了一次?不得不承认,在生物学的核心地带,横亘着一个巨大的认知黑洞。 生命究竟为何沿着这么令人困惑的路径演化?生物化学家尼克·莱恩从生物能量角度,交给了我们一把有望解开生物起源之谜的钥匙。怪异的生物能
戴立信,1924年11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句容。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47年戴立信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曾工作于上海钢铁公司、华东冶金局等单位。1953年技术归队调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上海有机所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以及第19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金属有机化学会议和第七届IUPAC国际杂原子化学会议主席。戴立信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中英文著作11本,授权中国专利13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0余名。曾获得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励。本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对传主一生的学术成长、学术成就、学术
文伏波的一生分为三个时期,受教育时期(到长 江委汉口总部工作之前)、活跃在水利建设一线时期 (1950年9月 1982年底)和退居二线时期(1983 )。 王红、王学*的《治水殆与禹同功(文伏波传)》 将 家庭 和 教育 分别列为**章和第二章,此 乃文伏波人生的**个时期;文伏波是新中国的一部 鲜活的长江治理开发史,活跃在水利建设一线时期, 主要参与了四大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荆江分洪工程 、杜家台分洪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和葛洲坝水 利枢纽工程,为此,该传记将这四大工程分别作为第 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尽可能还原他学术 成长的主线和原貌;自1983年至今,文伏波尽管离开 了水利建设一线,但仍坚持为长江的治理开发发挥着 余热,*杰出的贡献是主持编制了长江流域规划 (1990年修订),为此,该传记将 主持编制长江流域 规划(1990年修订) 专列为第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情系山河:张光斗传》旨在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把反映老科学家张光斗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方面的资料保存下来。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 情系山河:张光斗传》是以此为根据,由科学史领域的学者经过严谨的考证写成。张光斗先生自1950年起,曾先后被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以及成都、中南、西北、贵阳、昆明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聘为技术顾问。为了表彰张光斗先生在各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和单位先后授予他多项奖励和荣誉。1981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曾授予他 哈兹国际奖 、1985年由他参与领导的科研工作成果曾获国家科学技
本书以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我国空间事业的创始者和组织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 功勋科学家王希季的人生旅途为主线,展现了王希季为国家富强、人类福祉而表现出来的刻苦发奋、坚忍不拔、勇于探索、赤诚奉献的智慧和品格。
暂时没有内容
曹建猷是中国铁路电气化的奠基人,是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和信息学院的创始人,与西南交通大学当前两个重要的国家j实验室都有着密切联系,是沈志云院士和钱清泉院士的引路人。 本传记分为十章,前四章回溯曹建猷的求学生涯,第五到第八章聚焦曹建猷在铁路电气化的开创性工作及其在西南地区成立个计算中心的历程,第九章呈现了他作为科研引路人,支持和发展了两个重要的国家j实验室,Z后一章对他本人的性格和特质做了描述和分析。 本传记采集到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曹建猷写给吴仲华夫妇讲述在MIT 的学习和科研情况的信、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波士顿聚会庆祝建校51 周年的影片、曹建猷的MIT 的博士论文、曹建猷发表在1956 年11 月25 日《人民日报》上的关于中国铁路电气化制式的文章、曹建猷于1960 年写的参与宝凤段铁路施工
本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第五批图书之一。洪朝生是我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发现了半导体锗单晶低温电导与霍耳效应反常现象,并提出杂质能级导电唯象模型,成为国际上无序系统电子输运机制研究的开端。他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低温物理实验室,建造氢、氦液化系统,开始了低温、超导研究。负责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致力于低温工程技术与低温物理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开发。传记生动展现了洪朝生致力于低温王国的学术生涯和他踏实而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