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一则来自瑞典的消息,让身处国庆假期的中国人,平添一个欢乐的理由——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85岁的屠呦呦获奖,同时打破了多个记录——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奖项、中医药成果获得的*奖项、以及中国女性*次捧得诺贝尔奖。这是中国科学界、中国医药卫生界的荣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理应得到*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为了便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屠呦呦的精彩一生及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我们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编写了该书。该书语言通俗易
本书以纳粹大屠杀为背景,以贪婪和谋杀为主题,借助解密文件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战前的卡佩休斯是罗马尼亚拜耳公司药品推销员,与犹太人频繁往来;战时的他摇身一变成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主任药剂师:为人体实验分配药品、在火车站挑选老弱病残者处死 甚至盗窃死人的物品和口中的金牙;战后的他则在去纳粹化调查中极力掩盖自己的罪行。 本书围绕卡佩休斯的经历揭露了I.G.法本及其子公司拜耳与纳粹签订的魔鬼契约,复原了纳粹猎人、集中营幸存者和正义检察官对奥斯维辛凶犯的追捕与审判。追究个人责任的呼声与 服从命令不算谋杀 的辩词在法庭上激烈交锋,个体的平庸之恶与当时联邦德国民众的自私冷漠也在庭审中一览无余。 本书读起来就像多线并行、多人口述的侦探小说。作者丝丝入扣地推导出卡佩休斯的内心活动和堕落过程,令你感觉
本书呈现了中国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开拓者、创始人之一 夏穗生的人生历程。 夏穗生(1924年4月 2019年4月16日),浙江余姚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曾任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教授、主任医师。从事肝外科与器官移植学术研究60多年,是中国器官移植学的主要开拓者、创始人之一。 夏穗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里也登记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他去世后所捐献的眼角膜极大地帮助了两位病友复明。 夏穗生用生命的全部诠释了器官移植的意义。 本书参考大量夏穗生的日记、手稿、文章、口述资料以及夏穗生的亲友、同人的相关回忆资料、采访实录等,展现了夏穗生的家世、童年生活、青年求学之路、走上医学道路的历程以及60多年如一日从事器官移植科学研究所进行的开拓性工作及取得的一系列创造性成果,展现了一位科学家纯粹的科学精神与人道主
先生之于中国,可谓有温度,有大德,是为温德先生。 《温德先生:亲历中国六十年的传奇教授》的作者曾在1980年代到北京大学做访问研究,与传主温德有直接接触,此外,作者充分发掘利用了美国方面的资料,尤其是洛克菲勒基金会保存的温德通信等档案文献。内容涉及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文化史,记录了温德同时代一批中国优秀学者的历史信息,从一个在华外国人的视角反映了中国现代历史的变迁过程。
本书是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伍连德的生平传记。伍连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中国检疫与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本书以*详尽的篇幅讲述了伍连德东北抗击鼠疫的过程,涉及到科学、政府和外交等各个领域,对整个防控的技术细节和社会机制进行了复原。情节惊心动魄,读来荡气回肠。 本书也是一部缩减的中国防疫史。伍连德作为中国现代防疫先驱及*人,山西、内蒙、上海 哪里出现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经历也表明,同样的科学水平,不同的政治社会环境下,防疫的效果截然不同。他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除此之外,伍连德还是中华医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和*、二任会长。他主持创办了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在内的20 多所医院或医学
免疫学是一把钥匙。正是我们了解了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调控免疫反应来克服癌症,防范传染,我们才开启了这自愈之路。我们治疗癌症的方式将由此改变。医生将不再直接使用药物来攻击肿瘤,而是先用药物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去攻击肿瘤。 本书所访谈的25位生命科学研究者,包括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都是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的先驱。科研创新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宽敞笔直。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同样苦恼不堪,但也在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难,日以继夜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直到醍醐灌顶的那一刻。 这是一本生命之书,也是人生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