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有名农业工程专家蒋亦元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蒋亦元院士致力于多种农业机械的创新研究,倡导理论密切结合实际,在收获、耕作、清选、畜牧等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他学贯中西,言传身教
2019年9月,袁隆平、李延年、于敏、等八位同志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为 好地弘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让 多人认识、了解他们初心不改、矢志奋斗、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我社组织策划了“共和国功勋”丛书,本选题就是其中的一卷。本选题讲述了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杂交水稻科学技术高峰的光辉事迹,从1953年夏天袁隆平大学毕业、赴安江农校任教一直写到2020年6月底,时间跨度57年。全书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
小橙叮当学习馆编的《小学生同步生字卡(2下人教版)》共收录儿童应知应会的汉字459个,采用无图识字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汉字配有拼音、笔画、部首、结构、笔顺、组词、造句7个学习内容,让孩子在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结构美的同时, 加注重提高其识字的专注性和高效性。一字一卡,携带方便,可操作性强,是家庭自主学习的好帮手。
《笼鸟的饲养调教与鉴赏》作者将50年来对鸟的认识和积累的养鸟经验整理成册,既是对爱鸟的朋友们奉献一点较为实用与科学的养鸟方法,也是促使鸟友们在养鸟活动中去品味它的内涵,以提高养鸟活动的文化氛围。
宋应星是17世纪中国明代卓越科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天工开物》是中国科学史中的代表作,也是一部世界名著,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推崇。他的《野议》等四种著作是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作品,其中闪烁看不少光辉的思想。本书是作者根据30多年的实地采访和文献调查所获得的许多新的手史料而写成的有关宋应星的综合性评传。全书共13章,分别叙述宋应星的时代背景、家世、生平事迹、社会关系、著述、政治经济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想、技术思想、历史地位、国际影响及其著作版本,对宋应星一生各个方面作了评述。附宋应星事迹年表。全书有插图80幅,其中不少为珍贵插图。本书可供以上学校师生、干部、科技人员,以及历史、科学史和理论工作者参考。
小橙叮当学习馆编的《小学生同步生字卡(2下人教版)》共收录儿童应知应会的汉字459个,采用无图识字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汉字配有拼音、笔画、部首、结构、笔顺、组词、造句7个学习内容,让孩子在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结构美的同时, 加注重提高其识字的专注性和高效性。一字一卡,携带方便,可操作性强,是家庭自主学习的好帮手。
小橙叮当学习馆编的《小学生同步生字卡(2下人教版)》共收录儿童应知应会的汉字459个,采用无图识字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汉字配有拼音、笔画、部首、结构、笔顺、组词、造句7个学习内容,让孩子在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结构美的同时, 加注重提高其识字的专注性和高效性。一字一卡,携带方便,可操作性强,是家庭自主学习的好帮手。
臧巨凯所著的《赵亚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杰出专家系列丛书》介绍了我院赵亚夫院士为农业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科技创新成就,展示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引领性学术价值和对“三农”工作的科技贡献。
臧巨凯所著的《赵亚夫/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杰出专家系列丛书》介绍了我院赵亚夫院士为农业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及其科技创新成就,展示他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引领性学术价值和对“三农”工作的科技贡献。
《新农村新亮点·养鸡:走地鸡饲养技术》是为适应当前我国走地鸡饲养的需要,普及走地鸡饲养的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而撰写的读物。本书分别从走地鸡饲养概述、鸡种选择、鸡舍建造与饲养设备、环境条件控制、孵化、育雏管理、肉鸡饲养管理、种鸡选育与饲养管理、营养与饲料和卫生管理与疾病防治等方面对走地鸡饲养技术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介绍,对走地鸡的饲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实用性强,可供走地鸡生产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 院士戴松恩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戴松恩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 的历史资料。
2019年9月,袁隆平、李延年、于敏、等八位同志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为 好地弘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让 多人认识、了解他们初心不改、矢志奋斗、无私奉献的英雄事迹,我社组织策划了“共和国功勋”丛书,本选题就是其中的一卷。本选题讲述了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杂交水稻科学技术高峰的光辉事迹,从1953年夏天袁隆平大学毕业、赴安江农校任教一直写到2020年6月底,时间跨度57年。全书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
高尔基是20世纪俄罗斯的作家之一,也是对中国文学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但是对于他的评价,却历来众说纷纭。苏联解体后,各种不同观点的交叉更为突出,而对于他生命的后20年(1917—1936)时间内的思想、社会活动、文学活动与创作成就,人们的评价更不一致,相互冲突的意见一直存在,无论在俄罗斯、西方各国还是在中国评论界,情况都是如此。《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后二十年》一书从文学史实和作家创作的实际出发,依据详实可靠的手资料,认真梳理了“高尔基的后20年”中对当时一系列重要社会事件和文学现象的反应,考察了他与苏联领导层的关系,在其社会与文学活动、言论与创作的紧密联系中我们走进其精神世界,对他后阶段的思想探索和艺术创作做出了力求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说。《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后二十年》一书作者认
本书为 院士戴松恩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戴松恩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 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