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 南繁科学家传记丛书 (海南省南海管理局 主编)开篇之作。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南繁,强调要继承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的优秀品质。本书主创团队,特别是作者刘颖经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访谈与实地调研, 抢救性 挖掘了大量珍贵首发的日记、书信、批示手迹及照片,深情讲述吴明珠为祖国西甜瓜育种事业艰苦耕耘奉献一生,构建起世界领先育种技术平台的传奇人生,真实再现以其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科学家科技报国、服务 三农 ,筚路蓝缕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本书既是为吴明珠个人作传,也是为以她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科学家画像,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格调,是一部体现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和南繁精神的生动教材。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力奋斗的结果。我国科学家不仅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也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众多的老一辈科学家中,吴征镒在植物学领域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精神,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历程,就是科学家精神最朴实的表达。 吴征镒( 1916 2013年),江苏扬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研究,被称为中国植物的 活词典 。1959年,我国启动《中国植物志》编撰,他从编委到第四任主编,完成了《中国植物志》 2/3的编撰任务;他定名和参与定
本书记录了作者一生中的点滴片段,如求学之路、科研教育事业、美国农业部的任职经历,以及在促进中美技术交流过程中发生的趣事等。部分讲述作者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及其求学生涯,即作者的性格及人生观如何塑造的过程;第二部分讲述作者在海外适应异国生活、艰难创业、持续奋斗并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故事;第三部分讲述作者如何成为位也可能是迄今为止一位生于中国大陆的美国联邦政府内阁成员及如何成就几件不寻常而有意义的项目;第四部分讲述作者退休后致力于中国及全球食品安全的工作,以期造福于社会。 本书以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作者的人生观、生平事迹、做事方式等。作者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可以激励读者在人生路上坚守自己的原则,走好自己的路,像作者一样以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的做事方式面对成
无
《从博物少年到科学巨匠:鸟类学家郑作新》主要介绍郑作新先生一生从博物少年成为科学巨匠的经历。《从博物少年到科学巨匠:鸟类学家郑作新》分两大部分。*部分由50篇文章组成,由郑先生家人撰写,主要包括少年家庭的遭遇、初入大学的经历、海外求学的境遇、学成归来的生活以及在鸟类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等,记述他的博物少年成长经历以及推动中国鸟类学发展的重要事件。第二部分由20篇文章组成,由郑先生的学生及相关工作人员撰写,他们都是我国鸟类学、生态学的大科学家。由他们记述郑老先生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等教育理念和方式,以此来描述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
本书推出的十位院士,记述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辑录了他们历经风雨而弥坚的初心使命,就是要走进院士的人生、弘扬院士的品德、传承院土的精神;就是要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领悟科学家精神,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
本书共6章,包括《一手好棋赢在菲律宾》《在印度繁忙的日日夜夜》《中缅胞波情谊谱新篇》《孟加拉国遇老乡》《盛会在越南》《有趣的以色列之旅》,以珍贵的 手资料、200余幅袁隆平院士出访外国时的珍贵照片和《袁隆平院士在国外工作记录表》,通过讲故事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感人地记述了袁隆平院士以联合国粮农组织特聘杂交水稻技术顾问身份,奔赴菲律宾、印度、缅甸、孟加拉国、越南、以色列等国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向水稻研究人员提供建议和咨询,帮助数十亿人实现粮食安全,展示袁隆平院士在 舞台上的动人风采,以及如何做事、为人,从而生动展现了袁隆平院士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大爱无疆、毫不利己的奉献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读者了解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气派与地位。
《西槎汇草(美藏本)(精)》是一部2卷1册的明嘉靖刻本,原刻蓝印,为孤本。作者龚辉,1523年考中进士,历官多职。他任工部侍郎时管理淮河水利,并在江西南部授右副都御史,曾平压当地实力强大的匪帮。后来奉命赴四川采运木材为嘉靖修建仁寿宫所用。本书包括诗文,几篇文章以及一奏议,描写山川险恶、跋涉艰危,伐木运输艰险等情状,并有附十五幅图描绘采办木料的工具和技术,为研究中国伐木方法及工具提供重要材料。由于他的呈书嘉靖终于下旨停止采木。此书还包括曾璵(1480-1558)所写的《说木》一篇,同事郏鼎写后语。卷首有《翰林院印》满汉文大方印,说明这原是四库馆底本。
《西槎汇草(美藏本)(精)》是一部2卷1册的明嘉靖刻本,原刻蓝印,为孤本。作者龚辉,1523年考中进士,历官多职。他任工部侍郎时管理淮河水利,并在江西南部授右副都御史,曾平压当地实力强大的匪帮。后来奉命赴四川采运木材为嘉靖修建仁寿宫所用。本书包括诗文,几篇文章以及一奏议,描写山川险恶、跋涉艰危,伐木运输艰险等情状,并有附十五幅图描绘采办木料的工具和技术,为研究中国伐木方法及工具提供重要材料。由于他的呈书嘉靖终于下旨停止采木。此书还包括曾璵(1480-1558)所写的《说木》一篇,同事郏鼎写后语。卷首有《翰林院印》满汉文大方印,说明这原是四库馆底本。
《西槎汇草(美藏本)(精)》是一部2卷1册的明嘉靖刻本,原刻蓝印,为孤本。作者龚辉,1523年考中进士,历官多职。他任工部侍郎时管理淮河水利,并在江西南部授右副都御史,曾平压当地实力强大的匪帮。后来奉命赴四川采运木材为嘉靖修建仁寿宫所用。本书包括诗文,几篇文章以及一奏议,描写山川险恶、跋涉艰危,伐木运输艰险等情状,并有附十五幅图描绘采办木料的工具和技术,为研究中国伐木方法及工具提供重要材料。由于他的呈书嘉靖终于下旨停止采木。此书还包括曾璵(1480-1558)所写的《说木》一篇,同事郏鼎写后语。卷首有《翰林院印》满汉文大方印,说明这原是四库馆底本。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原所长胡含的学术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的成果之一。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胡含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
......
本书以博考原始材料为基础,以传记文学的表现手法,聚焦讲述钱学森为*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而奋斗的故事。在故事里,有他在中*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教育等*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故事里,有他勇于自我锤炼和敢于自我突破的心路历程;在故事里,有他在上下求索过程中坚守知行合*的治学方法;在故事里,有他*断绘制个人思想坐标和构建个人思想体系而结出的理论果实。这些故事深深地内嵌于中**年*业的伟大征程之中,因为故事主人公身后屹立的,是秉持“江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执政理念的中*。本书叙事简洁,描写生动形象,每位读者或许*能从钱学森的故事里受到启发、获得感悟,激励自己前行。
本书为 院士戴松恩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戴松恩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 的历史资料。
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在“四化同步”的历史背景下,开展农业全程信息化建设研究,对于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农业信息化为主题。首先,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国农业全程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和技术体系;其次,定量分析了我国农业全程信息化水平,简要介绍了物联牧场、农业展望、信息服务的研究进展; ,系统研判了农业全程信息化的未来趋势、问题挑战与政策建议。 孔繁涛、张建华、吴建寨编著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建设研究》既有理论探索也有实践检验、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既有规范研究也有实证研究。因此,读者群比较广泛,适合行政、科研以及相关人群阅读。
朱兆良,植物营养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2年8月21日出生于山东青岛。小学就读于明德小学,初中就读于礼贤中学,高中就读于青岛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化工科。1949年以同等学力考取山东大学,入农学院农艺系,1950年9月转到理学院化学系,1953年毕业,9月到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此后一直在该所从事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工作。1993年,获陈嘉庚农业科学奖,并于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部学部委员)。 朱兆良从事植物营养研究六十多年,在协调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氮素管理理论和技术发展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是我国土壤氮素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与开拓者。他建立了用土壤矿化铵15N丰度作为参比值,测定水稻全生育期间非共生固氮量的方法;首次对稻田土壤的供氮能力进行定量解析,指出无氮区水稻的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