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袁隆平先生生前亲自授权、审读,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官方认可。 袁隆平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帮助中国从粮食短缺迈向了粮食充足供应,还与数十个国家开展合作,帮助他们解决粮食安全和营养不良问题,被誉为 亚洲英雄 。 本书作者多次深入采访袁隆平先生,根据采访所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把一个有血有肉的袁隆平成功地推到了读者面前。书中对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先生几十年如一日艰难探索杂交水稻的历程做了生动的叙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鲜活的情节和罕为人知的故事,详实、丰富、立体地展现了袁隆平先生的心路历程和传奇人生。
《袁隆平传》以极富情感的笔调,充沛的第一手资料,生动记录了袁隆平这一路走来的人生之旅。其艰辛,其曲折,其求索,其百折不挠,其志趣,其情调,其普通人生活中的最能打动人的点点滴滴……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真切的、可敬可亲的、可感可触的袁隆平。读《袁隆平传》,不仅让你感受到科学的力量,更感觉到人格的力量。袁隆平,一个为了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而付出了巨大辛劳,取得了巨大成果的中国科学家。在世界杂交水稻领域,由他所研发成功的杂交水稻技术三十多年来一直居领先地位,若将这一技术推广至全球的水稻种植,每年可多养活十亿人口;在中国亿万农民的心中,他被人们视为丰足生活的依傍,当年朴实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1999年,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批小行星命名仪
《从博物少年到科学巨匠:鸟类学家郑作新》主要介绍郑作新先生一生从博物少年成为科学巨匠的经历。《从博物少年到科学巨匠:鸟类学家郑作新》分两大部分。*部分由50篇文章组成,由郑先生家人撰写,主要包括少年家庭的遭遇、初入大学的经历、海外求学的境遇、学成归来的生活以及在鸟类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等,记述他的博物少年成长经历以及推动中国鸟类学发展的重要事件。第二部分由20篇文章组成,由郑先生的学生及相关工作人员撰写,他们都是我国鸟类学、生态学的大科学家。由他们记述郑老先生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等教育理念和方式,以此来描述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笼鸟的饲养调教与鉴赏》作者将50年来对鸟的认识和积累的养鸟经验整理成册,既是对爱鸟的朋友们奉献一点较为实用与科学的养鸟方法,也是促使鸟友们在养鸟活动中去品味它的内涵,以提高养鸟活动的文化氛围。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松恩的学术传记,是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 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戴松恩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 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本书记录了作者一生中的点滴片段,如求学之路、科研教育事业、美国农业部的任职经历,以及在促进中美技术交流过程中发生的趣事等。部分讲述作者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及其求学生涯,即作者的性格及人生观如何塑造的过程;第二部分讲述作者在海外适应异国生活、艰难创业、持续奋斗并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故事;第三部分讲述作者如何成为位也可能是迄今为止一位生于中国大陆的美国联邦政府内阁成员及如何成就几件不寻常而有意义的项目;第四部分讲述作者退休后致力于中国及全球食品安全的工作,以期造福于社会。 本书以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作者的人生观、生平事迹、做事方式等。作者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可以激励读者在人生路上坚守自己的原则,走好自己的路,像作者一样以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的做事方式面对成
朱兆良,植物营养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2年8月21日出生于山东青岛。小学就读于明德小学,初中就读于礼贤中学,高中就读于青岛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化工科。1949年以同等学力考取山东大学,入农学院农艺系,1950年9月转到理学院化学系,1953年毕业,9月到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此后一直在该所从事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工作。1993年,获陈嘉庚农业科学奖,并于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部学部委员)。 朱兆良从事植物营养研究六十多年,在协调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氮素管理理论和技术发展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是我国土壤氮素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与开拓者。他建立了用土壤矿化铵15N丰度作为参比值,测定水稻全生育期间非共生固氮量的方法;首次对稻田土壤的供氮能力进行定量解析,指出无氮区水稻的吸
曾德超,1919 年 1 月 4 日出生,海南省琼山县人,我国农业机械和农业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机械学家、教育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制造学科评议组*、二届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农业机械学科组成员及农业工程学科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委员。先后担任过《农业机械学报》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农业机械卷》副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农业机械化卷》副主编,国家机械委高等工业学校农业机械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1995 年,曾德超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纪念辛德惠院士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理论与实践述评、忆良师益友——辛德惠先生、辛勤铸彪炳德惠润大地、忆辛德惠先生二三事、扎根厚土造福人民追忆辛德惠先生、辛德惠是我的良师益友、回忆辛德惠教授二三事、榜样的力量——缅怀辛德惠先生、呕心沥血黄淮海、墓前问答——悼恩师辛德惠院士等。
《世界“克隆牛之父”杨向中》纪念文集大多选自报纸、杂志等媒体关于杨向中教授事迹的报道,也有特约杨向中家人写成的文章。 部分:传奇人生。介绍了杨向中教授的生平、杨向中教授的家、杨向中教授的婚姻故事,重点介绍了杨向中是如何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科学家的。 第二部分:光辉足迹。内容大多是关于杨向中教授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报道。 第三部分:新闻追踪。深度报道了杨向中教授成功背后的付出、执著和坚守,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启迪。 第四部分:赤子情怀。生动地展现了杨向中教授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情。 第五部分:深切怀念。主要包括杨向中教授逝世的讣告和消息报道、有关纪念杨向中教授的活动和文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杨向中教授在家人、领导、同事、同学、朋友以及学生心目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