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的世界》既是李飞飞的个人成长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工智能发展史。 在这本书里,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底层移民成长为尖科学家的非凡之路。她度过了困顿艰辛的青少年时代,但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激励着她持续追寻人生的 北极星 ,并终走进科学的殿堂。 当李飞飞和家人努力适应在美国的生活时,恰逢现代人工智能开始不断取得突破。她不断开启新的科学征程,并确立了自己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科学使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这本书里,她详细记录了这些重大时刻的关键细节。同时,李飞飞也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警醒,核心就是 以人为本 ,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 这本书既是对重大科学突破幕后的精彩窥探,也是一位女性用好奇心和勇气突破人生困境的故事。它不仅证明了即使
18世纪的人类以 进步 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 如何理解自然 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 生命之网 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 冯 洪堡。 亚历山大 冯 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 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威廉四世盛赞为 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 。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的火山 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
刘东生院士为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第四纪科学家、黄土科学家、环境科学家、科学探险家、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1987年连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第11届和第12届副主席,1991年当选为INQUA第13届主席。1996年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2007年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章。刘东生为我国第四纪科学于黄土科学事业奋斗了大半个世纪,取得多项重大成就。包括:确立了从粉尘的搬运、沉积过程到后生演化的一套完整的新风成理论;建立了第四纪古环境的“多旋回理论”;他从事的对整个黄土剖面的系统研究,使之成为迄今全球**完整的陆地沉积记录,建立了全球变化的国际对比标准;提出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研究方向,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研究结合起来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离不开心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心理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2002年,美国心理学杂志《ReviewofGeneralPsychology))依据心理学者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评选出前99位心理学家。《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丛书就是从这99个人中选择出那些更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讲述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理论思考,以及取得的成就。希望通过丛书的介绍,读者对心理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心理学研究有更深入的思考。 心理学的发展是时代精神和心理学家结合的产物。每一位心理学家都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现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具体来说,时代的进步为心理学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而心理学家利用这些条件完成了心理学史上的重大变革。“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一
*称为“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的胡先骕(1894-1968),江西新建人,出身世家,自幼聪颖,读京师大学堂后两度留学美国,获加州伯克利大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教于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北大、北师大、清华等高校,为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领导和参与创办中国个大学生物系、生物研究所,推动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创建和发展以及植物学教材、图谱、专著的编撰和出版。他是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和中国植物学会任会长。1948年与郑万钧联合发布“活化石”*新种,轰动国际。 在新文化思潮的激荡中,胡先骕坚守传统理念,作为《学衡》主将,与胡适展开论战。平生广结文友,能诗擅词,获大师专家高度评价。《忏庵诗稿》由钱钟书代为编订,《*歌》长韵得陈毅推
王德民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石油工程科学家。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提高采收率基础理论,采油采气工程技术研究,为我国油田开发技术居于国际** 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宫柯*的这本《王德民传》写作特色鲜明,涉及内容丰富。书中记述了王德民的人生轨迹,他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实现了中国石油基本自给这一天的来临,同时告诉读者这位醉心油田开发事业的学者,怎样传承中国石油不断进取的精髓,炼成了驰名世界的一代名家。 本书对从事油气田开发,采油采气工程技术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在校学生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贝时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家,积极倡导和推动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他开创了我国的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主持领导了我国首批生物火箭的成功发射,是筹划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先行者。他以实验为依据,挑战传统细胞学说,创建了“细胞重建学说”。德国图宾根大学五次授予他博士学位证书。在太阳系中,有一颗闪烁的国际永久编号36015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贝时璋星”。透过贝时璋精彩的世纪科学人生,在了解他的科学研究历程、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学部的建立、我国生物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历程,以及首批生物火箭的发射和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阶段基础工作的历史。 贝时璋笃实敦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德高望重。他在科学上的远
温世仁,一向步调比别人快。当全世界的计算机都还在使用灯管时,他主导的金宝公司计算机已经换成LCD荧幕;当东亚发生金融风暴时,他提出台湾2001年第2次奇迹;当大家都还在办公室工作,他已经手里拿着手机、PDA,提着笔记本电脑环游世界,把地球村当成他的办公室;当台湾处于高失业率的经济衰退期,他提出新经济、新工作、新财富;当全世界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时,他洞见其中的商机;当人们汲汲营营于网络获利时,他得出“利他”精神,用网络来解决社会的贫穷问题。 他熟读老庄,行事儒家,作风武侠;他是企业家,却著书写作乐而不疲;他是科技人,却拥有一颗人文的心;他是梦想家,却比谁都务实地利用网络解决难题;他是工程学家,却拥有感性关怀的爱;他是以地球为家的游侠,却能带着悲天悯人的胸怀行走天涯。
《国器》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航空工业英模罗阳同志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作品。罗阳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树立了当代军工人献身国防建设事业的榜样.罗阳的一生是航空报国的一生,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直至生命后一刻.本书以翔实的史料、感人肺腑的情感描绘了罗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矢志不渝、航空报国,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恪尽职守、忘我奉献,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事迹。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先进事迹的一本难得的读物。
《维纳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随园大家丛书”定位在学术和生活传记之间,力求反映每位大家的学术人生与心路历程,并且要避免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能够适合一般大众阅读。同时要求插入60至100幅图片。《心理学史一代宗师(高觉敷传)》为“随园大家丛书”之一。郭本禹、魏宏波所著的《心理学史一代宗师(高觉敷传)》在写作方式上,力图贯彻撰写人物传记的特殊要求,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以高老的生平为主线,将其学术成就穿插其中,尽量发掘其生平事迹和趣闻佚事,特别是影响其学术成长和创造过程中的一些偶发事件。
这是北京大学女教授戴锦华在美洲、欧洲以及台湾地区的一些名牌大学访学的过程中撰写的一部思想新著。
本书是继《创造力与直觉》一书之后我所译的又一本汤川秀树的著作。读其书欲见其人,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然而,当我想搜集有关汤川的传记资料时,我却意外地发现是多么地困难。在国内,不仅过去没有出过一本中文的汤川传记书籍,而且连外文的也极其罕见。十多年前,戈革教授给我寄来了《旅人》的英译本。接着,我又在图书馆里找到了它的日文原版本。 关于《旅人:一个物理学家的回忆》的日文版和英文版的情况,我想做一点说明。《旅人:一个物理学家的回忆》日文版的书名是《旅人——一个物理学家的回忆》,原先是在1958年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于《朝日新闻》上的,同年由朝日新闻社汇总成书正式出版,而到60年代又由角川书店再版。
本传共分20章,介绍了丁甘仁先生的生命轨迹。他一生坎坷跌宕,荣辱不惊。从孟河学医到苏州悬壶,再到上海开业,一步步从逆境申走来,终成为一名名声显赫的医生。中年以后,他面对“欧风美雨”以及北洋政府歧视中医的不艮困境,顶住压力,倾其所有,与上海中医界有识之士一道,创办了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也为新中国中医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无疑是我国中医教育的先驱。 本《传》向读者展示丁甘仁先生的人物特征,还着重介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未民初)中医生存面临的危机,亦揭示了社会各界为保存中医国粹的抗争历程。 作者独辟蹊径,文笔独到,手法新颖,怀着敬畏之情解读丁氏的内心世界。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又兼顾创作的艺术规律,再现并激活了一代宗师丁甘仁的歧黄人生。 本文是迄今面世的以文学体
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思想在战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他作为专业人类学家和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上。在人类学界,作为理论人类学家,50年来其专业影响力几乎无人可及。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其声势在结构主义运动兴盛期间竟可直逼萨特,甚至曾一度取而代之。实际上,他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创始人,其后结构主义影响了法国甚至西方整整一代文化和学术的方向。比萨特更为重要之处则表现在,其影响不限于社会文化思潮方面,而是同时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专业领域,并已成为许多学科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在诸相关学科领域内促成了各种多学科理论运作之交汇点,以至于以其人类学学科为中心可将其结构理论放射到许多其他
书的编著者以朴实无华且风趣盎然的文笔,详细介绍了在心理学历史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几位大家各自生动的人生经历、突出的人格特性、活跃的学术思想,全面真实地刻画出他们精彩的学术生涯,给后来者以重要的启迪。读后既能感受到他们在学术上不固守成规、勇于钻研、深入探索的大家风范,也能体会在科学研究上必须崇尚观察、坚持实验、提出理论,进行科学实践的艰辛历程。 《心·坐标》堪称是国内本对当代心理学大家生平进行全面介绍的书籍。可以说,这些心理学大家都是心理学长河的源头.处在21世纪初的我们从事的心理学研究、教学以及应用无一不渗透着来自源头的清泉!凡是人物,必有过人之处;凡是大人物,必有大过人之处。读《心·坐标》这本传记一定会使你终生受益。 阅读这本书是了解心理学发展的*途经。通过心理学大家们一个
钟轫编著的《挑战蓝天——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以我国著名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85岁的人生历程为主线,通过翔实的史料和丰富的图片,记录了张履谦求学、工作、生活等多彩瑰丽的人生,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了张履谦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坚持不懈的学习意志、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谦逊宽容的为人之道、高尚温厚的人格情怀。 《挑战蓝天——雷达与空间电子技术专家张履谦》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我国老一代国防科研人员无私奉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同时披露了我国雷达、电子对抗、航天技术研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世杰在中国20世纪的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人物。人称蔡元培以后学人从政人,观察20世纪3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从政的一个标本。他在大陆和台湾连续担任重要公职长达60多年,经历并参与了20世纪中国很多重大事件,其中一些活动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外交、法律、文博事业,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等参与极深,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梳理,论述了王世杰走出乡村,参加辛亥革命,到欧洲留学的历程,论述了他任教北京大学,担任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担任*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等的经历,论述了他1949年到台湾后担任总统府秘书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晚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