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的世界》既是李飞飞的个人成长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工智能发展史。 在这本书里,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底层移民成长为尖科学家的非凡之路。她度过了困顿艰辛的青少年时代,但对科学的热爱不断激励着她持续追寻人生的 北极星 ,并终走进科学的殿堂。 当李飞飞和家人努力适应在美国的生活时,恰逢现代人工智能开始不断取得突破。她不断开启新的科学征程,并确立了自己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科学使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这本书里,她详细记录了这些重大时刻的关键细节。同时,李飞飞也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警醒,核心就是 以人为本 ,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 这本书既是对重大科学突破幕后的精彩窥探,也是一位女性用好奇心和勇气突破人生困境的故事。它不仅证明了即使
18世纪的人类以 进步 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 如何理解自然 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 生命之网 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 冯 洪堡。 亚历山大 冯 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 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威廉四世盛赞为 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 。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的火山 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
刘东生院士为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第四纪科学家、黄土科学家、环境科学家、科学探险家、地质教育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1987年连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第11届和第12届副主席,1991年当选为INQUA第13届主席。1996年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美国泰勒环境成就奖,2007年获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章。刘东生为我国第四纪科学于黄土科学事业奋斗了大半个世纪,取得多项重大成就。包括:确立了从粉尘的搬运、沉积过程到后生演化的一套完整的新风成理论;建立了第四纪古环境的“多旋回理论”;他从事的对整个黄土剖面的系统研究,使之成为迄今全球**完整的陆地沉积记录,建立了全球变化的国际对比标准;提出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研究方向,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研究结合起来
斯坦利 .胡克先生的这本自传,用带有英式幽默的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生命中与航空发动机有关的种种故事。以他从一个数学专业学生,成长为世界知名航空发动机公司工程掌门人的成功职业生涯为主线,详细描绘了其亲身经历的一系列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和诸多细节,其中有着丰富的、真实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讨论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这些内容涵盖了影响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工程技术、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甚至国家战略的各个方面,是在大学课本和一般技术文献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也是今天的航空发动机行业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经验。同时,作者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清晰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演进历程,让普通读者也能够建立起航空发动机的完整认识。从事制造业、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有志于成为优秀工程师
这套数学家传奇丛书是一套以传记文学形式介绍著名数学家生平的丛书,共包括:无穷统帅—康托尔、坎坷奇星—阿贝尔、昔日神童—维纳、电脑先驱—图灵、科学公主—科瓦列夫斯卡娅、数学怪侠—爱尔特希、闪烁奇星—伽罗瓦、数学王子—高斯共八册。 本丛书展现的数学家,有的是开拓者,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有的是继承发扬者,博采众长,继往开来。他们或少年早慧,头角峥嵘;或中年发奋,大器晚成;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或天性鲁钝,以勤补拙;或步踏青云,皓首穷研;或屡遭坎坷,英年早逝;或生于名门望族,独树一帜;或出生贫寒,困苦玉成……总之,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思考和奋发的力量。 本丛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与普及性。它对广大青年读者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并立志献身科
《图灵和ACM图灵奖(第4版) 纪念图灵百年诞辰》介绍了图灵及自1966年至今图灵奖的获得者的工作和事迹。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及21世纪初有代表性计算机科学家的介绍,多方位、多视角地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半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历程。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数据库技术、计算复杂性理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分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概况。通过追寻成功者的足迹,给人以必要的启迪,读者可以从阅读本书中吸取成长和成功所必需的养分。
玻恩的科学思想是20世纪科学思想史宝贵财富的重要内容、重要环节,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玻恩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选择研究课题的视角以及其独特的攻克难题的方法等,对今天中国的教育界、科学界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与借鉴意义,也都应该予以充分的关注。玻恩一生对于政治十分敏感,尤其晚年投入大量精力关注、探讨并呼吁科学家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关注人类的现状和未来。他这方面的思考也构成了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厚宇德编写的《玻恩研究》的目标是对玻恩的物理贡献、科学思想等进行比较详尽的分析研究,以期对玻恩的科学贡献以及其科学思想得到全面、客观而深刻的认识;而探讨玻恩为什么在物理界、在学术界会受到严重的不公平待遇,也是本书竭力要解决的发生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中国高端访问》系列由长期从事名人采访的余玮、吴志菲两位青年作家采写, 现已出版《中国高端访问(壹):影响中国高层决策的18人》、《中国高端访问(贰):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影响力的21人》、《中国高端访问(叁):推动中国科技发展进程的20人》、《就这样走来:文艺名流背后的故事》、《中国高端访问(肆):五星级巨商的创富秘笈》、《中国高端访问(伍):与18位名流面对面》,内容涉及对政界、商界、科技界、文娱界等领域*人物系列专访。《中国高端访问》系列收录的人物专访,视野宽阔,角度新颖,采集深入,材料丰富,细节动人,行文流畅。 他们有的是中国国家科技奖得主,有的是世界学科奖获得者,有的是重量级功勋科技大家,同时他们都是中国的普通而平凡的老百姓。本书介绍的是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科学家的科学内外,内容涉及
翁先生热爱祖国,忠诚于祖国,把一生献给祖国。翁先生的前半生为我国石油勘探、石油工业的发展奋斗了28年,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石油工业杰出科学家”;翁先生的后半生,接受周恩来总理的重托,践行天灾预测,为创立预测科学又奋斗了28年,直到生命的后,被誉为“当代预测宗师”。 翁先生光辉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科学财富。他有一颗高尚、纯洁的爱国心。在抗日战争关键时刻,他毅然放弃国立中央大学教授职务,奔赴荒漠的西北玉门油矿拓荒创业。他在新婚礼上的豪迈誓言“我们祖国积弱太甚,为振兴中华,我看到了中国石油的希望,我的事业在玉门。”深深打动了所有宾朋。在弥留之际,天灾预测挂心。他向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倾吐:“我死不足惜,放心不下的是如何把预测理论研究告一段落。我要把已有的研究成果
《一人三筑:当代著名建筑师建筑生涯及作品解析》选取了25位欧美和亚洲的当代著名建筑师,通过对其建筑生涯的介绍和经典作品的解读,力图使读者更为深刻地学习到他们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全书分为两部分,共5章,分别介绍了欧洲建筑师、美洲建筑师、中国建筑师、日本建筑师和东南亚建筑师。 《一人三筑:当代著名建筑师建筑生涯及作品解析》可供建筑行业专业人士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供对当代建筑师及其建筑作品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约塞夫 A. 熊彼特(1883 1950)是有史以来*重要的也是*光彩夺目的经济学家。阅读有关他的生平、学术研究、政治生涯以及企业行为如同是在阅读一本精彩的小说。 19世纪末,熊彼特在维也纳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和大学时代。这个阶段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他成长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个人的命运,直接影响他后来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形成。这种性格也注定了他作为银行家和投机商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后来他和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竞争,同时也造就了他对资本主义日益衰落的独到见解。上述这些都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思考以及我们的政治经济行为。 感谢库尔茨和斯图恩把我们带近这位巨人和他的理论,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常被人引用的著名论断 创造性毁灭 这一理论。
这是北京大学女教授戴锦华在美洲、欧洲以及台湾地区的一些名牌大学访学的过程中撰写的一部思想新著。
梅文鼎(1633—1721)是清初著名天文学和数学家,被称为“国朝(清)算学人”,已出版的学术著作约30种,还有约60种有记载但未见出版的书,真可谓著作等身。他在学术方面,特别是数学方面成就突出。本书的写法基本上是寓科学成果于思想,或是科学成果与思想相结合,以突出评传的性质。 本书从梅文鼎所处的时代开始,依次论述了他的著作、家族的学术影响和与外界的学术交流,重点在他的宏观学术思想、天文学思想和数学思想三个方面,后讲述了梅氏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在国内外的广泛影响。
*称为“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的胡先骕(1894-1968),江西新建人,出身世家,自幼聪颖,读京师大学堂后两度留学美国,获加州伯克利大学学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教于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北大、北师大、清华等高校,为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领导和参与创办中国个大学生物系、生物研究所,推动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创建和发展以及植物学教材、图谱、专著的编撰和出版。他是中国植物分类学之父和中国植物学会任会长。1948年与郑万钧联合发布“活化石”*新种,轰动国际。 在新文化思潮的激荡中,胡先骕坚守传统理念,作为《学衡》主将,与胡适展开论战。平生广结文友,能诗擅词,获大师专家高度评价。《忏庵诗稿》由钱钟书代为编订,《*歌》长韵得陈毅推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1451-1506),中世纪热那亚共和国航海家,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 哥伦布1451年8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自幼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次航海。10月12日,哥伦布到达并命名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10月28日,船队到达古巴岛,哥伦布误认为这就是亚洲大陆。 随后哥伦布来到西印度群岛中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即今海地岛,在岛的北岸进行了考察。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返回西班牙。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开创了在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 当时欧洲人口正在膨胀,有了这一发现,欧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新大陆,就有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写的《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内容介绍: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需要一大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一大批掌握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兴企强国的“生力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书作为科普报告文学,从1917年发现长兴 五通山石英岩 的丁文江开始,详细叙述了一代代地质学与地层古生物学家,包括黄汲清、赵金科、盛金章、杨遵仪、金玉玕、陈旭、张克信、殷鸿福、沈树忠,长达百年的研究之路,真实记录了百年中国的科学觉醒、自强、开放与逐步走向强大的历史背景,全面描绘了一幅科学精神传承与弘扬的世纪画卷,从地质考古的角度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黄道婆是中国宋末元初时期杰出的女纺织家、技术革新家,她发明的脚踏三维纺车,对发展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技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技术比英国同类技术早问世五百多年。英国著名科学理论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称黄道婆为东方奇女。 黄道婆出生于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市龙华镇)一个贫苦农家,少年时代漂洋过海到海南岛,向黎族学习纺织技术。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以黄道婆与海南崖州黎族人民患难与共的生活为背景,以她学习、创新和传播海南黎族纺织技术为主线,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巾帼英雄形象。本书构思合理,历史脉络清楚,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本书的问世对于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
每天所见所闻的生活场景和片断总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痕迹,那是因为我们拥有记忆。记忆联结着我们的过去和现在,也奠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和交流的基础。大脑如何产生记忆?这是一个千百年来悬而未解之谜。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独辟蹊径,通过研究原始动物海兔的神经细胞,发现记忆就发生在神经细胞的连接点—— 突触上,其分子的工作原理也随之被揭示。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科学领域——认知分子生物学,同时也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记忆衰退的难题。 书中作者追溯了维也纳的儿时经历引起他对记忆的强烈兴趣,这一兴趣首先体现在对历史和精神分析的爱好,然后转到脑生物学领域,跨越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终从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破译了人类记忆密码,
《朱树屏信札》是世界著名海洋生态学家、海洋化学家、浮游生物学家和水产学家朱树 屏先生的往来信件集。全书收集了朱树屏先生1938-1973年间与师长、亲友、同好乖586封往来书信。 本书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分“求学之路”、“水产基石”,“海洋之魂”和“耕牧海洋”四个部分。“求学之路”包括朱树屏先生1938—1946年在英国、美国期间的往来信件;“水产基石”以朱树屏先生1947—1948年9月在云南大学任教、创办山东大学水产系的往来信件为主,其后与山东大学水产系有关的信件也收录在本部分;“海洋之魂”以朱树屏先生1948年9月至1950年回到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以及创建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的信件为主;“耕牧海洋”包括朱树 屏先生在中央水产实验所(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期间(1950一1973年)的信件。在编排上,各主题下,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