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自18岁时初登杏坛,先在苏南一带做了18年的教师,然后走上讲台,作者于南北各,直到92岁在台北素书楼告别讲坛,从事教育工作长达七十多年,真正践行了他“上堂教书,是我正业”的诺言。特别是1949年南走香港,在“手空空,无一物”的艰难困境中创办新亚书院,为香港地区培养了大批弘扬中国文化的学术人才。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由学者出任校长,兴办教育卓有成就者不乏其人,但是像钱穆这样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来创办新亚书院,并使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却鲜有其人。就此而言,钱穆不仅是中国现代的杰出学者,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在20世纪的中国教育史上也写了辉煌的篇章。
《季羡林全集(第5卷)· 回忆录 2 :牛棚杂忆 学海泛槎》(《学海泛槎》)是以回忆作者这一生六七十年来的学术研究的内容为主轴线来写作的,它不是一般的自述,连不属于狭义的学术研究范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都不包括在里面。 作者一直在思考有关这一次所谓“革命”的一些问题。特别在作者撰写《牛棚杂忆》的过程中,作者考虑得更为集中,更为认真。
在一场大雨中离开鲁国,孔子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颠荡游说生活,向各国君主推行他的“以仁治国”的政治主张,但是他们只认定权谋可以夺得一切,弱肉强食才是世界公认的定律……百姓眼中,他更像一个傻子。孔子回头对着那些打过他的人深深施礼,人们呆住了,他们说不清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但能深深记住孔子的话,他们有时在想,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傻子?心爱的女人说他是个仁义贼。“孔丘,你是君子,你是圣贤,但你也好色,你喜欢美食,喜欢美色,喜欢美饰,喜欢礼,喜欢贵族喜欢的一切……你喜欢的女人,喜欢我,但你没勇气,不敢接受,你不是什么真正的君子。假仁假义,真像那些人骂你的,你只是个仁义贼!”老子说他的中庸就是一个怪胎。“你走的路有些累,你想,可以生可以死,最难的是不生不死,可以圆可以方,最难的是不圆不方。
《中学图书馆文库:孔子传》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因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之主要贡献,厥在其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两项。后代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其意义即在此。故《中学图书馆文库:孔子传》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凡属孔子之学术思想,悉从其所以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所至为主要中心。孔子毕生志业,可以由此推见。而孔子之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虽事隔两千五百年,孔子之政治事业已不足全为现代人所承袭,然在其政治事业之背后,实有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番精神,为孔子学术思想以学以教有体有用之一种具体表现。欲求孔子学
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为前清礼亲王代善裔孙.外界都敬称他为“毓老”而不名毓老自幼受宫廷教育师事陈宝琛、郑孝胥、罗振玉、柯劭忞、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和叶玉麟诸先生习经史子集之学为溥仪伴读. 1947年被蒋介石监管至台湾在台湾宣扬中华文化六十余年述而不作不喜浮世之名不接受媒体采访本《易经》以为体而据《春秋》公羊学以为用及门弟子有上万人之多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之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106岁.
熊十力,(1884-1968),字子真,湖北黄冈人。哲学家,杰出学者。熊先生是一位富有精神,不喜好傍门户的哲学家、思想家,并非株守任何一部古典著作的专门家或某一学派的“经师”,更不是那种只会咬文嚼字的所谓“学究”。他很有抱负,很有气魄,非常自信,但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骄傲”,作学问的态度又非常严肃认真。本书以流畅、凝炼的笔调叙写评述了“新儒学”的主将——熊十力先生的人生道路、思想体系,学术传承。其资料详实,持论公允,使读者能充分领略熊氏精神风貌及其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精要,堪称传神之作。
在一场大雨中离开鲁国,孔子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颠荡游说生活,向各国君主推行他的“以仁治国”的政治主张,但是他们只认定权谋可以夺得一切,弱肉强食才是世界公认的定律……百姓眼中,他更像一个傻子。孔子回头对着那些打过他的人深深施礼,人们呆住了,他们说不清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但能深深记住孔子的话,他们有时在想,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傻子?心爱的女人说他是个仁义贼。“孔丘,你是君子,你是圣贤,但你也好色,你喜欢美食,喜欢美色,喜欢美饰,喜欢礼,喜欢贵族喜欢的一切……你喜欢的女人,喜欢我,但你没勇气,不敢接受,你不是什么真正的君子。假仁假义,真像那些人骂你的,你只是个仁义贼!”老子说他的中庸就是一个怪胎。“你走的路有些累,你想,可以生可以死,最难的是不生不死,可以圆可以方,最难的是不圆不方。
周为筠从一个新视角,演绎了一部国学当代史。这曾是一段隐秘的历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的另一种命运。他标示出一个重要的时间临界点,并提醒我们,在此临界点之前,人们其实生活在一个有渊源、有传承的文化共同体中。至于这种文化血脉是如何被慢慢隔绝的,也许从这些国学大师的行动、言说与事件中,我们会有更多的体悟。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是钱穆先生八十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叹。读者不仅由此得见钱穆一生的求学、著述与为人,亦能略窥现代学术概貌之一斑。有心的读者更能从此书感受到20世纪“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这本书不光是写他自己一身一家的琐事,更加能启发那些对近当代人文思想感兴趣的“善论世者”。
本书收录了胡适的《先母行述》《四十自述》《我的信仰》《逼上梁山》几部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窥见胡适的一生及其思想历程。因为除了它是出自二十多岁的胡适之手,本身就是深为人们关注的理由外,读者还可以从书中见识到这位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童年生活的真实片段,特别是感受胡适先生与自己的过去“对话”时所独具的文化眼光。因此,这是一代启蒙大师向读者尽展心路历程的纵横文学、史学、哲学的一本好书。此外,书中还配以大量珍贵图片,让读者限度地感受胡适先生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