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李敖自己撰写的回忆性质的随笔集。从作者1935年懵懂出生,到1997年62岁耳顺之年,从哈尔滨到北京,到上海,去中国台湾,求学、参军、办刊、获罪、坐牢、隐居、复出,这些往事的回忆。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独立的思想。 笑傲江湖、卓而不群、横睨一世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堪称一则现代的传奇。
鲍鹏山经典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自出版后每年加印。本书以“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为题,分析六章,为孔子作传。其优选宗旨,是为非专业人士,即普通读者,提供一部精当、博约、生动活泼、有价值的孔子传,叙述其一生行迹、事迹、心迹的同时,阐发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现代价值与当下意义。本书32开精装本,设计独特。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授权,首次独家连载明代名臣张楷手绘原本《孔子圣迹图》17幅。这是目前近期新发现的、中国最早描绘孔子生平故事的连环画长卷。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就如他所说,“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 在本书中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如何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及人生感悟。朴素平实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让读者次近距离地体悟到季羡林先生真实的内心情感世界。 全书分为八个部分:我的童年、中学时光、清华逐梦、教书谋生、《留德十年》节选、回到祖国、《牛棚杂忆》节选、耄耋之年。书中插入季羡林先生的书法作品、照片和手稿插图。全书内容详实,编排精心巧妙,是集阅读与收藏为一体的经典佳作。
胡适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涉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收录了胡适离开中国大陆至离世前(1950 1962)十二年间的日记。选编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问之广博、治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这样的内容,极具研究价值,可资借鉴。 社会价值大: 无论是誉是谤,胡适始终是学术思想界的一个注意的焦点:在许多思想和学术领域内 从哲学、史学、文学到政治、宗教、道德、教育等 有人亦步亦趋地追随他,有人引申发挥他的观点和方法,也有人和他从容商榷异同,更有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他施以猛烈的批评,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完全忽视他的存在。这一事实充分地说明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占据的枢纽地位。本书反映了这一风云人物最真实的
《刘伯温传》是一部全面评述刘伯温的著作。详细介绍了刘伯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过程。全文观点鲜明精当。见解深刻独到,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刘伯温传》由《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主编。
本书作者刘经富,系陈寅恪同乡后学,长期研究陈寅恪家族史。书中收入其历年作品二十一篇,运用正史、家谱、祠志、墓碑、契约、手钞本、硃卷、分家文书等各种稀见资料,以官制、科举、经济史、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专门知识进行解读,优选限度地挖掘它们蕴藏的历史信息,梳理出陈寅恪家族史的主线脉络。大而对义宁陈氏整个家族的发展过程,小到陈寅恪“恪”字读音等问题,探赜索隐,巨细靡遗,都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对一些陈寅恪研究中长期聚讼纷纭的问题,提出了很多令人信服的见解。且行文流畅,可读性强,不失为义宁陈氏家族以及陈寅恪研究领域中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