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陈寅恪先生后半生(1949 1969年)的传记。 陈先生学贯中西,文史兼通,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境界。 他一生潜心学问,不求显达,深为国内外学人敬重。 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详尽描绘了陈先生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 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从陈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入手, 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 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 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 这部也许沉重的作品,能给读者许多启示。 2013年修订本,作者参考近年发现的新材料、新研究, 在 时代与人 的一些节骨眼上, 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 并补入当年尚未知道的一些重要史迹。
上海陕西南路的长乐邨93号,是丰子恺晚年的故居。在人生的后阶段,丰子恺在家人的陪伴下,享受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挫折与磨难。他从未停止过读书、写文、作画,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艺术的追求。本书为丰子恺长子丰华瞻的长女丰南颖、次女丰意青合著而成,回忆了祖父丰子恺在生命后十几年间的点点滴滴,有喜悦,有愤怒,有无奈,有和解,文笔平实,感人至深。
上海陕西南路的长乐邨93号,是丰子恺晚年的故居。在人生的 阶段,丰子恺在家人的陪伴下,享受了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也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挫折与磨难。他从未停止过读书、写文、作画,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艺术的追求。本书为丰子恺长子丰华瞻的长女丰南颖、次女丰意青合著而成,回忆了祖父丰子恺在生命 十几年间的点点滴滴,有喜悦,有愤怒,有无奈,有和解,文笔平实,感人至深。
《民国风度( 辑共4册)》收录了《四十自述》、《熊十力(一代狂哲珍藏版)》、《张恨水(温润如玉一世情珍藏版)》、《徐志摩一首未完的诗》。 《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 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该书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从中能够感受到先生特有的儒雅、睿智、幽默的文人气息。 熊十力是一个有情、有趣、有料的大怪人、大善人、大哲人。《熊十力(一代狂哲珍藏版)》刻意绕开艰深难懂的哲学理论,着重讲述了熊十力草根逆袭的经典传奇,生动描写了熊十力狂放率真的生活细节。 与此同时,也介绍了一批民国人物的多彩生活,全景式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数十年间的历史画卷。 “文坛奇人”
《王国维全传》以崭新的人文视野、凝重的历史笔触,从新旧世纪之交的广阔背景上,再现了王国维“五十之年”中经历的时代风云、事变沧桑,记述了他怎样从清末“诸生”、“寒门布衣”,通过“独学”成就了融会中西、学贯古今的一代大师,并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比较全而而翔实地展示了他作为新文艺理论的先导、新史学的开山和甲骨“四堂”、清华师之一的学术巨子,对近代中国文化学术多方面建树及世界性贡献:同时,从思想上渴示了他在帝制到共和的大变局中,追求、苦恼、矛盾、徘侗,后“自沉”的悲剧性结局。这是作者在潜心研究王氏生平学术、所撰多部专著的基础上,参酌海内外新成果写就的,是王氏去世80年以来,一部气势恢弘、跌宕多彩的全传。
先生自言:余之一生, 老而无成。常念自幼在家, 经父母之培养;出门在外, 得师友之扶翼;迄今已八十八年。余之为余, 则胥父母、师友之赐。孟子曰: 知人论世 , 余之为人不足知, 然此八十八年来, 正值吾国家民族多难多乱之世。家庭变, 学校变, 社会一切无不相与变。学术思想, 人物风气, 无不变。 读者庶亦由此一角度, 有以窥此八十八年来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 而岂余之一身一家琐屑之所萃而已乎! 善论世者, 其终将有获于斯书。
邓嗣禹是国际的历史学家、汉学家、图书文献目录学家,中国科举制度与朝贡制度理论研究的奠基者与创始人。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文化史、中国典章制度史、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史。《家国万里:邓嗣禹的学术与人生》收录了邓先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分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国粹精华、各时期典章制度、古代史研究、唐宋史研究、明清史及近代史研究、太平天国史研究六个部分。
《鬼谷子》着重于辩证的实践方法,具有极完整的领导统御、策略学体系。在 这个政治纷争风云变幻,商战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经济战国时代,鬼谷子的思想、智慧和奇谋韬略在经营、管理、公关等方面仍 广泛的指导意义。本书作者从领导智慧、内练智慧、纵横智慧、成事智慧、用人智慧几个角度解读《鬼谷子》,帮助读者学会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