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我没什么爱好,就只一件,唱戏。粗略说来是唱了65年的戏,地算一算,共有23725天,假定每天12个小时是白天,而每个白天我有10个小时的时间干着与戏沾边的事,那么我这一辈子应该有237250个小时在做戏--背词、吊嗓、练功、排演、登台、思考与总结。
当我揣摩福尔摩斯这个错综复杂的角色时,偶尔会觉得自己是在轻轻地弯曲一根柳条,却从不真正折断它。——杰里米?布莱特在许多人眼中,他是福尔摩斯的化身。他在格兰纳达的剧集里演了整整十年的福尔摩斯,包括四十一部剧集和电视电影。他是成功的福尔摩斯扮演者,极其忠于原著,又带着危险的锋芒。福尔摩斯不仅是他的角色,也成为他的一部分,令他着迷、深陷、恐慌、挣扎,有时合二为一,有时避之不及。福尔摩斯构成了他的后半生。
刘烨的眼睛同时含着无邪的纯真、深邃的忧郁,这样的眼睛这世上实在不多。 刘烨这双眼睛被他的老师概括成“漂亮的忧郁”。他带着这眼神走进那个给人造梦的虚幻。用这双眼睛,演给人看那一个个赋予现实生活中太多梦想的生命。 黑暗的电影院里,无数人与这双眼睛对视,那一刻,刘烨的眼睛在银幕上被放大,向黑暗的人群望去,直插心脏,慑人心扉。 就这样,刘烨在角色和自己之间跳来跳去,尽兴品味梦幻中每一种人生经历。当演员的好处,就是有那么多人,为你真的营造出一个别样的生活,你在其间那一刻完全抛开自己,去做另一个人,且这另一个人,不管命运有多惨,都不用以你的生活为代价,就能完全享受——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职业,只要你有天赋。
本书是电影导演陈凯歌的自传之部。从他1965年13岁考上北京四中时写起,直至1971年在云南建设兵团结束插队生活时止。作者以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写下了对那个年代的独特解读;也是对他辉煌导演生涯之前的生活、思想、艺术等各方面积累的一段小结。在成为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 《我的青春回忆录》不是电影,不是艺术创作,是作者的早年自传,是回忆录,是一个思想者的精神成长史,也是一个清醒着的灵魂对过往年代与人性的反思。它打动你,感染你,也让你摸到一点灵魂的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