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江南桐城人,清代文学家。桐城派是清代以下 重要的古文流派,影响巨大,方苞与姚鼐、刘大櫆并称,是桐城派 重要的作家。方苞为学以程、朱为宗,提倡古文“义法”,追求道文并重。文风简严精实,古文写得雅洁自然,富有感染力。方苞的成就不 于古文创作,其作为官员、学者、选家,事迹亦多,只是为文学声名所掩盖,受到关注相对有限。现在这部《方苞年谱》,即力求通过充分的文献调查与考证,全方位、多面向地呈现方苞立体的历史形象,为读者了解方苞生平、所处时代、桐城源流提供一份扎实可读的材料。
本书以纪年方式编排,由王个簃行状事略、自民国时期直至晚年所有艺事活动的引证文献、诗书画印等创作作品的着録、附录四部分组成,重新梳理了艺术家之间的相互连带关系、书画团体组织的成因、没落,切实反应艺术家个人心理变化、思想动态及艺术发展脉络,全面厘清其早、中、晚各期的艺术创作轨迹、风格演变、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等,特别是与文艺界之交游情况。尤为重要者,本谱对谱主之家世状况、政治活动、文化交流、艺术创作诸方面,作了迄今*详实完整的记录,从而奠定谱主在近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同时,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和海派艺术之研究,或将提供可靠的佐证文献资料。
书稿生动地记述、反映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周恩来、邓小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的方针策略的制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等重大问题上的历史功绩;通过诸多亲历者的回忆,再现了周恩来、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对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做了充分考证,真实地记叙了其来龙去脉,澄清了某些模糊或不正确的认识;对伟人年谱的编写工作做了深入总结。 书稿作者为党史研究专家,治学严谨,所著书稿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史料详实,论述充分,是党史、国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史料性、学术性。书稿的出版,对于深入学习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党史
本文以编年体的形式呈现吴泽霖先生的学术与人生。在资料方面力求完整,所集材料十分广泛,主要包含民国时期主要报刊、档案材料、吴泽霖先生自述、亲友弟子访谈回忆等。全书内容分三个部分,*部分为吴泽霖先生年谱,主要以年为节点,从1898年开始,截至1990年,分述吴泽霖的主要活动,涉及吴泽霖的论著、吴泽霖的日常交往、吴泽霖的家庭生活等;第二部分为吴泽霖研究年谱,着重叙述吴泽霖逝世后,学术界有关吴泽霖研究的成果;第三部分为附录,为吴泽霖书写的自述性文章。本书揭示了一代学人非凡的成长经历,弥补了国内吴泽霖先生研究碎片化的不足,梳理出其思想变化的脉络,启发人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历史文化问题,整体展示了吴泽霖先生的学术思想和道德风范。
陶冷月是民国时期融汇中西绘画的代表性画家,由于历史原因,其在建国后处于长期被艺术界遗忘的状况。随着现在美术史研究的深入,及艺术品市场的逐渐复苏,陶冷月和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陶为衍编著的《陶冷月年谱长编(上下)》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以出版,其家属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收集陶氏的作品、资料,不仅翻阅了全国各图书馆的报刊,而且追随陶氏当年的足迹,实地考察追访,资料翔实,巨细无遗。著名美术史学家郎绍君先生对此深为赞赏,特为之作序。是本年谱的另一特色是将陶氏生前记录自己平生作品的《冷月画识》作为别部一并收入年谱,其中详细记载了陶冷月一生五十余年创作的三千多件作品,不仅为研究陶氏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为关键的是为鉴定陶氏作品提供了权威证据。
冯仲云(1908-1968),江苏武进人,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曾任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本书系国内冯仲云先生的年谱长编。全书辑取了丰富的资料,考证严谨详实,完整、生动地还原了冯仲云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当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对当代书坛影响深广。 林散之先生是江浦人,幼尝苦辛但是求艺不断,先得乡贤开蒙,后为黄宾虹老提命。傅雷先生曾说,林散之先生是黄宾虹老入室高足中成就实为仅见者。 林散之先生一生淡泊豁达,晚年书画之名始为广知。高二适先生见到林老书迹大呼: 这才叫字! 启功先生初见林先生的作品时,竟然脱帽肃立,三鞠躬,以表敬意。此二事,一时传为书坛佳话。 70年
《王逊年谱》是中国著名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现代美术史教育奠基人王逊的一部传记。王逊历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任《美术》、《美术研究》编委。1957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个美术史系,为使美术史在中国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参加了国徽设计、景泰蓝改造、建国瓷设计、故宫书画鉴定、敦煌艺术遗产整理等工作,所著《中国美术史》是研究中国艺术传统的经典论著。本书作者为其侄儿,在搜集原始文献和访谈基础上完成,保留了大量一手资料,对研究王逊生平和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兼容百家、学贯中外的学界泰斗,其道德文章、学品人品是国内外学人所称道的。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不是出自名门望族,小时候平时很难吃到一次“白的”面食和“黄的”玉米饼子,当然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养育出了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但是作为一个农民之子的他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啊!他从一个农民之子、淘气少年成长为一个学界泰斗的经历,给无数学子以极大的鼓励。他身上有一种奇特的吸引力,既有学识的吸引力,也有人格的吸引力。 本书客观展现了季羡林98年的生平活动和思想发展脉络及其与时代的联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非凡的人物。或许没有别的东西能比他的出版物——600多篇科学论文、论著、短文、综述和见解——更好地反映他的才华、兴趣及影响的宽度和广度。1901年3月,爱因斯坦22岁时,在一本德国期刊《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篇科学论文:他的后一篇文章是1955年去世前几个月发表在期刊《共同事业》上的短评。在这54年里,他的著作涉及相对论、量子物理、民族主义、犹太文化和宗教、战争、和平以及教育等领域。确实,爱因斯坦的著作如此丰富,甚至许多了解他的敬慕者也不熟悉所有这些作品。 《爱因斯坦年谱》逐年介绍他的300篇重要的出版物,将它们纳入爱因斯坦的生活,科学和世界历史的情境之中。作者首先集中关注爱因斯坦的科学和人道主义论著,汇集了他的大多数论文,描述围绕它们的出版而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包括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