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粟裕以省立师范学生身份投笔从戎,加入北伐军的叶挺铁军,开始其传奇军事生涯,在专门训练军官的铁军教导团中接受系统而严格的军事教育和训练,成为红军中有名的神枪手。南昌起义中,粟裕被任命为起义军前敌委员会警卫队班长,负责周恩来、贺龙和刘伯承等起义领导人和前敌委员会的安全警卫工作,同时负责策应朱德领导的南昌军官教导团的起义。跟随朱德上井冈山后,粟裕虚心学习毛泽东和朱德的军事思想、经验和理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1928年七溪岭战役中,粟裕带领三人小队俘虏上百名敌军,朱德夸赞粟裕是青年战术家,是未来革命的接班人。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指挥的黄桥战役为华中抗战打开了局面。1942年石港之战,粟裕指挥“老虎团”创造出了以零伤亡痛歼日寇600余人的战争奇迹。1944年车桥战役全歼日伪军千余人,自
黄蕙兰著的《没有不散的筵席(顾维钧夫人回忆录)》共24章,前9章描述黄氏家族的发迹和富豪生活,其祖父(黄志信)及父亲的生平及家庭中的矛盾(据说她父亲娶过18个姨太太),也触及了生活于荷属东印度殖民地的华人所受到的歧视。虽为首富,也难尽免(黄仲涵晚年不得不逊居新加坡)。第10章以后主要记述她与顾氏婚后在英国(顾任公使)、在北京(顾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和内阁总理)、在巴黎和伦敦(顾任驻英、驻法大使),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华盛顿(顾任国民党政权驻关大使)这30多年的生活。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索恩丛书 肖邦:生平与时代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 者 [英]艾伦·沃克著 出版时间 20220301 I S B N 9787520191227 定价 158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尼采既是哲学家,又是诗人。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诗意浓郁。他的论战文章,思想深邃,文笔犀利。 但是他的作品也不乏晦涩之处。 尼采是个颇有争议的哲学家,近百年来,对他的评论毁誉不一。他的哲学有批判现存制度的一面,尤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的揭露批判极为有力。但是他是站在精神贵族的立场上反对资本主义,强调天才、“超人”。《尼采自传(瞧这个人)(精)》是 能代表他的作品,他以主要著作为线索对自己的思想主张加以描述。这本书为尼采本人及其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 尼采在书中严厉地抨击了道德、灵魂、精神、自由意志和上帝。这本书具有 的重要性,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表达智慧的书。
富兰克林晚年根据自己的经历亲自执笔了《富兰克林自传》,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畅销两百余年经久不衰。《富兰克林自传》包含了奋斗与成功的经验之谈,善与美的道德真谛,失败与教训的改过总结,是改变了无数青年人命运的励志读本。
基本信息 书名:甲骨文丛书·雷蒙·阿隆回忆录(增订本·套装全2册) 定价:168元 作者:[法]雷蒙·阿隆(Raymond Aron) 著 杨祖功 王甦 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09795897 字数:882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雷蒙·阿隆是20世纪法国政治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大事。在《雷蒙·阿隆回忆录》中,阿隆一方面追述了20世纪法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细致地描绘了各种行为人的面貌;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的著述都收集和归纳到书中,每篇著作的核心内容,他用几页提要加以说明。阿隆还补充了对其评论的各种反应,收入
官+J15:T15莱纳德·兰黛从小跟随母亲东奔西走,因此确认了自己的志向:让雅诗兰黛成为世界上 的公司。 正式加入雅诗兰黛后,莱纳德致力于改革创新:提出多品牌战略,先后创办雅诗兰黛、倩碧、悦木之源,收购海蓝之谜、魅可、祖玛珑等品牌。回顾往事,莱纳德感慨道:“我们都是自己未来的创造者,要大胆做梦。” 在本书中,莱纳德·兰黛回顾了他与母亲伴随雅诗兰黛成长的商业经验和人生经验。他对雅诗兰黛如何在经济动荡、不确定性和激烈竞争的时代取得成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成长为一家国际化公司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赫伯特·西蒙人工智能(AI)研究领域的开创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图灵奖获得者,心理学杰出科学贡献奖获得者。 赫伯特·A.西蒙亲写的《科学迷宫里的顽童与大师(赫伯特·西蒙自传)(精)》带领你体验一段全才科学家的学术探险,饱览二十世纪学术和科技发展史。 本书不仅对于有关学科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有重要史料价值,对立志于科学的青年学生和对科学有兴趣的大众读者也有明显的阅读和参考价值。
暂无内容简介。。。。。。
思往事,忆旧友,品读哲学史学家汪子嵩先生九十余载人生的追思与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