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初叶成群涌现的学术大师中,有些是单打独斗,以本身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有的除个人辉煌的学术造诣,还留下了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在学术界有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前者当以陈寅恪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属。 陈先后留洋十六载,通晓二十余种文字;傅乃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海外留学七年,与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共同度过了四年时光。二人学成归国,陈氏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闻名天下的 四大导师 之一;傅斯年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开南国一代学术新风。北伐成功后,被誉为 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的傅斯年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而 教授的教授 陈寅恪出任史语所历史组主任。傅陈二人这一历史性的聚合,开创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术流派。令人扼腕的是,随着时局
......
本书以亲切自然的对话体,讲述了李泽厚一生之经历、论著、思想、治学、交往等,试图探寻其独特的学思之路,读者从中亦能生动具体地感受李泽厚的人格魅力与鲜明个性。 本书形式虽 虚拟 ,内容却很 实在 :主要源自李泽厚的各类论著、文章、书信等,经作者重组、拼接、整理,并由李泽厚多次修改、增删而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许多内容是作者与李泽厚在多年交往中独家掌握且首次披露的。此外还配有大量插图,多为首次公开,极具史料价值。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之交,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涌现出的著名学者、教育家和学术领袖。书中收录了他的小传和亲友、后学写作的纪念、评价文章,介绍傅斯年的家世,他在北大求学时的活动,领导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绩,在中山大学、台湾大学任职时的往事等。还选收了数篇傅斯年的文章,涉及他对白话文学的意见,在北大创办《新潮》杂志的缘由,对五四运动的回忆,对投靠日本人的汪精卫的心理分析,对宋子文的批评,等等。从这些文字中,一个勇敢有为、生性耿直、才华横溢、元气淋漓的傅斯年形象跃然纸上。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儒。他早年多磨难,父亲作为东林党人被魏忠贤等“阉党”迫害致死,青年时期逢明末离乱,身为复社成员又遭吴大铖迫害。明亡后他投身抗清活动,一度以“游侠”形象往来于各抗清组织。终于在抗清一次次失败、清朝统治日趋巩固之后,他开始以孔孟为楷模,一边著书立说,一边坐馆授徒,立倡文明救世,质疑帝制法权,从朝代更迭的历史教训中,生发出积极进步的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本土生长的思想启蒙先驱。 本书作者多年研究明末清初历史,对黄宗羲思想有深切的理解认同。本书将传主的身世、生平重要活动和其学术思想,融会在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之中,条分缕析,夹叙夹议,使传主的形象渐渐凸现、清晰,在阐述其思想时,对照现实并提出自己的深刻见解。作为
《倬彼云汉 许倬云先生学思历程》之上篇《江河万古》,着意于先生学术著作之评述;中篇《雪泥鸿爪》,侧重于先生的学行记录,撰写者有同辈学人、学生、世交晚辈、近年亲近的青年学者等;下篇《水流云起》,收录有关先生的访谈、口述及媒体侧记。 附录则意在从先生自身的视角, 交代 其学术渊源;另附《许倬云先生平生事略》《许倬云先生作品存目》《许倬云先生未刊稿存目》及《相关评论存目》,亦可由此一窥前辈学人风采,及先生平生行履之所及。
《辜鸿铭全传:改变崇洋媚外的中国》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是以喜剧脸谱活跃于舞台上的悲剧角色,他的传奇人生以及亲历的事件是一段很值得表述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易表述的历史。辜鸿铭是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一位幽默大师、怪诞情种,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该书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奇人怪杰辜鸿铭的一生,将他幽默、睿智、怪诞的言行举止一一展现给了读者,并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在非凡的年代特立独行中,成为中国和南洋、西洋、东洋外交史上绕不过至今仍发生影响的怪杰的精神所在。
作为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得意且认可的*入室弟子,作者从游王世襄先生三十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所记皆为*手材料,文字流畅易读,京腔韵味浓郁,人物刻画灵动,幽默笔触中浸出深厚情意。书中所载三十年来文博收藏界的风云流散,王世襄夫妇不折不从、雍容达观的处世境界,以及日常生活点滴中所流露之美学趣味和独到见解,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先生自言:余之一生, 老而无成。常念自幼在家, 经父母之培养;出门在外, 得师友之扶翼;迄今已八十八年。余之为余, 则胥父母、师友之赐。孟子曰: 知人论世 , 余之为人不足知, 然此八十八年来, 正值吾国家民族多难多乱之世。家庭变, 学校变, 社会一切无不相与变。学术思想, 人物风气, 无不变。 读者庶亦由此一角度, 有以窥此八十八年来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 而岂余之一身一家琐屑之所萃而已乎! 善论世者, 其终将有获于斯书。
本书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迄今为止zui完整的人生自传,讲述了一个个人梦想与家国理想高度统一的知识分子的追梦人生。 作品不仅展示了许渊冲先生将近一个世纪的追梦历程,更以坦荡的胸怀,如实记录了他与著名翻译家赵瑞蕻、王佐良以及中国社科院的江枫教授、南京大学的许钧教授、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等人围绕翻译的 真 与 美 、 神似 与 形似 等涉及翻译核心的问题展开的大论争,一字一句均可见作者的真性情。
19世纪的巨擘中,很少有人像威廉 冯 洪堡一样,至今仍然广为人知。 洪堡是一位学者,一度身为教育政治家、外交家和普鲁士的大臣。洪堡为何享有盛名? 教育 一词为我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在人类教育的问题上,洪堡推动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激励人们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因此,每当涉及教育,每当人们关注教育事业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时,就会想起洪堡这个名字,想起他为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这种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应该不会改变。只要我们的中小学和大学仍然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人们就不会停止谈论洪堡。 《洪堡传》一书,简明扼要把洪堡一生的时间线索与其在各个领域的贡献和成就这另一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既介绍了洪堡在各个领域的学术思想,又介绍了这些学术思想可能的成因背景,使读者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一书,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叙述角度和方 式,回顾了自己40年来所目睹的梁思成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遭遇,忠实记录了她与梁思成相识、相知、相恋并一同走过的苦难岁月的过程。在从学生、同事、助手到 伴侣的角色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从妻子到梁思成建筑思想坚定的捍卫者的飞跃。因为作者对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多年近距离的接触,因而,其笔下梁、林两位的形 象真实、生动,使读者有机会了解到一个有别于荧屏、小说之外的梁思成、林徽因,极具可读性。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行文流畅,饱湛情感,作 者从自己与林徽因、梁思成的交往谈起,穿插着对梁、林关于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的理
顾颉刚先生是享誉中外的一代史学大家,他是古史辨派创始人,开创了一代史学新风;他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他也是 中国史现代化的*人 。 本书系顾颉刚之女顾潮所写的顾颉刚传记。作者通过系统整理顾颉刚遗存珍贵史料,如著述、读书笔记、日记及与胡适、傅斯年、俞平伯等人的书信,以客观平实的笔法叙述了父亲顾颉刚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同时也折射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坎坷经历。
......
斯蒂文 G.米德玛*的《罗纳德 科斯传(精)》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纳德 科斯教授的学术性传记。 罗纳德 科斯(1910 2013),1932年获伦敦经济学院商科学士学位,先后受聘于邓迪经济和商业学院、利物浦大学及伦敦经济学院。195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迁居美国,先后任职于布法罗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1964年转入芝加哥大学任教,同时任《法与经济学杂志》主编。由于发现并阐明了交易费用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等巨大贡献,科斯教授于1991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教授开创了对当代学术界影响巨大的新制度经济学这一学术流派,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还包括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领域。 由于在制度分析方面的深刻见解,科斯教授的相关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被引入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转
《钱锺书的学术人生》以严谨学术研究的态度,从 历史与记忆中的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先生的学问与趣味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研究 《钱钟书手稿集》管窥 四个方面探究钱锺书先生的人生轨迹和学术境界,代表着 钱学 研究的应有理路,提出了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诸多观点。《王水照访谈录》以访谈的形式,从《从文学所 甲子春秋 一书谈起》《文学所 何其芳时代 杂忆》《作为文学现象的何其芳》《钱锺书先生与 钱锺书手稿集 》《对当前宋代文学研究状况的一 些思考》《文章学研究与 历代文话 的编纂》《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及其他》等方面展现了一代学人的学术探究之路,涵括了王水照先生对宋代文学、文章学、人才培养、学术追求等方面的基本观念。
黑格尔是人类思想发展 重要的哲学家,他的传记难写,因为黑格尔在不同场合下,在不同程度上刻意隐藏了其生活、活动和个人思想的某些方面。本书撕掉了黑格尔的单一化标签,揭示出黑格尔思想的丰富性,以活生生的历史重新发现黑格尔。本书 的特色是将历史人物放到时代背景下分析其思想,并提出了一些颠覆性的观点。不但以尽可能逼真的方式,向读者呈现哲学家的生平及其思想发展过程,而且还以哲学论述的深刻性,展现黑格尔及其同时代人的思想性质和意义。该书是 黑格尔研究中的一本具有 性和学术性的著作,对档案、书信、证言等历史文献的分析和阐释堪称学术写作的典范。
本书是谢冕先生zui完整的回忆性文字首次整理:分为 亚热带的花无声飘落 炮车隆隆向南 多情zui是此湖水 流向远方的水 诗歌是做梦的事业 附录 六个部分。内容涉及他的童年回忆与乡愁、求学路与从军记、北大时光与诗意生涯、历史流光和生活随感等,尽可能地集中展现谢冕先生的人生轨迹和精神世界。同时,内附有谢冕先生大量未公开的珍贵照片,以飨读者。
《我与冯至》是冯至的夫人姚可崑在八十五岁时所写的一部回忆录,记录了她与冯至先生共同度过的一生,平实却充满温情。本书根据冯至夫妇两人的共同回忆,同时借助冯至先生发表的一些诗文以及日记,从两人 不打不相识 、阔别两年后一起在德国学习、步入婚姻写到回国后辗转北京、上海、昆明等地。记录期间的家庭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两人交游的朋友。回忆跨度从1928年到1965年,期间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每个人都裹挟其中,如姚可崑所写: 我们和中国一般的老百姓一样,都不免要经历必然的苦难和欢乐 生活很平凡。平凡的人走着平凡的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王度庐评传》(增订版)在首版的基础上调整结构,订正错误,新增内容,结合王度庐生平经历和具体作品,对王度庐及其创作的悲情武侠风格进行再评价,考察研究王度庐在中国通俗文学史的地位,全书共分为二十一章,包括早期小说、早期杂文、 鹤 铁五部曲 南京七书 ,以及社会世情、野史稗说,样式学、风格学、历史学和文学史的角度,分析评价王度庐作品叙事艺术的演进、侠情小说的开宗立派、五四新文学人文精神的特质,以及他对新派武侠小说创作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