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 在本书中,胡适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阅读本书,可以从中感受到先生特有的儒雅、睿智、幽默的文人气息;了解了历史上真实的胡适、鲜活的胡适。
在20世纪初叶成群涌现的学术大师中,有些是单打独斗,以本身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为后人所怀念;有的除个人辉煌的学术造诣,还留下了制度性的遗业(institutional legacy),在学术界有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前者当以陈寅恪为代表,后者非傅斯年莫属。 陈先后留洋十六载,通晓二十余种文字;傅乃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总指挥,海外留学七年,与陈寅恪在德国柏林大学共同度过了四年时光。二人学成归国,陈氏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成为闻名天下的 四大导师 之一;傅斯年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开南国一代学术新风。北伐成功后,被誉为 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的傅斯年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而 教授的教授 陈寅恪出任史语所历史组主任。傅陈二人这一历史性的聚合,开创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学术流派。令人扼腕的是,随着时局
埃德加·莫兰已经100岁了,但他仍然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折磨。这位人文主义思想家在他那个时代的流浪与希望、危机与磨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本书中,他向我们传递了自己在百年人生中对人类复杂性的经验教训。 在莫兰看来,正如每个人的人生故事一样,同样的悖论在人类历 显然是不可分割的:有多少善良、慷慨、奉献,就有多少邪恶、卑鄙、自私;有多少智慧、狡猾、创造性的天才,就有多少愚蠢、盲目、幻想和错误。人类精神中的想象具有多么奇妙而可怕的力量,它创造出诗歌、文学和艺术的杰作,并通过崇拜和祈求他所创造的神灵和传说来奴役自己。 而复杂性的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所有存在、局势、事件的各方各面和各种矛盾,从这种感知中就产生了仁慈之心。莫兰的 一课,作为他全部人生经验的结晶,就存在于这个兼具开明理
茨威格非常善于对社会题材进行独到的观察和描述,尤其擅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以及人的灵魂暗影实施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神剥离与心理剖析,其深刻与准确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三大师传》为茨威格为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 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所著传记,本书直入精髓,评论并对比了三位文坛大师的创作风格和思想。通过对传记对象内心世界的分析,解读其作品风格形成及命运遭际的必然性,茨威格塑造了 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更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 ,既是十九世纪 独特的伟大小说家 的传记,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 小说家的心理学 著作。
......
1931年 九一八 事变后,学潮迭起,清华园里派系纷争、驱逐校长风潮不断,梅贻琦临危受命,多方求解,结束了二十年间校长十易的动荡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于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常委会主席;在他的主持下,三校于战祸频仍、经费短缺、困窘闭塞中合作无间,学术、科研、教学取得奇迹般的成就。抗战胜利后北归复校,再到梅贻琦于台湾筚路蓝缕创建新竹 清华大学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他的一生与清华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者以纪实手法生动展现了梅贻琦这位杰出教育家的成长、留学及其在动荡岁月执着教育的艰难历程。他提出并一生奉行 大师论 通才教育 学术自由 教授治校 等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以忠诚无私、寡言沉稳、刚毅仁爱的人格精神,成就了清华之清、联大之大,感染着一代代学人。 作
本书以亲切自然的对话体,讲述了李泽厚一生之经历、论著、思想、治学、交往等,试图探寻其独特的学思之路,读者从中亦能生动具体地感受李泽厚的人格魅力与鲜明个性。 本书形式虽 虚拟 ,内容却很 实在 :主要源自李泽厚的各类论著、文章、书信等,经作者重组、拼接、整理,并由李泽厚多次修改、增删而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许多内容是作者与李泽厚在多年交往中独家掌握且首次披露的。此外还配有大量插图,多为首次公开,极具史料价值。
李商隐,无题诗的鼻祖,开创朦胧诗的先河,意难平的诗人。本书在严格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把对传主的生平描写与对其诗文创作的介绍评述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诗歌背后的故事。使读者能够了解李商隐抱负远大却怀才不遇的一生和他丰富感伤的心灵世界。从中晚唐的历史背景、政治事件、文坛事迹等方面多角度深入解读这位天才诗人。
自1987年9月始的十年里,叶礼庭定期拜访伯林,同他一起回忆人生,重新经历他在俄国度过的童年、牛津的求学岁月、美国的外交生涯、对苏联的访问,以及不曾远离思想前线的学术生活。这不是一部用文献堆砌而成的人物评述,而是用伯林自己的回忆写成的思想传记。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伯林如何经历暴风骤雨的20世纪,度过诚实且负责任的一生,并且从这个世纪的灾难和成就中提炼出他回响至今的原创思想。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儒。他早年多磨难,父亲作为东林党人被魏忠贤等“阉党”迫害致死,青年时期逢明末离乱,身为复社成员又遭吴大铖迫害。明亡后他投身抗清活动,一度以“游侠”形象往来于各抗清组织。终于在抗清一次次失败、清朝统治日趋巩固之后,他开始以孔孟为楷模,一边著书立说,一边坐馆授徒,立倡文明救世,质疑帝制法权,从朝代更迭的历史教训中,生发出积极进步的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本土生长的思想启蒙先驱。 本书作者多年研究明末清初历史,对黄宗羲思想有深切的理解认同。本书将传主的身世、生平重要活动和其学术思想,融会在相关历史资料的梳理之中,条分缕析,夹叙夹议,使传主的形象渐渐凸现、清晰,在阐述其思想时,对照现实并提出自己的深刻见解。作为
胡适在文化、学术领域影响至深,其一生的活动与近现代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紧密相连。他勤奋著述,著作等身,一生拥有36个博士学位。 为了接近胡适,作者从安徽到北京,又从到台湾到美国,顺着胡适的命运轨迹,边走边思考,表达了胡适一生无法自持的心路历程。
《倬彼云汉 许倬云先生学思历程》之上篇《江河万古》,着意于先生学术著作之评述;中篇《雪泥鸿爪》,侧重于先生的学行记录,撰写者有同辈学人、学生、世交晚辈、近年亲近的青年学者等;下篇《水流云起》,收录有关先生的访谈、口述及媒体侧记。 附录则意在从先生自身的视角, 交代 其学术渊源;另附《许倬云先生平生事略》《许倬云先生作品存目》《许倬云先生未刊稿存目》及《相关评论存目》,亦可由此一窥前辈学人风采,及先生平生行履之所及。
作为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得意且认可的*入室弟子,作者从游王世襄先生三十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所记皆为*手材料,文字流畅易读,京腔韵味浓郁,人物刻画灵动,幽默笔触中浸出深厚情意。书中所载三十年来文博收藏界的风云流散,王世襄夫妇不折不从、雍容达观的处世境界,以及日常生活点滴中所流露之美学趣味和独到见解,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逃亡与异端:布鲁诺传》是法国著名记者、作家让·昊西所写的一部布鲁诺的传记。 布鲁诺是意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时因为其反对教会主流思想,在其28岁时就开始了逃亡生涯,并与1592年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等“罪名”被捕入狱,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这本传记围绕布鲁诺的逃亡生涯,详尽地描述了其生活的困苦和精神的不屈。作者文笔犀利,思想深刻,并深入到了布鲁诺的内心深处,生动地刻画了欧洲历史上这位早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因此,这本传记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著作。
先生自言:余之一生, 老而无成。常念自幼在家, 经父母之培养;出门在外, 得师友之扶翼;迄今已八十八年。余之为余, 则胥父母、师友之赐。孟子曰: 知人论世 , 余之为人不足知, 然此八十八年来, 正值吾国家民族多难多乱之世。家庭变, 学校变, 社会一切无不相与变。学术思想, 人物风气, 无不变。 读者庶亦由此一角度, 有以窥此八十八年来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 而岂余之一身一家琐屑之所萃而已乎! 善论世者, 其终将有获于斯书。
本书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迄今为止zui完整的人生自传,讲述了一个个人梦想与家国理想高度统一的知识分子的追梦人生。 作品不仅展示了许渊冲先生将近一个世纪的追梦历程,更以坦荡的胸怀,如实记录了他与著名翻译家赵瑞蕻、王佐良以及中国社科院的江枫教授、南京大学的许钧教授、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等人围绕翻译的 真 与 美 、 神似 与 形似 等涉及翻译核心的问题展开的大论争,一字一句均可见作者的真性情。
19世纪的巨擘中,很少有人像威廉 冯 洪堡一样,至今仍然广为人知。 洪堡是一位学者,一度身为教育政治家、外交家和普鲁士的大臣。洪堡为何享有盛名? 教育 一词为我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在人类教育的问题上,洪堡推动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激励人们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因此,每当涉及教育,每当人们关注教育事业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时,就会想起洪堡这个名字,想起他为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这种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应该不会改变。只要我们的中小学和大学仍然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人们就不会停止谈论洪堡。 《洪堡传》一书,简明扼要把洪堡一生的时间线索与其在各个领域的贡献和成就这另一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既介绍了洪堡在各个领域的学术思想,又介绍了这些学术思想可能的成因背景,使读者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一书,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遗孀林洙女士之手。她以女性特有叙述角度和方 式,回顾了自己40年来所目睹的梁思成个人和家庭的各种遭遇,忠实记录了她与梁思成相识、相知、相恋并一同走过的苦难岁月的过程。在从学生、同事、助手到 伴侣的角色转换中,作者也完成了从妻子到梁思成建筑思想坚定的捍卫者的飞跃。因为作者对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多年近距离的接触,因而,其笔下梁、林两位的形 象真实、生动,使读者有机会了解到一个有别于荧屏、小说之外的梁思成、林徽因,极具可读性。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行文流畅,饱湛情感,作 者从自己与林徽因、梁思成的交往谈起,穿插着对梁、林关于中国古建筑史研究的理
\"【内容简介】: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论巨著《第二性》享誉 之外,还著有四卷回忆录。这些回忆录卷轶浩繁,足以让她问鼎法国伟大回忆录作家的宝座。 《岁月的力量》是回忆录的第二部,于1960年在法国出版,记录了波伏瓦在1929年至1945年的经历,讲述了她毕业后在鲁昂、马赛等地教书的执教生涯、找到人生目标开始尝试写作的 步、结交群星璀璨的欧洲文艺界知识界人士,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动荡危急的时局和法国在二战中的满目疮痍。 这段时期对波伏瓦来说至关重要,她不仅实现了童年时的梦想,独立自主地踏入社会,写出 部小说《女宾》,奠定一生为止奋斗的目标——写作,并且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迅速成熟起来,从一个生活的旁观者变成了“介入作家”。 \"
《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 在本书中,胡适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阅读本书,可以从中感受到先生特有的儒雅、睿智、幽默的文人气息;了解了历史上真实的胡适、鲜活的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