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只剩半年的生命了。 这是2020年12月,发现癌细胞转移时,医生的宣告。 然而,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有些话必须要说。 关于艺术创作和社会活动背后的哲学,关于坂本家的历史和家人的羁绊,以及关于自己离开后的世界 本书是继回顾幼年至五十七岁人生的《音乐即自由》后,记录坂本龙一暮年足迹并将遗赠给未来的决定性自传。 收录由好友铃木正文亲自撰写的后记,记录作者后的时光。
用幽默生动的现代语言讲述诗词大神们的传奇人生,内文配插图,方便读者轻松阅读。让一个个历史人物鲜活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令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原来历史可以如此有趣。
芯片是现代科技的基石,而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 利器 。荷兰高科技企业ASML(阿斯麦)设计了巨大且极度复杂的光刻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成为光刻技术壁垒象征,其合作伙伴云集当今世界顶尖的半导体制造商,包括英伟达、三星、台积电、英特尔等。这家诞生于荷兰宁静小镇的欧洲小厂,不断挑战技术极限,用四十年时间缔造其科技帝国。 本书是ASML的权威企业传记。荷兰记者马克 海金克从内部追随ASML多年,基于300余次对ASML及其供应商的高管访谈与大量档案,以调查记者的敏锐视角和老道文笔,将大量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串联起来,首度披露ASML四十年创立发展的崛起之路,全景式透视以芯片制造为核心的全球市场争夺战。
本书记录了15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女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以及她们为艺术界做出的突出贡献。它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传记集,带你清楚地了解艺术家们的代表作,里面还附上了生动的手绘插图。年轻的读者们能够在这里近距离接触那些常被历史书忽略的重要艺术家。读完她们的故事,你就会知道她们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她们所属的艺术流派,作品的意义,她们曾遭遇的困境和灵感的源泉。不论你是对艺术感兴趣的青少年读者,还是有志于成为艺术家,这本书一定能给你带来启发。为世界创造精彩的艺术,这件事从来都与性别无关。
《无尽之河:平克 弗洛伊德传》生动再现了这支无数乐迷顶礼膜拜的乐队横跨半个世纪的音乐历程。 书中描述了乐队五名重要成员席德 巴瑞特、罗杰 沃特斯、大卫 吉尔莫、尼克 梅森、理查德 莱特的隔阂、冲突、分别、重聚,并将这背后种种充满张力而又不为人知的细节串连起来 性格迥异的乐手之间冲突激烈,饱受痛苦纷扰,而灵感和创造力却始终能从中迸发,成就他们音乐中的深刻与复杂。 马克 布莱克历经数年努力,采访了平克 弗洛伊德的成员及其家人、朋友、爱人、大学同学、音乐伙伴,诚实地将他们与平克 弗洛伊德的种种交往轶事记录下来,穿针引线般还原了乐队的传奇故事。
“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只剩半年的生命了。”这是2020年12月,发现癌细胞转移时,医生的宣告。然而,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有些话必须要说。关于艺术创作和社会活动背后的哲学,关于坂本家的历史和家人的羁绊,以及关于自己离开后的世界……本书是继回顾幼年至五十七岁人生的《音乐即自由》后,记录坂本龙一暮年足迹并将遗赠给未来的决定性自传。收录由好友铃木正文亲自撰写的后记,记录作者最后的时光。
从河南小郭庄的淘气少年到普林斯顿大学 身教授,再到 力于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施 公在自我成长之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2008年,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施 公放弃普林斯顿大学 身教职,全职回母校清华大学发展生命学科,在海内外引起 大关注。2018年,他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 办西湖大学。 他在56年的人生历程中,总是做出让大多数人难以理解的抉择。是什么促使他 次次突破自我?如何发挥理想的力量? 实现人生理想的路径又是什么?相信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是 本关于成长、求学、教育、家庭、友谊、理想之书,既写给自己,也写给教育科研工作者,更是写给青年学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共同前行。
石声汉(1907 1971),湖南湘潭人,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生理学家,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教授,我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1924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生物系,193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教学与科研,晚年致力于整理、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文化遗产工作,先后完成《齐民要术今释》《农政全书校注》等十余部巨著。 本书是石声汉之女石定枎为父亲所写的传记,全书顺着历史的年轮,真实、全面地记录了石声汉的一生,既展示了他的才华学识、高洁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他 科学救国 的理想和抱负,以及为此经历的奋斗、磨难和挫折,堪称一部20世纪爱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史、心灵史。
本书主要介绍了德国著名数学家 、 物理学家 、 天文学家 、 大地测量家高斯的传奇人生 。 本书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详细描述了高斯的成长经历 。 着重叙述了高斯在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 。 本书内容励志 , 适合所有人阅读 。
《魏尔伦传:一个身体的历史》由法国学者阿兰 比于齐纳撰写,讲述了法国诗人保罗 魏尔伦的一生,包括他的性格、思想、情感以及创作生涯。 魏尔伦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马拉美、兰波齐名,生前被奉为 诗人之王 ,象征派、颓废派都将他视为大师和同道。他的诗歌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著称,其创作与帕尔纳斯等诗歌流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流派对法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魏尔伦生活放荡不羁,极端的性格导致了他悲剧性的一生:他做过阶下囚,当过教书匠,晚年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形同乞丐。他的暴力倾向源于内心的绝望,而这绝望的土壤产生了他生命中最敏感、宝贵的歌唱。在撰写《魏尔伦传》时,作者采用了批判性的视角,不断引用魏尔伦晚年的自传,但保持怀疑的态度。他在书中详细记录了魏尔伦的生活细节
李光耀先生从曾祖父母和自己的童年时代开始回忆,上私塾、小学、中学,出国留学,回国后当律师,终于踏上政治道路,自己组建人民行动党,提出符合人民实际意愿的行动纲领,经过曲折的过程取得政权。他作为天才的领导人,率领新加坡人民勇往直前,化危机为转机,从而创造了新加坡今日辉煌的成就。在里程碑一样的历史事件中(1954—1959反殖民统治;1960—1961人民行动党党内斗争与分裂;1963—1965新、马合并与分裂;1965独立建国;1965—1971经济蓬勃发展;1980至今领导权转移并继续发挥强势的影响力)作者不自觉地透露出成功领导者迥异于失败领导者的特质:智慧、支配力、自信、知识及活动力。该回忆录充分展示了李光耀先生的治国理念——精英主义、贤能制度、实用主义和亚洲价值,生动表现了他的一些治国之道,例如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维护种族
本书记述了李政道先生的家世,15岁的李政道抗战期间艰难求学经历,赴美留学拜得名师费米,直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不凡历程。本书叙述了求学期间与杨振宁的三合三分,和其中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故事,作者以物理学家的视角,为读者深度解析了二人的生活、工作、科研成就,还原事情真实的来龙去脉。获得诺贝尔奖的前后经过,以及开创物理学新领域所做的不懈努力。
陈嘉庚,被毛泽东主席称为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的伟大人物,在一百年前的民族危难之际,作为华侨领袖,抱着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的信念,创办了集美学村,以及闻名海内外的厦门大学。他一生 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 ,他跨越了四个时代的历史人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无论怎样的艰难曲折,怎样的云遮雾罩,怎样的诡谲多变,他在每一个历史的关节点的正确选择与行动,都值得受到后人深深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