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因出身闻达天下,有人因感情爆得大名,有人因专业研究有着长远的影响力。而梁思成,是将三者合为一体的人。 他生于日本,天生双腿微残,却一生踏遍大半个中国,测绘和拍摄无数古建筑遗物;他是绯闻故事里不起眼的角色,却创办了一个严谨客观的学科;他是地地道道的 二代 ,却突破了父亲的光环,成为一代建筑宗师。 与林徽因神仙眷侣的生活没有让他成为 男人公敌 ,他支撑了林徽因灵动的思绪,创作出《中国建筑史》这样的皇皇巨著,惊动世界,不仅耶鲁讲座,而且使日本京都、奈良的古建筑免遭美军轰炸。 令人扼腕的是,他可以保护外国的古建筑,却无法保护老北京的城墙。晚年的再娶,几乎使他众叛亲离。而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化,他渐次迷失,*终落寞而去。 本书叙述了梁思成的读书、成长、感情及学术追求,大量披露
本书是作者关于童雋在 1963 年至 1983 年的部分记录。 作为与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并称为中国建筑师中的 建筑四杰 的童寯,大概是四人中*孤独的一位。多年以后,新一代年轻人只知道南京工学院中大院一楼阅览室里有一个老人,总是坐在某个固定的座位上。他称自己为钟。这个可能因为他像钟一样准时,在固定的位置一坐一天像座钟。 建筑四杰 里只有童寯不是院士,也没有任何官职。在他人生的*后 20 年,他的圈子小得只剩下南工建筑系的一张书桌,但他的学术视野却包罗古今中外: 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考证(《江南园林志》、《造园史纲》),到东西方建筑的比较(《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再到雕塑、绘画史的研究(《中国绘画史》、《中国雕塑史》)。 他的人生的*后 20 年,是怎样的?
本书简述了后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菲利普·库哈斯、汤姆·梅恩、汉斯·霍菜因、路易斯·巴拉干、阿尔多·罗西、安东尼奥·高迪、伦佐·皮亚诺、约翰·海杜克、拉斐尔·莫内欧、卡洛·斯卡帕等20世纪重要的建筑大师生平及其建筑思想,同时也介绍了建筑发展历史的矛盾性和特殊性。本书注重资料性、文献性与系统性,对20世纪重要建筑事件、理论及经典建筑作品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与介绍。本书系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之一,图文并茂,以建筑大师与建筑作品的顺序来安排内容,立足人文社科、建筑爱好者及其相关读者。
本书是一部基于实地采访的贝聿铭传记,改编自《三联生活周刊》贝聿铭主题封面故事。在组稿过程中,两位作者在纽约的贝氏事务所拜访了贝聿铭的两个儿子,听它们讲述了作为建筑师和父亲的贝聿铭;见到了贝聿铭的几位助手、项目参与者和传记作者,还原了他的成名史、他 重要作品的出炉过程;去上海和苏州寻访了贝聿铭和贝氏家族的生活史,并实地探访了贝聿铭晚年在中国的作品,以图还原他对中国现代建筑语言的思考和实践;还询问了包括法国前文化部长雅克·朗在内的“大卢浮宫”项目参与者,解密了贝聿铭这一转折性作品三十年来的争议与和解。 两位作者的记者身份和职业精神让这本书 程度地保持了中立的叙事风格。书中的贝聿铭是个“普通人”:从学生时代到成人世界,憧憬过未来,怀疑过现实;换过专业,遇到过恩师;选择毕业去向
乔瓦尼·雷奥尼编著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作品点评丛书:伦佐·皮亚诺》以伦佐·皮亚诺为对象,以他的作品所遵循的技术路线为切入点,对其建筑创作思想与理念、美学精神、表现手法及作品特色等方面作全面阐释。皮亚诺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他的建筑思想严谨而抒情,在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造方。皮亚诺的作品范围惊人,从博物馆、教堂到酒店、写字楼、住宅、影剧院、音乐厅以及空港和大桥。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
青山周平是一位在中国拥有极高人气的年轻建筑师。 因为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对北京胡同老旧住宅的改造,青山周平开始被大众认识。他让人看到,建筑师对于空间的理解、设计和改造,可以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建筑设计不再仅仅意味着高耸于城市中心的某个地标,或者是偶尔造访的如美术馆、音乐厅那样的公共空间,而是同每个人的日常起居相关。青山周平用他的建筑打动了普通人。 有人将他的成功视作运气,似乎他只是一个刚好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媒体上的相貌英俊的年轻建筑师,做了一个刚好会被很多人关注的改造项目,是电视和社交网络让他脱颖而出。 但是,通过这本书,你会看到: 一个自认比较温和的人,是如何做出了一些具有风险偏好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在或微妙或强烈地影响着他之后的人生路径; 一个在行动和观
本书是一部基于实地采访的贝聿铭传记,改编自《三联生活周刊》贝聿铭主题封面故事。在组稿过程中,两位作者在纽约的贝氏事务所拜访了贝聿铭的两个儿子,听它们讲述了作为建筑师和父亲的贝聿铭;见到了贝聿铭的几位助
本书是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而编成的。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相册,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上学时的作业以及梁思成先生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有多张照片、书信原件、手绘图都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通过这些生动的照片、精美的图画和充满暖暖爱意的信件,可见先生真实的充满才情的另一面。 当然全书最为重要的部分还是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选择也是经过千思百量,用林洙先生的话说,基本上展现了梁思成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走进梁思成先生的建筑世界,在文章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语言的通俗性和内容的普及性。 更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次特别收录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目录》和《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
《罗明燏传》介绍了我国爱国教育家,土木建筑、造船、航空等领域的专家,早期一级教授,华南工学院首任院长罗明燏先生平及在广州城市建设、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电视这种媒体,特点之一就是内容转瞬即逝,不能奢望有兴趣的观众会转录。云南人民出版社将电视内容转换成平面印刷,提供传统阅读方式,是个切实的办法,但我这里提请读者注意的是出版社方面的创造性。媒体形式不一样,优势就不一样,出版物在文字内容方面,在平面图象方面,更为细致深入,扩展了人文内容,读者可以优游自如地检点,仔细审视。作者希望出版物还能多于电视栏目的,是挖掘一些负面的和有争议性的人物和内容。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有个特点,就是负面的经验多。这些经验是宝贵的。当我们认识到它是负面的、有争议的,积极的意义就显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