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贝聿铭》是一部基于实地采访的贝聿铭传记,改编自《三联生活周刊》贝聿铭主题封面故事。在组稿过程中,两位作者在纽约的贝氏事务所拜访了贝聿铭的两个儿子,听他们讲述了作为建筑师和父亲的贝聿铭;见到了贝聿铭的几位助手、项目参与者和传记作者,还原了他的成名史、他*重要作品的出炉过程;去上海和苏州寻访了贝聿铭和贝氏家族的生活史,并实地探访了贝聿铭晚年在中国的作品,以图还原他对中国现代建筑语言的思考和实践;还询问了包括法国前文化部长雅克 朗在内的 大卢浮宫 项目参与者,解密了贝聿铭这一转折性作品三十年来的争议与和解。 两位作者以可贵的记者视角展现了贝聿铭的一生。书中的贝聿铭是个 普通人 :从学生时代到成人世界,憧憬过未来,怀疑过现实;换过专业,遇到过恩师;选择毕业去向时曾几经犹豫又备受质疑,
高迪的建筑艺术就像一本摊开的书。然而作为巴塞罗那孤独的 美学祭司 ,他的个人形象却从来罕为人知,始终是一个谜。无论生前死后,高迪奇特的言行举止和创造力都有几近疯狂的魔力,如今高迪已成为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 本书是蜚声世界的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 高迪(Antoni Gaud ,1852 1926)的传记,将高迪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捕捉了高迪人生和事业的道路,反映了加泰罗尼亚不同寻常的民族文化,从而让真实的高迪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本书是为了纪念梁思成先生去世40周年而编成的。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相册,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上学时的作业以及梁思成先生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其中有多张照片、书信原件、手绘图都是次与读者见面,通过这些生动的照片、精美的图画和充满暖暖爱意的信件,可见先生真实的充满才情的另一面。 当然全书为重要的部分还是先生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选择也是经过千思百量,用林洙先生的话说,基本上展现了梁思成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走进梁思成先生的建筑世界,在文章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语言的通俗性和内容的普及性。 更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次特别收录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目录》和《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
吴飞鹏,现任上海海派生活美学促进中心副理事长、上海依众文化传媒中心秘书长之职。赉安(1890-1946,法国人)为被誉为建筑装饰派大师,上海近代建筑先驱(与邬达克齐名),为上海留下了一百多幢近代建筑(目前已知76处122件作品),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烙印和逝去的故事。本书是赉安的生平传记(他1920年来到上海直到去世),再现了一名外国友人上海传奇,见证近代城市建筑发展变迁,与 建筑可阅读 一脉相承,是海派文化的好阐释。
创客诚品、徐飞、李恒编著的《HTML5+CSS3从入门到精通(附光盘全新精华版)》通过知识加案例的形式,详解了如何运用HTML5及CSS3对网站进行设计与构造的基本应用知识及技巧。本书与同类教程书相比, 容易让读者快速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设计工作中。HTML5部分主要介绍了创建HTML5文档和表单,实战HTML5绘画,HTML5音频与视频,Web存储,离线应用,Workers多线程处理,Geolocation地理位置等技术。CSS3部分则主要介绍了CSS3概述,CSS选择器,文本、字体与颜色的选择,背景和边框的替换,2D变形,动画设计,网页布局,用户界面以及其他新特性。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网站设计与构造工具书,既可作为各培训机构、网站设计公司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创客诚品、孙彤、曹阳编著的《HTML CSS JavaScript从入门到精通(附光盘全新精华版)》讲解HTML、CSS、JavaScript 为基本的语法,并重点介绍了如何使用HTML进行网页制作,同时讲解了目前应用 为广泛的Web标准与CSS网页布局实例,以及基于JavaScript语言的网页 制作,还介绍了HTML和CSS的新知识。为了便于提升学习效率,附录部分总结了作者花费多年心血特别整理的网页制作技巧范例, 适合网页制作的初学者及爱好者用于入门教程的学习参考。 本书结构合理、案例详实,详细介绍了网页制作与布局的基础知识与实际运用,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工具书,既可作为各培训机构、网络公司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各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
《吉林民居》作者张驭寰对吉林省境内满族、汉族、朝 、蒙古族城乡居民的传统住宅建筑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其分布情况、总体布局、房屋建筑、结构构造、装修细部、施工材料等的传统手法和经验做了分析研究。书中附插图及照片260余幅。适于建筑学、装修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工作者及在校师生阅读。
吕彦直(1894-1929年)先生,是中国近现代 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本书作者试图通过对有关吕彦直先生稀有文本的整理、校订,并对其建筑设计作品进行研究,以 为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发展脉络,谨此纪念吕彦直先生。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吕彦直评传,介绍建筑师吕彦直传略、作品及吕彦直建筑成就浅析;中编为吕彦直先生文存,通过孙中山先生陵墓建筑图案说明书、吕彦直君之谈话、吕彦直致夏光宇函、《建设首都市区计划大纲草案》等珍贵文献,研究其建筑思想的发展;下编吕彦直建筑设计资料例选,附大量原始建筑图纸,详细介绍其作品。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绿色建筑(2018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是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组织编撰的第十一本绿色建筑年度发展报告,旨在全面系统总结我国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指导我国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评价、使用及维护,在 大范围内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与实践。本书包括综合篇、标准篇、科研篇、交流篇、实践篇和附录篇,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现我国绿色建筑在2017年度的发展全景。 本书可供从事绿色建筑领域技术研究、开发和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人员、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中国有六百多座城市,如何突出重围,实现城市振兴?承载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真的不能复制?避免“千城一面”“古城变死城”,该如何做?物质与社会、历史与现实、发展与保护等,古城 新该如何抉择?《古城 新: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振兴》以山东省济南明府城、即墨古城、台儿庄古城、周村古城、青州古城等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以生动的故事讲述这些古城 新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分析古城 新的内涵实质、推动力量、空间主体的行为特征与互动机制,进而从空间政治的角度揭示古城 新的逻辑和实现路径。
★这本自传基于多西一生的日记,记录了他在孟买的童年经历、在伦敦的学习经历、职业生涯、他在巴黎工作室Atelier Le Corbusier的设计作品、他 的建筑项目成果、以及他家庭的故事。 ★多西从出生在印度浦那的一个小家庭开始,他的奋斗和坚韧、从建筑领域中脱颖而出的经历,构成了一个迷人而鼓舞人心的故事。《未知之路》这本书以个人的视角讲述了这段跨越80多年、跨越洲际的非凡旅程。 ★书中拥有大量多西的建筑设计草图和手绘,真实地还原了多西在建筑领域的天赋异禀和心路历程,具有非凡的启示意义。 书中还讲述了他与自己所在领域和同盟领域 杰出人物的会面,以及与他同样杰出的赞助人的会面,这些人包括维克拉姆·萨拉拜博士(Vikram Sarabhai)、谢斯·卡斯图尔(Sheth Kasturlal Lalbhai)等人。 多西博士被选为201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
近现代以来,梁思成、杨廷宝、童等一代代建筑师筚路蓝缕,用他们的智慧和实践,亲历并促进了我国建筑设计事业的启动、发展、转型和创新,对中国建筑设计和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建筑理论思潮纷纷引入我国,建筑理论、建筑文化 发展,建筑设计界呈现“百花齐放”的盛景,孕育了一批 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 为纪念这些 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记录不同历史时代建筑设计的思潮,我社将20世纪90年代杨永生主编的“建筑文库”丛书进行重新校勘和设计,并命名为“建筑大家谈”丛书。丛书首批选择了梁思成、杨廷宝、童Q、张开济、张D、罗小未等建筑大家的经典著作:《拙匠随笔》《杨廷宝谈建筑》《 的论述》《现代建筑奠基人》《建筑师的修养》《建筑一家言》。所选图书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深入浅出,兼具思想性、学术
梁思成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他的夫人林徽因是民国一代才女,建筑学家、诗人。 1937年夏,他们刚刚结束对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勘访,回归途中,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之后他们和一大批文化名人,如梅贻琦、李济、梁思永、金岳霖、傅斯年、陶孟和……从北平、南京等地流亡到长沙、昆明,在 火硝烟中颠沛流离,后辗转到达四川李庄。在长年的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之中,他们不离故国,守望相助,穷且弥坚,在各自的学术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卓 成就。梁思成、林徽因的学术巨著《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艰苦的环境中完成的。 作品时间跨度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80年代止,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再现了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身边朋友的生命历程,深入刻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和精神风骨。比如苦心孤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中文版SketchUp 2014基本功能及实际应用的书,完全针对零基础读者编写,是入门级读者快速全面掌握SketchUp的图书。 本书从SketchUp 2014的基本操作入手,结合大量的可操作性的实用案例,全面深入地阐述了SketchUp的软件入门、基础工具、材质与贴图以及建模和动画等方面的技术。在本书的**后,通过四个大型的场景建设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建筑方案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等实例的思路和方法。 本书非常适合作为SketchUp软件入门参考书,尤其是零基础读者。本书所有内容均采用中文版SketchUp 2014进行编写。
中国有六百多座城市,如何突出重围,实现城市振兴?承载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真的不能复制?避免“千城一面”“古城变死城”,该如何做?物质与社会、历史与现实、发展与保护等,古城 新该如何抉择?《古城 新: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振兴》以山东省济南明府城、即墨古城、台儿庄古城、周村古城、青州古城等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以生动的故事讲述这些古城 新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分析古城 新的内涵实质、推动力量、空间主体的行为特征与互动机制,进而从空间政治的角度揭示古城 新的逻辑和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