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 弗林特在《勒 柯布西耶:为现代而生》一书里,生动刻画了这位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形象:一位天才,一个花花公子,永远的领结 圆黑框眼镜的绅士装扮。他想要把住宅变成 居住的机器 ,从马赛公寓、朗香教堂,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的早期方案再到印度昌迪加尔新城,他杰出的发明包罗万象。通过对档案资料的细致爬梳、对当事者的深入访谈以及亲身体验柯布伟大的建成作品,弗林特描绘了柯布一生的雄心壮志,带我们一起经历他的成功与失败。
本书为《南京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丛书》之一种。亨利 墨菲,美国建筑设计师,他曾在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设计了清华大学、福建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等多所重要大 学的校园,并主持了首都南京的城市规划,是当时中国建筑古典复兴思潮的代表性人物。本书展现了他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和生平经历。
倘若我们从远处俯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便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惊人虚掷的世纪:虚掷了机会,虚掷了资源,也虚掷了生命。外敌侵占的苦痛,更加上国内政治的恶化,怎么可能产生有序的国家建设?个人的创造力、知识的探索,又怎么可能广泛流行?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从一开始似乎就印证了上述的悲观省思。千重万叠的社会浪费,打乱并吞噬了他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这个世界就是不留给他们任何呼吸的空间。然而,在费慰梅笔下,那些动人而亲切的生活片断里,我们更加感受到,他俩情笃而紧张的婚姻生活中迸发出的。我们仿佛听见,他们高朋满座的客厅里,杯底喝尽,连珠的笑声中浮沉着杯盘碰撞响。我们仿佛看见,他们细心研究恢复古建筑典籍的本来面目,他们灵巧的手指那支笔穿梭于技术细节之间,中英文一样典雅。我们还看到,已经消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辑录了三篇林徽因先生的文章和她参考的国徽及工艺美术设计等作品的图。 第二部分林徽因先生与梁思成先生的子女梁再冰女士和梁从诫先生纪念和回忆母亲的文章,并辑录了家属提供的林徽因先生一生各个时代的照片,其中一些以前未曾发表过。 第三部分的几篇文章,一是吴良镛教授的纪念文章《林徽因的最后十年追忆,》吴良镛先生是梁、林两位先生1946年秋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列约聘的位教师,在随后梁思成先生赴美离校期间,吴良镛先生协助林徽因先生操持建系的教学与行政工作:二是秦佑国教授撰《林徽因先生和国徽设计》,以翔实的档案资料论述了林徽因先生国徽设计中的历史功绩:常沙娜、钱美华等先生与纪念文章可与部分辑录的林徽因先生的文章相对照阅读。 第四、五部分是林徽因先生的同事郑孝燮、罗哲文等先生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医院建设的投资与管理;医用建筑的整体规划;门(急)诊部的区域规划;医技系统的建筑规划;住院部的建筑规划等。
张镈的这部回忆录记述了他从1930年考入东北大学建筑系起60多年以来从事建筑设计所走过的道路。
安东尼·弗林特在《勒·柯布西耶:为现代而生》一书里,生动刻画了这位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形象:一位天才,一个花花公子,永远的领结+圆黑框眼镜的绅士装扮。他想要把住宅变成“居住的机器”,从马赛公寓、朗香教堂,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的早期方案再到印度昌迪加尔新城,他杰出的发明包罗万象。通过对档案资料的细致爬梳、对当事者的深入访谈以及亲身体验柯布伟大的建成作品,弗林特描绘了柯布一生的雄心壮志,带我们一起经历他的成功与失败。
张玉泉是代女建筑师,也是中国位独立执业女建筑师。她生于 1912年10月8日,四川荣县人。1934年张玉泉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1938年与同为建筑师的丈夫费康创办了“大地建筑师事务所”。1942 年冬费康病逝上海,张玉泉独自经营直至1950年。 1950年张玉泉响应政府公私合营号召,将“大地”停业,临时受聘于上海市人民政府任建筑师。1951年张玉泉参加华东建筑工程公司工作,1954年张玉泉随公司迁京,后华东建筑工程公司改为一机部设计院。张玉泉历任主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专家。1976年退休。 本书还介绍了与张玉泉同时代的文化名人,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高贵的品质。 张玉泉在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含辛茹苦独自抚养一双儿女成才。她的孙辈中也有注册建筑师,可谓建筑师世家。 记录中国一位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