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是我国传统的启蒙读物,用来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被熟读之后,即能领会平仄对仗,学做对联和诗词,达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的理想效果。因其 音韵铿锵,辞藻华丽,妙不可言 ,一直以来,经久不衰。 它按照韵脚编写,音韵铿锵,朗朗上口,节奏响亮,对仗工整,声调和谐,用语简一易懂,能锻炼出强烈的语感,读起来如唱歌般朗朗上口。《声律启蒙》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音乐人、民谣歌手赵照将之谱为歌曲,传唱大江南北。 《声律启蒙:注音朗读版》还在书中加入二维码,即扫即读,发音标准清晰的主持人为你倾心朗读;配有国画大师吴冠中经典画作,图文美绘;注解考究,比较了多个版本的古注,以及今人翻译,并对古文的出处加以详细地考据、查证,是送给孩子不可多得的国学启蒙读物。
《弟子规》是影响较大的三字句儿童训蒙教材,为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编撰而成,原名《训蒙文》,后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它是一部以学规形式对年幼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具体阐述了儿童居家、在外、待人、接物以及在学习上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是古代家长教育子女的理想范本。本书根据《弟子规》的内容进行分节,原文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准确释义,同时根据每节内容,配以相关的精彩故事或文化常识,而且每则故事还配有珍稀的古代字画,或反映当时生活情境的文物,以尽量还原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学庸论语》收录四书中的《大学》、《中庸》以及《论语》全文,底本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其中《论语》参酌程树德集释本)。《大学》出自《礼记》第四十二篇,为孔门曾参所著,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循序渐进以提升修养、完善人格的层级,为“初学入德之门也”。《中庸》出自《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孔子后裔子思所著。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优选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优选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中庸”是儒家的一种思想,主张在特别之间寻找一个合乎情理规范的平衡点,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以和为贵的处世智慧。《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至圣先
精选古诗 150首,紧贴教学大纲,涵盖小学一至三年级教材所有古诗文。
半夜十二点,老爸呼噜打得山响,活像一辆快乐的拖拉机。悠悠躺在床上,眼睛瞪得像铜铃。三个神情严肃的兵马俑正站在床边,直勾勾地盯着悠悠。没错,兵马俑!头上梳着小鬏鬏,身披铠甲,足蹬短靴,摆出各种姿势的秦始皇兵马俑。 “没心没肺的老爸啊!在这种环境中,你怎么还能睡得着呢!”悠悠叹了口气。 这时,黑暗中传来一个冷冷的声音: “赶紧睡觉吧,明天还得执行任务呢!” 悠悠一哆嗦,猛然抬起头。兵马俑正静静地看着他,一动不动。 这趟西安之行,到底是惊喜还是惊吓。
《漫画趣读增广贤文》是一本专为孩子设计的传统文化启蒙读物,以《增广贤文》为基础,通过现代漫画的形式将古代的智慧和美德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配有生动的插图和简洁明了的对话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学到 仁、义礼、智、信 等传统美德的精髓。每篇开篇都附有原文和现代文翻译,确保孩子们能够理解每一句格言的深层含义,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本书不仅适合孩子们独立阅读,也非常适合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道理,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沟通。
《孝弟三百千》内容包括:《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座右铭》、《朱子治家格言》、《女史箴》、《笠翁对韵》、《诗品》、《常礼举要》,其皆为全文。
宋词是中国诗歌体裁的一种,可追溯到隋唐时期的燕乐,是配乐可唱的歌辞。后脱离音乐,晚唐时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新诗体。直到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词的创作蔚为大观,名篇佳作层次不穷,并形成各种风格和流派。其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或吟诵自然之美,或表达离清别绪。或表达爱国热情,或描绘风景人情。篇篇韵味无穷,值得反复吟诵。本书精选了150余首宋词,原词加注拼音,作者简介和注释便于扫除阅读障碍。解说包括译文和点评两部分,帮助读者领悟宋词意境和内在情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插图或为历代名家所绘宋词意境图,或为历代名画。为读者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
《老子庄子选》包括《老子》全文,《庄子选》内容包括完整的内篇七篇,选杂篇一篇。《老子》相传为春秋末期老子所作,通行本为三国魏王弼注本,分为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称。本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全书81章中,直接论“道”的有37章。《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此次选择内篇七篇和杂篇的最后一篇。
《学庸论语》收录四书中的《大学》、《中庸》以及《论语》全文,底本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其中《论语》参酌程树德集释本)。《大学》出自《礼记》第四十二篇,为孔门曾参所著,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循序渐进以提升修养、完善人格的层级,为“初学入德之门也”。《中庸》出自《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孔子后裔子思所著。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优选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优选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中庸”是儒家的一种思想,主张在特别之间寻找一个合乎情理规范的平衡点,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以和为贵的处世智慧。《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至圣先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唐诗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选集,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全书收录了七十七家诗,基本上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乐府等诗体编排,所选多为描写生活琐事、个人情怀之作,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风貌,其中有不少是唐诗中的名篇。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