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明成祖永乐十九年:中国发现美洲大陆,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澳洲,先于库克船长350年;中国人到达麦哲伦海峡,比麦哲伦的出生还早一个甲子;中国解决计算经度的问题,远远领先欧洲三个世纪。过去的历史课本都可以扔了,过去学的也可以遗忘,因为这本书可能会改写一切。爆炸性的内容,颠覆既有认知。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在总兵太监郑和的带领下,历宏伟壮观的船队从中国出发,其中不乏150米长的巨舰。中国船队如同海上仙山,阵容最浩大时各种船舰达100余艘,各类人员28000余名。其出航的目的为“宣德化而柔远人”,这次旅行历经两年,并环游地球一周。 当他们回航时,盛极一时的明成祖朱棣早已体衰势微,中国也走上锁国道路。巨船任其腐朽,远航的记载也遭到毁弃。从此再也没有人知道那段历史的真相。本书作者的
阎明复回忆录》(一)(二)两卷,讲述了作者少年时代、大学岁月、翻译生涯、遭遇以及恢复工作后的许多往事。全书跨越的时间超过半个世纪,从九一八事变到新中国改革开放,涉及众多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 阎明复是谍报英雄阎宝航之子,在书中,作者亲切回忆起自己自幼随父母频繁接触早期领导人和民主人士(等曾是“阎家老店”常客)的别样年少时光,回忆起抗战岁月父亲身边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毅然决然献身民族解放事业。书中详细记述了作者从“哈外专”毕业后,在全总和中办为、、、、、等领导人做了17年俄文翻译的非凡经历,其间亲历靠前共运的转折历程和中苏关系由“蜜月”走向分裂的全过程;书中还有作者对“”中自己受迫害被关进秦城监狱的痛苦回忆,直至恢复工作后任大百科出版社副总编时,积极选调大批尚未摘帽的“右派”不错知
《质疑四大文明古国:颠覆历史常识》就是通过多元化、多学科协同研究,对于过去几个基本历史观点进行质疑,并在前人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1)对于l900年梁启超提出的 四大文明古国 说法进行质疑,并提出 人类文明五摇篮(或发源地) 的观点; (2)对于西方考古学界 史前考古三分期说 进行质疑,并提出 在石器时代与铜器时代之间必须划分出一个陶器时代 的观点; (3)对于严复、陈独秀等关于 封建制、封建主义 的说法进行质疑,并提出 秦代以后中国历史进入皇权时期而不可称为封建时期 、 五四运动的目标是 反 而不是 反封建 、近几十年来所谓 封建主义 实质上是皇权主义和宗法主义 的观点; (4)对于目前通行的世界历史教科书的撰写模式,提出还有一种新的写法,即从总体综合与局部分析比较相结合的角度,全球
世界各国从分散发展到趋于一体,大抵从15世纪、16世纪开始,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清朝从1644-1912年共延续了268年,这是世界历史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却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使封建社会的中国越来越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洋枪洋炮面前不堪一击;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18世纪世界历史的大变局中,康乾盛世不过是中国封建社会“落日的辉煌”,而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清朝日益衰颓,已奏起了“落日的挽歌”。
明代学者张燧著书《千百年眼》以进行历史总结,据说一时“盛传于世 ”。作者治史“不必苟同”的风格,是我们深心赞同的。本书作者也是希望与读者一起,通过细心的历史回顾,看中国怎样经历政治史一步步地走来,中国人怎样经历政治史一步步地走来,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怎样经历政治史一步步地走来。
《兵仙:楚汉风云中的韩信》以韩信为切入点,通过对韩信的家世、成名、在楚汉战争中大显身手及封侯后在政治斗争中去世等,通过选择典型性的场面还原了秦末楚汉战争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展现了在宏阔的历史场景中的英雄群像及韩信的“兵仙”形象。
《巫统、血统与古帝传说》是从巫统与血统的角度对古帝传说进行考察。巫统与血统是萨满教中的概念,也就是说,《巫统、血统与古帝传说》是从古代宗教角度看古帝传说。但仔细阅读《巫统、血统与古帝传说》的读者会发现,我在研究过程中,不自觉地将这个原本属于宗教领域的概念,扩大到了一般的文化领域。
《兵仙:楚汉风云中的韩信》以韩信为切入点,通过对韩信的家世、成名、在楚汉战争中大显身手及封侯后在政治斗争中去世等,通过选择典型性的场面还原了秦末楚汉战争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展现了在宏阔的历史场景中的英雄群像及韩信的“兵仙”形象。
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在本书中回忆成长经历,追溯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的历史,以兼备动情与学识的书写,颇具胆量地揭露了以色列对“上帝选民”理念与大屠杀苦难的鼓吹,质疑了犹太民族的定义方式,批判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与已成习惯的现实:犹太人身份的凝固不变、犹太人的道德优越性、犹太复国主义的种族政治、以色列的等级差别与殖民主义……而质疑与批判之后,桑德展望了一种世俗的、非排他性的、*犹太复国主义的以色列身份认同,一个由坦诚、慷慨的普世原则指引的未来。 n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为湖北省博物馆编撰的“长江中游文明之旅”系列丛书之一,主要展现上推至距今8000多年前的城背溪文化,下连到距今4000年前的石家河文化,力图全方位地揭示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生、人类的定居生活以及文明的发生过程。
《明人笔记中的戏曲史料》围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年版)—书未收或失收的明人笔记开展整理工作,广泛搜集、辑录了明代72位作家、77部笔记中与戏曲有关的史料,加以考订注释,汇为一编。对研究明代戏曲的剧目、作者、演出形式、艺人活动、杂戏体制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提供了珍贵资料。
在这个高度岽尚个人自由的国度,甚至法律都不禁止焚烧国旗,但是美国民众美国意识之强烈,令世人吃惊。一个建国仅仅两百多年,几乎完全是由移民构成的国家,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那么多逃离自己母国来到这片新大陆的难民,何以如此坚定地爱着这个国家?这个年轻的国家到底能满足他们什么呢?在这个把个人权益放在首位的国家,爱美国必然是有条件的,那是什么样的条件?在美国这个商业的契约社会,国家与个人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交易与契约?这个国家的建国之本、立国之基是什么?这个国家的国民与政府有什么样的性格?他们的社会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个国家崇尚什么,忌讳什么?这个国家的成就与失败、贡献与劣迹是什么? 《自由的历程:美利坚图史》是帮助读者了解美国历史、美国核心价值观的读本,这本书的魅力在于:无论是大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