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相信人》是苏霍姆林斯基为其核心教育思想 人 是最高价值 奠基的经典著作,全书阐述了一个朴素的原理: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人与人的相互信任是教育活动正常展开的基础。全书收录了12篇案例短文,凝结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职业生涯早期看见儿童、关心儿童、研究儿童、培育儿童的科研成果与教育智慧,探讨了诸如敏于关注儿童心灵、如何处理好个体与集体教育的关系、如何让少先队员承担社会义务、如何转化 困难生 等教育主题。阅读本书,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者的人文意识,激励他们在面对多元教育情境时,端正教书育人视角,采取适切手段方法,进而改进育人效果。
江隆基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为了纪念这位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教育家,兰州大学与北京大学、延安大学联合举办江隆基诞辰loo周年纪念活动。这次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编辑出版两部文集和一部画册。《江隆基教育文选》就是其中之一。 江隆基是一位勤学不辍、勇于探索的教育家。他从1926年发表第一篇《替小学教师说几句话》文章开始,一直到1937年1月走上教育工作岗位以后的长期教育实践,几乎每个历史段落,他都结合当时的形势和任务,针对学校教育中需要解决的诸多原则问题,或作报告,或写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更难能可贵的是,几乎所有的报告、讲话、文章都是他一字一句地亲笔动手写的。我们在编选他遗留的文稿中,看到几乎所有文稿都是密密麻麻几经修改、补订,使我们深有感触。我们由衷地想说一句:“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一本厚实的教科书。全书由十二个专题组成,分别是陶行知的教育人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乡村教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动主义教育;教人做主人;做整个的校长;流的教育家。其中每一个命题又包括“名篇导读”、“现实解读”、“案例选读”、“链接阅读”四个部分。 本书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熟悉陶行知,认识陶行知,走近陶行知,走进陶行知,进而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用陶行知的研究成果服务教师,促使教师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本书是一本适合中小学教
......
本书以导论式的架构为我们呈现了当前西方教育人类学的前沿进展。部分主要论述了人的可塑性问题,涉及人类的教育梦想、个体的完善等;第二部分论述了教育、文化与人类学中的模仿,主要是模仿的意义与形式;第三部分论述了教育全球化与跨文化教育,主要论题有青少年犯罪、他者以及教育的全球化;第四部分展望了教育人类学作为教育的新视角其潜在的发展前景。本书是阐述“教育人类学”这一重要学科的历史、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趋势的经典读物,可供人类学研究人员、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教育学及文化研究专业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等参考使用。
本书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人类教育产生和演变的全过程,涉及除我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时兼古今,地跨东西,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部史书。
本书论述了原始社会到现今人类教育产生和演变的全过程,涉及除我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时兼古今,地跨东西,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部史书。
《教师人文读本系列: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分“先秦时期”、“封建社会”和“近代”三个历史阶段来展示中国教育家的风貌。对于外国教育家,也是按照历史的进程,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阶段来展现他们的教育智慧。 《教师人文读本系列: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真实地再现中外教育家的历史面貌,客观地评价他们的历史贡献,尤其是把他们在当时的理论创新、思想创新作为研究的重点,凸显他们在人类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辉煌贡献。
《过去的教师》讲述在过去的岁月,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新式教育伴随着国门开启、民族自强和全球发展而一路走来。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秀的一批知识分子投身到“教育救国”的历史洪流中,承启了世界教育的优秀成果,开创了现代教育本土化的艰难实验,谱写了中国新式教育一时的辉煌。这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守望的财富与指引的明灯。
的人民教师,把整个身心献给孩子,立足全面和谐发展和公民教育理论,创造性地实践素质教育,用毕生心血谱成《育人三部曲》,奏出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的成才历程的辉煌乐章。 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遗产的精华,其中提出和阐发的对儿童施行教学和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已成为日常实践。希望本书能帮助教师和家长,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看看孩子,能帮助读者看到培育、教养和教育儿童、少年、青年的这一复杂、艰巨而又高尚事业的新的境界、新的途径。
《爱弥儿》是西方教育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至今仍散发着绚丽的光芒。本书的主题思想是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
《过去的教师》讲述在过去的岁月,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新式教育伴随着国门开启、民族自强和全球发展而一路走来。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秀的一批知识分子投身到“教育救国”的历史洪流中,承启了世界教育的优秀成果,开创了现代教育本土化的艰难实验,谱写了中国新式教育一时的辉煌。这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守望的财富与指引的明灯。
本书是“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中关于小学教育的一部专史。主要梳理了我国自远古到现代小学教育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提示了小学教育历史嬗变的阶段特点及发展规律,阐述教育家或思想家关于小学教育的真知灼见,并体现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学派观点视野下的小学教育制度、思想及实验改革,努力做到理论与史实渗透、观点与材料结合,同时着眼于当今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历史的回应、激荡,使本书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感及实际意义。
全书由以下三卷组成。 卷 理论篇:现代教学的基本理论。该卷反映了20世纪,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理论成果,全面梳理了近一百年来教学论学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进程。既有对长达两千年的古代、近代到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审视,又有对20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反思批判。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的剖析作为起点,重点阐述了现代教学观、现代课程观、现代学习观以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原理,分析了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探讨了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并对教学论的不同流派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掌握丰富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就教学论学科范围内的基础理论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体现了学理性,同时又反映了20世纪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第二卷 专题研究篇:现代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