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作者杜威为美国著名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创始人。本书选译的是杜威早期的六部教育著作,包括《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和《明日之学校》。其中,《我的教育信条》是杜威早期教育理论的纲领性著作,预示着他后来大部分教育著作的内容;《学校与社会》是杜威早期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影响最大;《明日之学校》为杜威与其女儿合著,是对当时正在实验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新型学校进行的革新所作的详细记述,实际为 今日之学校 ,因其代表新学校未来发展的共同趋势,所以取名 明日之学校 。
有名教育学学者、陶行知研究专家周洪宇教授在全面细致研究陶行知著作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教育标准》,以教师素养推荐的六大领域为纲,精选陶行知对这六个方面的论述,对教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修为极有帮助,是一部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教师可常备的书籍。
本书是有名教育家孙维刚的力作,自1980年起,孙维刚开始进行从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的大循环实验,六年一循环,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书中介绍了作者在教学和教育上的思考做法,以及从中总结
有名教育学学者、陶行知研究专家周洪宇教授在全面细致研究陶行知著作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教育标准》,以教师素养推荐的六大领域为纲,精选陶行知对这六个方面的论述,对教师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修为极有帮助,是一部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教师可常备的书籍。
高平叔编著的《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哲学社会科学类)》遴选了作者诸多关于教育问题的代表性作品,集中反映了其独树一帜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治学治教理念。本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哲学社会科学类)》所选各篇,按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编次。年月日一律采用公历。
本书将和钟启泉的两本经典著作《课程的逻辑》,《教育的挑战》组成一个系列——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改革展望。内容将关注:核心素养,脑科学等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并展望学校教育的改革。本书的主要内容有: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学科教学的发展及其课题;从学习科学看“有效学习”的本质与课题;脑科学为学校教育的转型提供理论基石等。
本卷分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和隋唐五代教育制度两编,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文教政策的调整、魏晋南北朝教育体制的变革、魏晋南北朝私学的昌盛、隋代的教育制度、唐代崇圣尊儒的文教政策等内容。
《教育的挑战》旨在把脉教育转型的大势,勾勒我国学校教育变革的图像。针对我国的教育现实及其发展愿景,展望学校变革中的实践性、理论性、政策性的课题,围绕改革实践中困惑的教育现实问题,展开理论探讨,提供种种思路。
本卷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卷,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先秦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成果。 本卷着重探讨先秦教育实践——以“礼乐”教育为主的六艺教育的源流;并在深入研究儒、墨、道、法四家教育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阐明主要以儒、道两家教育思想的对立与互补为基本线索的先秦教育思想体系与结构。
由全国人大党委,民进中央副主度兼秘书长朱永新所编著的《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关于教育问题的基本思考与建议。包括《提高我国重大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建立国家阅读基金》《将教材纳入国家图书评奖》《免除学前一年幼儿教育费》《减少和规范中小学教育评估》等。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