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辅助一线教师实施 教-学-评 的工具书,具体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实施方法与路径,并对中小学各学科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进行探讨。书中呈现了各专家学者、特级名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研究的心得体会、研究成果等,在帮助教师从 实践 层面多角度的探索更多 教学评 落地策略的同时,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提升学生学习效能。可以作为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参考用书。本书还呈现多个案例,每个案例都解构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做法,同时提供一系列的工具支架,便于教师在实操中使用。
《教海漫记》1999年初版,2005年出版增订版,是于永正老师生前亲自选定的一本文集。出版后,此书在中小学教师中引发阅读热潮。读者中,很多人成为优秀教师、学校的骨干教师,甚至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在于老师家属的鼎力相助下,本次“特别纪念版”修订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这次修订,只改正了原书中存在的文字差错,调整了部分词句、段落,对原书框架未做改变,全部篇目、篇目归类与前后次序等一仍其旧。个别篇目采用了于老师后来补充、完善过的版本。作为于老师毕生教育教学经验的一个缩影,《教海漫记》一直被视为其代表作,“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和“综合篇”四大主题,全景呈现了一个杰出教师、一位优秀教育家精湛的教育艺术、对学生的热爱和高尚的人格。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与阅读。不但适合中小学语文教师阅读,也是难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由北京师范大学董奇校长领衔的权威专家团队研究编写了《知心育人 适合每位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小学版、中学版)。该系列图书由基础教育司指导审定,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手册》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教师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帮助教师基于学生发展规律,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学生情绪、行为、学习、交往、个性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入学适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等。 《手册》秉持 五育 并举育人目标,根据教师真实工作场景进行内容设计,能够为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师生交流、家校协同等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本书以jiaoyubu 万人计划 名师为基础对象,精心选择了48位师德师风特别高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为业界同行普遍认可和崇敬、对教师成长特别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名师,以叙事为主,娓娓讲述他们自己的成长故事。旨在深入研究新中国基础教育教师成长规律,揭示名师成长的生命密码,建设特色鲜明的 新中国基础教育教师学 ,彰显新中国基础教育和教师群体的实践自觉与理论自信,进而校准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价值和目标。
本书讲述的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问题。这里提出做“成功教师”,其定位是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的关键环节,如果说优秀教师凤毛麟角,但成功教师是大多数历史教师能够做到的,是历史教师的常态表现。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为困难的阶段是如何从“成功”走向“优秀”。
本书介绍了教研活动的基础、原则、策略等基础理论,介绍了教研活动的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及选课、学课、备课、说课、讲课、议课、结课等七个环节的操作模式,以及教师磨课、案例写作、专题研讨、专辑编印等常用方法,探讨了工作落实、研管结合、实验开展、效益提高等管理措施,提出了师范院校学生开展教研活动的新思路,还介绍并分析了教研活动的一个典型案例。本书可供广大在职教师、师范学生、教研人员和教育专家使用与参考。
《学校在窗外》是继《童年与解放》之后,台湾教育名家黄武雄推出的又一扛鼎之作。作者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这个追问为引线,深入探讨了人存在于世界的原始趣向,提出要重新看知识、看学校教育、看当前社会。本书直指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为什么要学语文与数学等一连串根本问题,在探寻中一一揭露出学校教育、知识和当下教改的真面目。优美流畅的文笔是本书的另一大特点,使作者在讨论严肃的教育问题时并不枯燥。作者在书中与读者一起静静思索,一扇大窗缓缓开启,窗外是远方因想象而愈见真实的景致,而我们的视线,也将随着思索望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