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和提高其职业素质,然而要想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科学的评价却比较困难。本书是中德合作职业能力研究的成果,其理论基础是德国“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项目” (KOMET)的能力模型和测评方案,它是世界上次采用严格的心理测评方法,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承诺进行的大规模标准化测评(Large-Scale-Diagnostic) 。这一能力测评方案不但符合认知规律,而且满足职业发展规律以及技术标准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可以帮助我们对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及其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比较,为职业教育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实证基础,并对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方法支持。 本书适合职业教育各院校教师和管理者、高等院校与职业教育有关的教师和学生阅读。
从传统上对分配和教育组织的关注转向对课程和教学问题的关注,是英语国家研究人员追随的研究潮流。出版引进该书是中国教育社会学国际化的标志。 本书把课程与教学问题引入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标志着教育社会学研究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将课程中知识的组织视为社会的建构;课程、教学、评价这三种信息系统是教育知识编码的实现形式,其实现过程反映一个社会如何选择、分类、分配、传递公开性知识;知识分层则体现了知识分配与社会权力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这类问题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我们从本书中可以看到,,知识应当在课程中得到应用,这里涉及到知识的选择、组织和评估。第二,教育知识要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三种信息系统来实现,它反映了权力的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则。第三,知
这一本是供老师们参考的教学用书,其内容是和老师们作一些语言训练理论的探讨,力图将现有的经验作一些归纳,编织出比较适合中学生或具有中等文化水平者操作的练习,这些练习并不适用于学生,但能够为老师们提供一个比较广阔的知识背景。
《“材料是可以这样运用的“低成本、高质量”材料在幼儿活动中投放运用的实例研究》是一项源自幼儿园教育实践,又能被运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研究。这项研究成果出自上海市普陀区的邵乃济幼教工作室,是在特级园长、特级教师邵乃济带领下普陀区一群有生气、有干劲的幼儿园教师经由数年努力而获取的。
从单元作业设计的视角,介绍作业、试卷的主要功能、编制路径,说明进行作业、试卷案例研究的方法,呈现了8个学科段作业、试卷案例编制的主要经验,提供了8份单元作业试卷案例(涉及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数学、物理等主要学科),并进行了案例解析。
课程论与教学论研究是一些师范大学教学论专业博士生与硕士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中课程论热点研究主要探讨“课程与课程论”“课程与课程设计”“课程与课程目标”等十一个有关课程论的热点问题。本书包括2000年以来我国课程论学科在理论研究上的新进展。系统地整理与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课程论研究的文献资料,概括提炼了其主要研究内容,对于梳理与归纳当前理论研究的趋势与特点提供了借鉴。
本书从关注具体行政领域的问题出发,以行政法律关系理论作为方法论,分析了高校行政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从实体权力(利)义务和程序的权利保障两个方面探讨了高校与教师间、高校与学生间纵向的权力(利)义务关系,并结合我国现实制度的缺陷提出具体制度构想,即在行政过程中引入正当程序,在救济程序中对教师、学生申诉制度加以重构,在诉讼程序中以重要性理论为标准确立对高校权力性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制度,以保障教师、学生权益。 本书通过“切断”对高校与其他外部主体的联系,专心于分析高校与教师、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纵向的权利义务关系,我们希望厘清两种纵向法律关系中的权力(利)、义务内容,并就如何规范高校权力行使、保护教师、学生权益的程序进行了制度上的设计。 需要说明几个本书中所使用的概念。首先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