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教师教学用书紧密围绕心理健康教材内容,指导初中心理健康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受篇幅和不同版本的学生用书的限制,本书总体介绍该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要面临的心理困扰、一般性的解决办法等,然后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主题,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测验和活动指导等,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充足的备课资料和备选活动。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煮上一个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生活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 伍 建 你 好! 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 后进生 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 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 五个一工程 奖、冰心
本书运用宏观综合的视野,描绘了后现代多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蓝图,以寻求取代现代性的单向独白式权威教育。作者首先深刻批判了西方受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认为这种课程理念与课程体系已沦为一种封闭性的科学教条,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一个环节,教育与课程从而被彻底工具化了,教育与课程的内在价值 促进人的心灵成长的价值被彻底泯灭。 br 作者进而提出了一种超越现代科技理性的课程观 后现代课程观。这种课程理念创造性地运用了混沌学、过程哲学等思潮,提出了以 丰富性 、 回归性 , 关联性 、 严密性 为标 的后现代课程设计理路,这是对具有工具理性性格的 泰勒原理 的真正超越。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围绕核心素养发展这一价值导向,以小学英语学科实践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对课程、活动这些理论的梳理和阐述,对小学英语学科实践活动的意义价值、实施理念、内容设计、实施策略展开探寻,并结合一线优秀教师设计的学科实践活动典型案例,为教师有效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提供更多参照。
自2001年开始,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国家自上而下地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活动,并于2003年5月和2004年3月先后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随着两个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也在全国部分地区展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呼唤着教师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从事学科教学论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也应把握这一时代脉搏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本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以使自己的学科教学更具有适应性和实用性。正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辽宁省教育厅组织部分高等院校有关专家开始编写“辽宁省教师教育创新教材”系列丛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与教学
强健的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自我照顾能力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本书在描述身体发展和健康的内容、特点、价值、发展阶段和原则,以及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般性教学策略的基础上,重点用5个章节描述了培养每一关键发展指标的具体教学策略,同时真实展示了支持每一关键发展指标的教学实践。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 30 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 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 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体权威 班级管理要以 法治 取代 人治 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 童心是师爱之源 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个性 其 爱心、民主 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折服, 未来班 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 迷茫 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
在此,我想说的是在这本教材中自已的追求。这些追求未必都成熟,但却体现在教材中。现在教材公之于众,可能被其他同志使用,因此,我必须说一说。 首先,我把《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规定为 教育整体 ,即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而不是取其中的一部分,如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等。研究的目标是揭示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以及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探讨教育、社会与人三者的关系,通过结构、规律与关系的分析,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教育基本理论的范畴内。《教育概论》,是对作为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教育之整体的、概括性的研究和论述,不是现有教育学理论的概述,也不是学校每天进行的教育活动的概述。
本书从学科视角切入,探讨了跨学科学习是什么、跨学科学习中的学科关系分析、不同学科如何跨的载体、跨学科的设计框架及实施,首次从学科的角度提出系统的跨学科学习设计方法,对澄清当下的众多概念有所帮助,具有理论的创新性和针对我国当下实际的可行性,特别是将跨学科作业、跨学科评价融入其中做了系统的分析,突破当下的难点。同时,提供了实践中有价值的案例,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要学科,为的落地提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本书所收入的文章是根据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的手稿整理而成的。本书的特点是,它全面地阐述了爱情问题,它把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同迫切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同非常重要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同需要指导年经人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本书可供各种年龄的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阅读。
幼儿的学习品质决定了他们在所有其他领域的教育经历,并将决定幼儿未来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本书在描述学习品质的内容、发展、要素、影响因素,以及培养幼儿积极学习品质的一般性教学策略的基础上,重点用6个章节描述了培养每一关键发展指标的具体教学策略,同时真实展示了支持每一关键发展指标的教学实践。
本书作者系一位有着近30年教育工作经历的幼教人,站在一名教育者的立场,通过独特且富有人文气息的视角,以鲜活而有启迪意义的小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自己关于幼儿教育事业、关于教育者的人格、关于教育者的职业素养、关于幼教管理工作等的思考。小故事中蕴涵着大智慧,作为有心人的作者从教育者的角度,从不同的深度、不同的广度、不同的高度,用一颗慧心提炼它,并将其分享给所有教育者,甚至不同领域的人们,让大家去品味教育之美、教育之真。这些小故事不仅仅传递了教育、管理的方法,更从人生观、教育观的角度剖析了教育人对人生、对事业、对生活、对社会的一种态度与精神,让人读完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了轻松看待挫折、直面挑战的勇气。
本书是古书阅读方法的普及书。作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谙熟古代典籍和读书方法,同时又具有现代意识,对什么是古书,为什么要读古书,古书与今日社会的关系,读古书的方法,读书 精 博 通 的三字要点,读古书要明白学术源流和古书源流,读古书的工具书,读古书所应当得到的概念等问题做了恰当分析,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举例信手拈来,触类旁通。本书篇幅短小,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普通读者指示了通往古代典籍和传统文化的门径。
本书是 自然教育译丛 中的一本,以语言、科学、艺术、感官游戏等方面丰富的自然游戏活动,引导儿童走进自然,留意大自然中那些罕见的、不可预测的和不寻常的东西,让儿童和它们建立联系。 本书包括四章,让所有儿童亲近自然、发展适宜性自然课程实践、利用自然创造特别的游戏场所、感觉统合的自然活动。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自然增强儿童的感官意识,发展儿童的社会性、读写和语言技能;如何创设自然导向的课堂教学,建立实践学习中心;以及在自然中游戏的力量和重要性、运用自然元素和特别的自然游戏空间进行游戏的方法等。
目前,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已不满足于只当一名“教书匠/,而是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搞一些科研工作。搞科研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便能够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以此为根据,进行科学的推断或决策。 本书是一本入门性质的书,系统地介绍了外语教学科研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全书共分10章。前3章简要介绍了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的类别及常用的几种描述性统计方法。第四章至第十章为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推断性统计方法。第四章至第十章为本书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推断性统计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方法等。本书的特点是采用从头说起的方法,每讲一种统计方法都附有实例,目的在于能使读者更加深刻地领会和掌握统计
什么是人工智能?我能在学校里有效地使用它吗?哪些工作最适合人类智能完成,哪些工作最适合人工智能完成,我该如何将这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我和我的学校应该如何为人工智能做好准备? 《给教师的人工智能教育》一书将帮助教师和校长们深入了解人工智能,以制定学校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的战略。本书通过考察学校的需求和挑战,以确保学校做好准备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并从幼儿到高中生举例说明,展示人工智能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实际影响和益处。本书深化了对人工智能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理解,以及我们如何定义和衡量我们所重视的事物,并提供了一个框架,以支持逐步发展教师的人工智能思维,其重点在于通过基于证据的干预措施改善学生的教育机会。
我教了,你不会 ,这往往是因为在从 教 到 学 、从 学 到 学会 的两次信息转换过程中,学生遭遇了困境。而帮助学生成功经历从关注信息到传递信息、加工信息的完整过程,正是教师的专业责任。为了实现课堂教学 在学习 、 真学习 的可能, 学历案 这种新的教学实践专业方案应运而生。它是教师设计的、规范或引导学生学习的文本,是通向学生目标达成的脚手架;它是一种学校课程计划、学习的认知地图、可重复使用的学习档案,是师生、生生、师师互动的载体,也是学业质量监测的依据。 本书完整呈现了一群 反思性实践家 如何重新认识 真实的学习 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反思传统 教案 、 学案 ,基于学生的立场、秉持课程的视角展开教案变革的有益尝试。回应教学方案的专业化需要,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开发学历案的学理依据和关键技术,并提供了11门高中
拉尔夫.泰勒编著的这本《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英汉对照版)》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学家泰勒的经典著作,是迄今为止课程领域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被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自1949年初版以来,该书已重印40余次,并以多种文字翻译出版,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 泰勒在书中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考察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原理,既为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现代课程研究开创了范式! 经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正式授权,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同时获得该书的中文和英文版权。为保持原貌,本书后半部分直接复制了英文原著。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英汉对照版)》适合高校教育专业师生、教育研究者和中小学教师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