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核心素养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是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核心素养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1年版)》是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核心素养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是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核心素养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1年版)》是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要 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2022年版义务教育学科类课程的课程标准大多在课程内容板块新增了 跨学科主题学习 ,并规定要用不少于本课程10%的课时来实施。本书针对课标这一新的要求,围绕老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困惑,探讨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背景、意义、类型、进阶安排,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主题确定、目标确定、任务设计、评价设计,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研活动和学校管理,帮助学校和教师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本书整体风格简明清晰,通过以案说理的方式展开,既有理论探讨,也有案例剖析,对老师们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核心素养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1年版)》是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核心素养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是对《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2020年6月,《*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材〔2020〕3号)对外发布。2020年版的修订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调整:体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清晰、规范了普通高中三类课程的属性;确立劳动教育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的正式地位;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新热点、新要求;对个别文字表述与要求进行微调,以使普通高中课程永葆时代性与先进性。
《种子课3.0》 双减 政策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孩子。但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如何才能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继《种子课2.0 如何上对数学课》,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以课说法,和北京师范大学课程教学论学者郭华教授强强联合进行对话,精选10节种子课,通过论课的形式,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切入,呈现和剖析什么样的数学课是好课,为一线教师如何上好数学课做出引领和示范。本书另外还有 U盘版 ,含10节种子课课例视频,生动地再现俞老师教学现场,让一线教师更真切地体验和学习好课。 《种子课2.0》 本书是全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继《种子课》之后的又一力作,是对《种子课》的进一步深入思考与实践成果。俞老师认为,数学课要教好的前提是教对,否则再华丽的课堂也与真正的教育
本书的编写目的定位于 改什么?如何改?怎样考? ,从改什么、如何教和怎样考三个角度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的理念和要求进行深入解析。全书分为九章,内容涉及英语课程理念的改革、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化意识的培养、思维品质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练习与检测的实施以及核心素养下的考试。全书强调实用性,体现新意,有助于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开阔视野,更新教学理念,进而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英语教学实践。
为什么在新课标中增设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哪些类型与实施原则?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如何选择?目标、任务和评价如何设计? 如何统筹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进阶安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 跨学科学习 学习任务群,并安排10%课时予以落实,这对小学语文教师实施新课标提出了新要求。本书上编 关键问题解读 聚焦 跨学科主题学习 的学理脉络和现实意义。下编 典型课例解析 选取经典教学课例进行跨学科学习实践,并配以特色点评,对课例的精彩处进行解说。本书上编注重理论引领,突出前沿性、系统性和国际化;下编注重实践操作,突出原创性、经典性和示范性,将有助于教师落实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呈现给各位同仁的,是余映潮老师用10年的时间写成的80篇短文。在《语文教学通讯》 初中刊 的 名师讲坛 栏目连载了9年。这是作者用连载文章的方式形成的第三本作品,还有两本分别是《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和《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这80篇短文的写作,建立在余映潮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实践的基础之上,他力求用丰富的教学实例来诠释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书中用于例说的实例,基本上出自于作者的实践。 余映潮老师认为,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并认真努力地坚持实践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探求简明、实用、高效、雅致的课堂教学细节设计,祈盼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走进每一位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祈盼我们的学生能够在灵动的有训练力度的课堂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本书以《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为理论基础,通过回应一线教师关心的十个问题,围绕 小学语文大概念与大概念教学 小学语文大概念提取与单元架构 小学语文大概念教学设计 等展开论述,帮助教师把握语文大概念教学的基本内涵与关键要素。本书按照六大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每个任务群选择一个主题并按照大概念教学的理念进行了单元整体规划,同时以关键课例的形式为教师呈现了大概念教学的详细过程。从目标设计到评价设计,再到过程设计,用 工具 示例 的方式帮助教师把握大概念教学的实践要领,实现素养导向的课堂转型。
本书是全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继《种子课》之后的又一力作,是对《种子课》的进一步深入思考与实践成果。俞老师认为,数学课要教好的前提是教对,否则再华丽的课堂也与真正的教育南辕北辙。本书聚焦当前数学教育的现实问题,直指一线教师关心的种子课有哪些、怎么上等问题进行阐释。本书具体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 教对数学的问题讨论 ,下编是 教对数学的路径把握 ,具体通过追问与思考以及6大领域的12个种子课例,在幽默、智慧的语言中向老师甚至家长娓娓道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丛书 关注学段差异和重点学科,批共推出10个分册,包括小学学段的语文、数学、英语,初中学段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以及小初一体化的道德与法治、科学、体育与健康。 每个分册内容包括:上编关键问题解读 聚焦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重要内容以及新修订的变化点进行解读,并辅以教学片段;下编典型课例解析 针对教师关注的教学重难点、困惑点,以完整课例(或教学设计)和要点点评的方式进行深度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通过知识形成素养已经成为如今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共识。素养导向的教学,强调要以单元整体的方式组织教学,但想把握住如何更好地组织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有相应的理论和框架引领。本书以学习路径理论为基础,按照明确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起点、分析学习路径、设计并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四个步骤,建立单元整体教学的分析框架,对小学阶段的一些主要单元进行整体教学的分析、设计与实施,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实施素养导向的教学。
潘云梅编著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处理--循环与提升》以循环的视角探讨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处理。在文本分析和解读的基础上学习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涵义和用法,尝试通过读前、读中、读后各种不同的设计来循环练习词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核心词汇。增强词汇习得的深度,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兼顾词汇的教学周期。全书以教师访谈、常态阅读课分析、磨课课例为载体,通过行动和反思,呈现相关的可操作性成果。
本书是我国著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王荣生教授的代表作之一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一书的修订版。 *章 阅读 学习领域知识:修订版重写这一章,尽可能清晰地解说 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 实用文章阅读 文学鉴赏 等概念。 第二章 阅读教学的任务及其路径:解说 阅读教学 及其各种路径。 第三章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解说 阅读教学设计 的要领。 第四章 阅读教学设计实务:提供作者所研发的阅读教学设计的备课模板,分散文、小说、诗歌、实用文章和文言文五个部分,展示前述学理的应用。 作者对*版的修订力度较大,第二版的结构更为完善,案例更加充实,进一步提高了该书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
《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有关教学的理论问题。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论是指教学的艺术, 大教学论 , 就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 。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制订了编写教科书的原则要求,对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也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大教学论》还论述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等。本书奠定了教学论的基础,成为教学论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语文教学名家、特级教师王崧舟关于语文教学的全新力作。 语文课怎么上?作者认为涉及三个层次:一、课堂教学规范。这是基础层,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这么上,属于底线策略。二、课堂教学特色。陌生化是彰显课堂教学特色的基本路径和策略。三、课堂教学风格。这是课堂教学的*层次。本书主要就第二、第三层次,提供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策略,包括如何分析课堂学情、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处理课堂节奏、如何改进 课堂理答 、如何提升课堂境界等。书中有堪称范本的分析过程,有令人叫绝的应答方法。 阅读此书,将帮助你从新的角度理解教学,突破教学困境,创造自己的精彩课堂。 把语文上成一束光,把自己上成一束光。
2022年3月25日,教育*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 (2022年版),并明确要求:各地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课程改革理念和改革总体要求的研修交流,实现校长、教师及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 员全覆盖。为此,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研制)组编写了这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丛书 ,旨在方便各地有效组织教育管理者、教研员、中小学教 师等深入学习、理解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精神,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转变 育人方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保证课程有效实施。 本套丛书由教育*原副部长王湛同志担任编委会主任,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研制)组组长担任主编,是新课程标准解读的权威之作。丛书真实反映了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所坚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精选了肖培东老师在全国各地示范课中的十六个经典课例,涵盖中小学课堂,以教学沙龙的形式给人以现场感。钱梦龙、黄厚江、王崧舟、王君等十六位语文专家精彩点评。每篇实录都附上其教学理念、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细节、教学感悟,可谓篇篇精彩,更富有启迪。而所有的精彩凝聚起来,又凸显了他独特的教学理念:浅浅地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要感受的思想。肖老师教得低调,但教得精致,教得细腻,教得智慧,教得温情脉脉。如此课堂,怎能不暖?语文怎能不美?
本书收录的诗意语文创新课堂十例,均是王崧舟老师近五年来对诗意语文的最新探寻与创造。这些课例,都在努力、真诚地探寻与创造诗意语文的某种新可能: 1.课程新模式 在意境冥想中促进创意表达。 2.课程新路径 以整合思维深化整本书阅读。 3.课程新视角 通过意脉追索开掘古诗的文化意蕴。 4.课程新热点 突破难文教学。 5.课程新结构 在名篇教学中勾连名著导读。 6.课程新取向 以语文的方式传承革命文化。 7.课程新形式 以大概念统领群诗教学。 8.课程新理念 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9.课程新领域 彰显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特征。 10.课程新样态 在任务群视域下重构单篇教学样态。
2020年6月,《*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教材〔2020〕3号)对外发布。2020年版的修订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调整:体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清晰、规范了普通高中三类课程的属性;确立劳动教育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的正式地位;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新热点、新要求;对个别文字表述与要求进行微调,以使普通高中课程永葆时代性与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