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出版以来,畅销至今。董乐山译本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红色根据地的情况。 此次新版配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经典版本。 本书为*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指定书目。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 《古文观止》编定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家为纬,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成就。鲁迅先生在《集外集?选本》一文中说: 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不可轻视。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之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 吴楚材和吴调侯选文的初衷是 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 (吴楚材《例言》),因此选编时,他们 集古人之文,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是我国*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明胡应麟说: 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该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徐兰英伉俪合编的唐诗普及读物。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问世以来,伴随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的俗谚广为传布,并逐渐取代《千家诗》成为新的家塾课本,编订之初曾家弦户诵, 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 。迄今二百余年来仍在启蒙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陶冶审美趣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唐诗三百首》共选唐代七十七位诗人的作品,约三百一十余首诗。全书按照体裁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分为八部分,在各类的体裁下又大致按照诗人的时代先后编次。本书所选的诗,既侧重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等一流诗人的代表作,也酌情收入不知名作者的佳作,甚至收入僧人、歌女之作。所有这些诗作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歌、或沉郁顿挫,范围相当广泛,且又脍炙人口,总体符合
《包法利夫人》一问世,曾将浪漫主义文学推向至高点的维克多 雨果就从盖纳西岛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称赞道: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真正的杰作! 19世纪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左拉认为福楼拜是 自然主义之父 。 20世纪的法国 新小说 派称福楼拜为 鼻祖 。 福楼拜本人否认自己从属于任何流派。 欢迎你从《包法利夫人》进入 读客经典文库 ! 读客经典文库,100个书单丰富你的灵魂。
《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作品中的理性成分体现在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法布尔在对昆虫的观察研究中,反复试验,并考证多方资料,对主流学术观点敢于质疑,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竭尽自己之所能对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和补充,对自己的观察结果不轻易下定论,同时表明自己的怀疑态度与自身的局限。他在观察昆虫之余抒发感想时,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的自大,机械化社会的野蛮,话语间时常讥讽人类僵硬不化的成见,并谨慎地对社会现状进行冷静的思索。这部作品中的感性成分,不仅反映在作品的内容与语言表达上,甚至还反映在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从行文来看,作品充满了拟人化的昆虫生活,从用人类着装来形容昆虫的
一张寻宝地图,一片汪洋,一艘船,一群 真假难辨 的盟友, 男孩吉姆不知不觉陷入了扑朔迷离的海上寻宝险境
《呼啸山庄》用*的恨抒发*的爱,直抵爱情的本质。 在人类文学史上,《呼啸山庄》展露了人类情感中*的爱与恨,对爱情深度与力量的刻画直抵爱的本质,与莎士比亚戏剧相互辉映的天才之作。 《呼啸山庄》以爱情和复仇为主题,讲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仅凭借这部著作即奠定了艾米莉 勃朗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在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中,唯独《呼啸山庄》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毛姆将此书评为十大小说之一。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 笙诗 。《诗经》起初只称为《诗》或 诗三百 ,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母亲带着他寄居外祖父家。但这个家庭一直矛盾重重,外祖父因为脾气异常暴躁而经常打外祖母,也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尽管如此,外祖母一直慈善友爱,对阿廖沙进行了很多正面的教导。后来,阿廖沙的母亲改嫁,几年之后患病去世。埋葬了母亲以后,阿廖沙便到 人间 去独立谋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