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强国之路(2020疫情大考下汽车业全记录)/瞭望智库公共政策研究丛书》作为“公共政策研究丛书”之一,是继《新能源汽车产业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调研报告2016》、《汽车强国之路2017》《汽车强国之路2018》《汽车强国2019》之后,又一部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行梳理的研究专辑。本书系统性梳理了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包括产销走势、政策推进、产业链布局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对经历疫情冲击的全球和中国汽车产业进行了全方位剖析,围绕产业链重构、全球汽车市场走势、新能源与智能化等新兴技术的推进进程、中国汽车产业的危与机等话题展开评论与预判。
本书是关于村庄风貌技术导则和管理办法的编制探索。全书分为三篇:上篇“研究篇”阐述了村庄风貌特征的物质要素及构成方式,介绍了黄岩区长潭湖地区村庄建设风貌的现状特点与成因,以及村庄建设风貌导则编制的思路。中篇“导则篇”列出了黄岩区村庄建设风貌导则条文、构件样式菜单和重点要素的管控建议,从村落整体空间结构、单体建筑特征和设施环境等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系统化的规划设计导则指引。下篇“调研篇”辑录了编制任务、村民问卷调研分析和黄岩区西部5乡2镇12个典型村庄的调研,以切片的方式呈现了当地村庄风貌的特征。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案例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用于大专院校城乡规划、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学习参考,可作为从事乡村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参考读物,并可作
本书以第一手的历史影像来呈现一个个历史片段,关注细节、过程,倡导从生活史进入学术史。《赵堂子胡同朱启钤故居》系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后人撰写,首度披露曾经作为学社早期办公地点的该处故居的正规影像,颇具历史价值。《上海美专院系调整亲历记》回顾了60多年前的院系调整,留下重要的学术史材料。《1950,南下上海》回顾了东北电影制片厂美工组南下上海,开启上海美术电影新局面的重要事件。《我的大伯费穆》则以亲属的视角,介绍著名电影导演费穆的人生,留下电影史的重要材料。
本书的作者是父子二人,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退休工程师,他切身体会到石库门的文化价值,三十余年来访遍上海的石库门,与儿子一起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用心编写成一本能带读者追忆过去的书——《上海家门:消逝中的城市记忆》。本书以作者亲自拍摄的上海“家门”为主线,通过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向读者介绍老上海人眼中的城市记忆以及城市文化。书中很多照片已成为历史旧照,许多老建筑已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书的附录为作者著写的几篇随笔,在老一辈上海人对上海的记忆中,将上海的历史文化和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介绍给读者。正文部分精选百余幅珍贵照片,展现老上海里弄民居的家门风貌。同时,配以建筑细部照片,以及作者几十年来整理出来的建筑装饰(花纹、样式)分类介绍,带读者重温这些消逝中的城市记忆。
本书的作者是父子二人,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退休工程师,他切身体会到石库门的文化价值,三十余年来访遍上海的石库门,与儿子一起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用心编写成一本能带读者追忆过去的书——《上海家门:消逝中的城市记忆》。本书以作者亲自拍摄的上海“家门”为主线,通过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向读者介绍老上海人眼中的城市记忆以及城市文化。书中很多照片已成为历史旧照,许多老建筑已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书的附录为作者著写的几篇随笔,在老一辈上海人对上海的记忆中,将上海的历史文化和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介绍给读者。正文部分精选百余幅珍贵照片,展现老上海里弄民居的家门风貌。同时,配以建筑细部照片,以及作者几十年来整理出来的建筑装饰(花纹、样式)分类介绍,带读者重温这些消逝中的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