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昶著的《袁昶日记(上中下)/中国近丛刊》是关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清廷赴日本日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考察之记,为期七月,考察了日本各地大、中、小学及其附属机构共七十余所,详细记录日本的学校设施、规模制度等。
暂无内容简介。。。。。。
《神女》处理的是中国历史和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母题——神女,从上古的龙(阴性)、女巫、女娲,到《楚辞》中的神女、湘妃,再到中古的洛神、汉女及各种传说中的江河神女,研究其形象的衍变互换、与现实世界和民间信仰的错综关联,在文学中的不断呈现,及作者的想象和阐释。全书主要围绕在唐代诗歌(尤其是李贺)和传奇中蔚为大观的各种江河神女进行描绘和阐释,其瑰丽诡异的意象令人向往。
袁昶著的《袁昶日记(上中下)/中国近丛刊》是关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奉清廷赴日本日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考察之记,为期七月,考察了日本各地大、中、小学及其附属机构共七十余所,详细记录日本的学校设施、规模制度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刑法教义学的研究方法,结合阶层犯罪论的逻辑和理念,精选100个典型刑事判例,并对判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说理,对不同的学说进行梳理论证,注重建立刑法学说与案件处理之间的紧密关联。 本书致力于缩小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距离,注重客观性思考、体系性思考和功能性思考的同步推进,通过对我国司法机关实际处理的大量案件进行分析和评价,熔前沿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于一炉,为刑法研究者按照刑法学理论体系研究相关问题指引研究方向。同时,为司法实务人员提供更严谨的分析思路,得出妥当判决结论,以改变判决依赖司法解释的现象,使司法实务人员树立罪刑法定、刑法谦抑、人权保障等基本理念,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利。
《文史哲研究丛刊·教化与惩治: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禁毁问题研究》分为上下两编,约40万字。上编主要研讨书籍禁毁的文化特质,对于戏曲小说的文化功能、戏曲小说禁毁的缘由、禁毁的管理形态、禁毁政策下的戏曲小说传播等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下编探讨戏曲小说禁毁的历史演变。梳理了宋元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禁毁的历史进程。考辨各个时期戏曲小说的文化管理政策、分析禁毁个案,探讨禁毁历史进程。《文史哲研究丛刊·教化与惩治: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禁毁问题研究》对我国古典文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宏观考察的意义。
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繁荣,既是对中国古典史传文学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西方传记文学的借鉴与模仿,同时,也为新时期传记文学复兴与昌盛起到了示范作用,并在我国传记文学史上担负起了转型变革的历史使命。它以先进的传记文学理论和大量的优秀传记作品构筑了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我国有史以来,在传记文学领域出现了3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以《史记》为代表的古典传记。“前四史”以后便是长期的衰微和停滞,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传记的出现。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在西学东渐之后,受西方传记文学和进化启蒙思想影响颇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彻底反传统的历史背景下,它在文体和语言上进行了革新与演变,促成了中国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转型。五四时期思想解放带来了知识分子个性的张扬,模仿西方传记体式的自传或回忆录成了
维克多·马斯克尔被出卖了。国会下院的声明揭露了他战时双面间谍的身份,霎时间,他的耻辱被曝光,爵位被剥夺,作为女王收藏的画作艺术品管理人的职位也被取消。疑云重重。究竟是为了谁而牺牲了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牺牲了他的一生?小说《约翰·班维尔作品系列:无法企及》的题材脱胎于二十世纪英国家喻户晓的“间谍”事件。约翰·班维尔用他那“无法企及”的文笔塑造了丰满的马斯克尔的形象——一个同性恋艺术史学家兼双重间谍。他的原型正是历史上的“四杰”之一——安东尼·布朗特。“间谍”的历史情节曲折跌宕堪比戏剧,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也是对马斯克尔这一角色的总结。
198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冯至先生与范大灿先生合译的席勒名著《审美教育书简》,这是对席勒该部美学经典的首次译介。目前,范大灿先生计划对这部译著进行修改和注释,另外再增添三部分内容,即:“论质朴的和伤感的文学”、“论美”、“论优雅与尊严”;其中,“论美”在至今尚未有译本,而国外学术著作一般论及席勒主要美学作品,都少不了这三篇,因此,范先生感其重要性而将其一并收入,使得这部中文版的面貌更加齐全。
《诗境浅说》一书重“义韵之深,诗境之妙”,同时对其“声调,格律,意义及句法,字法”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分析。书中收录了王勃、骆宾王、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卢纶、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数百篇名诗,从声调,格律,意义、句法,字法入手,阐释其精微细妙之处。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小孩”,台湾女孩刘安婷就是这样“追逐大饼干”的人生赢家。 靠自学,她高中毕业就以全额奖学金考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课堂之外,她的足迹踏遍欧、美、亚、非洲的多个国家,曾在几内亚湾跟加纳的孩子们戏水、在塞纳河畔和法国同学辩论哲学、在加勒比海与海地的灾民一同重建家园、在日内瓦湖畔和联合国官员谈判、在湄公河旁访问柬埔寨国务卿。她也曾因课业落后太多而被教授羞辱、曾为了融入酷炫的朋友群而迷失自己、也在毕业时因获得论文奖喜极而泣。 但这不仅是一本刘安婷的普林斯顿成长经历,这是一个女孩,用自己的信念和勇气,企图用生命影响其他生命的勇敢决定。 23岁的刘安婷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工作和生活环境,抛开人人艳羡的,所有人为之努力的“理想人生”,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创
刘强著的《古诗写意/有竹居古典今读》是“有竹居古典今读”系列的第二部。 作者精选唐代以前古诗近70首,加以现代性解渎与赏析,熔故事性、趣味性、批判性于一炉,涉笔成趣,别开生面。又以主题意象为中心,对十几种古典诗歌创作中常见的题材及作品,予以系统梳理和生动演绎,抉幽发微,左右逢源。全书文笔雅洁,语言跳脱,读来引人入胜,兴味盎然。
《汉魏六朝杂传研究》对汉魏六朝杂传的研究,实际上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对汉魏六朝杂传的存佚、著录、作者等进行详细考索,力求厘清每一种杂传的基本情况;二是对汉魏六朝杂传进行细致的文本研究,对每一种杂传的人物传写、叙事建构、风格取向等各方面进行系统解析;三是在对每一种杂传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对整个汉魏六朝时期的杂传创作进行宏观审视,分析总结汉魏六朝杂传的人文品格,并对其历史地位与价值特别是其中国古代小说史意义作出判断。
198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冯至先生与范大灿先生合译的席勒名著《审美教育书简》,这是对席勒该部美学经典的首次译介。目前,范大灿先生计划对这部译著进行修改和注释,另外再增添三部分内容,即:“论质朴的和伤感的文学”、“论美”、“论优雅与尊严”;其中,“论美”在至今尚未有译本,而国外学术著作一般论及席勒主要美学作品,都少不了这三篇,因此,范先生感其重要性而将其一并收入,使得这部中文版的面貌更加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