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汉学史书系”作为一个文化工程,其撰写的难度非一般学术著作所能比拟。严绍□教授谈到siniligy的研究者的学识素养时提出四个“必须”:①必须具有本国的文化素养(尤其是相关的历史、哲学素养);②必须具有特定对象国的文化素养(同样包括历史、哲学素养);③必须具有关于文化史学的基本学理素养(特别是关于“文化本体”理论的修养);④必须具有两种以上语文的素养(很好的中文素养和对象国的语文素养)。这几点确实都是汉学研究者必须具备的文化和语文素养,否则很难进入汉学研究的学术境界。
英语翻译方法与技巧演练——本书主要在词汇、语句、谋篇等不同层次上进行论述,讲述了词的选择、引申与褒贬、转译、分句、合句、直译、意译等技法,并讨论了短句、长句、整篇等不同情况下的翻译要领。本书的实用性很强。
意义空白填补的运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机制,虽然可以从上述各领域得到解释,但其本源可以追溯到认知领域,因为对意义的理解是一个认知问题,对意义空白的填补归根结底是一个心理认知活动。本书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意义空白在大脑认知中的表现进行描述,并揭示意义空白填补的认知运行过程和规律。
“中译翻译教材”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联合翻译教学、翻译实务、翻译研究、翻译服务等各界资深人士,为中国各类翻译学习者精心打造的大型系列教材,包括翻译专业本科生(BTI)系列教材、翻译专业研究生(含MTI等)系列教材、翻译选修课程系列教材、翻译证书考试系列教材、行业翻译系列教材。“中译翻译教材”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常年、长期征稿,成熟一本,出版一本,旨在成为中国翻译教学的标志性出版工程。贾文波所著的《汉英时文翻译高级教程》包括词语翻译、句段翻译、篇章翻译、时文评论翻译四大部分,涉及时事政治、对外宣传、经贸、旅游、广告等体裁题材(未涉及文学翻译),可供具有英语专业本科毕业以上水平的学习者以及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专业硕士生使用,尤其适合高校mI教学之用,也可作为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其他外向型专业(
“中译翻译文库”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对翻译类学术专著和兼具学术著作及教材性质的图书的总体规划,以中国原创翻译类学术著作为主,兼顾部分国外翻译类学术著作的中译版,包括翻译思想与理论研究丛书、翻译史研究丛书、口笔译教学与研究丛书、翻译名家研究丛书、经典作品翻译与传播研究丛书、行业翻译与翻译产业研究丛书、翻译名家自选集、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丛书等。 陈德彰编著的《热词新语翻译谭》(三)系“中译翻译文库·翻译名家研究丛书”之一。 《热词新语翻译谭》(三)探讨了近来涌现出的众多汉语新词的英译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包括社会热点词及网络流行语等,提供可以接受的译法,分析可能出现的误译,从词汇角度探讨汉英语言的异同。
肖忠华编著的《英汉翻译中的汉语译文语料库研究》书中所展示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语言特征量化研究”(项目批准号07BYY011)的最终研究成果。该项目将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汉语母语语料库以及与之对应的汉语译文语料库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对比分析,从多种角度、在不同层面对汉语译文的特征进行全方位的宏观与微观考察,找出汉语译文的区别性特征,并通过考察英汉平行语料库中的源语渗透效应来确定翻译过程中源语对译文的影响程度。再将针对汉语译文的研究发现与目前国际上现有的主要是基于英文译文的翻译共性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英汉语这样大跨度的翻译语对中产生的证据对所谓“第三语码”的启示。《英汉翻译中的汉语译文语料库研究》可作为对语料库语言学、翻译学和
本书主要研究意大利裔美籍学者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思想。书中详细解读了韦努蒂自始至终所坚持的理论主张,分析了其思想的理论范式与伦理诉求,同时对韦努蒂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借鉴和传播进行了“反思”,即深入思考其差异性伦理的局限性和本身的“矛盾情绪”。 本书适合从事外语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人士阅读。
《哲学维度的中西翻译学比较研究》关注的焦点是比较翻译学,并主要针对中西译学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1)在比较翻译学视角下勾勒出中西译学的哲学思想比较研究的范围;(2)厘清翻译的定义与分类,从当代和哲学的学术视角再度解构翻译的本质;(3)探索翻译的本体及翻译研究的本体,归纳各翻译学范式的核心思想;(4)探索中西译学的方法论及翻译技巧,分析规范、描写与解释的研究途径;(5)分析翻译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尤其讨论译者主体的特性;比较中西译论所普遍关注的意义观、翻译批评、翻译美学等,且关注当前一些热门话题,包括翻译伦理、翻译规范、翻译作为文化资本积累与流通途径等内容;最后,讨论中西译论接受、融合与创新的途径。以上论述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中西译论的异同及其背后的动因,促进比较翻译
《当代西方主要翻译理论及其在文体翻译中的应用研究》共分为九章,靠前章介绍了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翻译思想;第二章介绍了功能目的论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翻译理论;第三章从后现代视角对翻译理论研究进行了探讨,列举了后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主要理论——解构主义翻译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第四章介绍了文化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翻译理论;第五章对文体和文体翻译进行了分类和概述;第六章至第九章将前四章讨论的当代西方主要翻译理论应用到文体翻译研究之中,以期弥合一直以来横亘于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可以对翻译实践有所启发。 。
本书是以近年来英汉对比研究成果作为英汉互译的原理,通过典型的翻译实例和循序渐进的课内外翻译练习、练习提示和译文评析,全面、系统地帮助学生提高英汉互译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教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对特征、习惯性差异及其对翻译方法的制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规律并能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 该书适用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但也适用于非英语专业中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以及其他已达到中高级程度并希望继续提高英汉互译能力或参加各类翻译资格考试的自学者。 本教程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强调系统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通过典型的翻译实例和循序渐进的课内外翻译练习、练习提示和译文评析
本书是以近年来英汉对比研究成果作为英汉互译的原理,通过典型的翻译实例和循序渐进的课内外翻译练习、练习提示和译文评析,全面、系统地帮助学生提高英汉互译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教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对特征、习惯性差异及其对翻译方法的制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规律并能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 该书适用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但也适用于非英语专业中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以及其他已达到中高级程度并希望继续提高英汉互译能力或参加各类翻译资格考试的自学者。 本教程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强调系统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通过典型的翻译实例和循序渐进的课内外翻译练习、练习提示和译文评析,巩固对原理的把握,以此加强感性
“中译翻译文库”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对翻译类学术专著和兼具学术著作及教材性质的图书的总体规划,以中国原创翻译类学术著作为主,兼顾部分国外优秀翻译类学术著作的中译版,包括翻译思想与理论研究丛书、翻译史研究丛书、口笔译教学与研究丛书、翻译名家研究丛书、经典作品翻译与传播研究丛书、行业翻译与翻译产业研究丛书、翻译名家自选集、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丛书、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等。 “中译翻译教材”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团结翻译教学、翻译实务、翻译研究、翻译服务等各界资深人士,为中国各类翻译学习者、从业者精心打造的大型系列教材,包括翻译专业本科生(BTI)系列教材、翻译专业研究生(含MTI)系列教材、翻译专业核心课系列教材、翻译选修课程系列教材、翻译证书考试系列教材、行业翻译系列教材等。
《标志翻译1000例:方法篇》是一套学术与应用并举的翻译教科书。原汁原味的英文图标实例,标准地道的英文译写规范。收录词条1600余条、国标照片800余幅。注重双语标志误译案例的解析。练习编排,“读写译”三结合,实用有趣,配有参考答案。
该书的主旨是跳出象牙塔,以知识性及趣味性为特点服务于莘莘外语学子,帮助他们从史料中把摸翻译的脉搏。为创造直观的生动效果,为再现译者的风格,本书多处提供其译品片断(或诗歌,或散文,或小说),但一般不做技术性的评论,由读者裁定优劣。笔者认为外国翻译理论为中国的译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活跃了我国理论家的思维,促进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建设,但我国的译论不应失去自身的特色。翻译理论家们面对一味“崇洋”的现象,提出了“建立中国自成一体的翻译理论体系”,并采取具体措施,总结和集中传统译论的经验和智慧,糅以西方理论之精华,构制成我国新译论的基本框架。中国翻译事业近100年飞速的演进,以及翻译工作者的呕心沥血的努力,在本书中得到详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