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辞典继承前人译学研究的成果,介绍译学新现象、新领域和新理论,并对译学研究的趋势和方向作积极的探讨。 全书分分类词目、译论百部、译学百论主要板块,收录词目1900余条。 分类词目分27个大类,涵盖翻译概念、翻译技巧、翻译理论、翻译史等领域,涉及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并汲取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充分体现“翻译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这一特点。 译论百部简明扼要介绍外重要的译学著作。 译学百论总结外重要翻译理论家的主要翻译思想。 附录含《中国翻译要事年表》、《我国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分类书目》、《外翻译组织与期刊名录》等内容。
本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翻译的文化功能,从翻译活动过程解析翻译的心理学机制,从翻译方法上研究翻译的传播价值,由此构成知识论、二度编码论和价值论主要三论,回答了译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书中关于翻译二度编码的观点、结论中关于媒介跨文化传播的思想以及翻译学的建构主义的思考是本书的创新发现,具有学术前沿的意义。各章中关于译制的案例分析是作者多年翻译实践的理论升华,在译制研究领域具有的开拓意义。 本书的理论性较强,读者为具有的外语、翻译、新闻、传播学学术背景的人员。 ???
本书辑录了作者近年来在《复旦学报》、《学术月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西书中译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这一主题。全书分译史通述、译局专论、译家译著、译名术语、译史问题等五个部分。
《汉英科技翻译新说》对翻译理论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大胆尝试。全书共三章,章首次向读者推出了“句型比对译法”,针对汉英两种语言在句型这个基本层面的差异,分别讲述了汉语中各种主谓句和无主句的英译方法。特别是要用由先行词it和there构成的特殊句型来翻译的情形。编者认为,这种句型比对译法易于掌握运用,特别适合于我国读者。 第2章首次向读者推出了“汉英科技翻译关键词法”,针对汉英两种语言在时态、情态动词、被动语态、虚拟语气、后置修饰语、非限定动词、名词结构以及冠词等八个方面存在的重大差别,提出了八个“活用”——灵活运用时态、情态动词、被动语态、虚拟语气、后置修饰语、非限定动词、名词结构和冠词。 第3章“汉英科技翻译基本方法与技巧”系统介绍了分清偏正、选词用字、增补法、省略法、转换法、语序调整法、正
东北师范大学马如森教授出自学者孙晓野(常叙)先生门下,上承罗王学脉,于甲骨金文造诣甚深,多有著述。日前承他寄示新作《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书稿,嘱我写几句话。追忆1992 年,他所著《殷墟甲骨文引论》书成,有胡厚宣、孙晓野先生撰序,我也厕身其间。荏苒近20 年,马如森先生将三篇序移录于他这部新作,而胡、孙两先生都已过世,念此不禁感怀系之。马如森先生这部《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冠以“甲骨文概说”、“金文概说”,发凡起例,作为读者入门阶梯。然后列举有代表性的甲骨九片、金文七篇,循字逐句,细加论析注解,附以语体译文,其深入细致,不厌其详,可谓。书末还为学习书法者着想,附以精美的临写作品,以作示范。全书设想之周到,工作之详密,体现出马如森先生长达十年的功夫,很值得读者品味。 在这里我特别想
这是一本以翻译理论、翻译史、中西文化比较和中英语言比较、翻译实践、翻译工具为“五脏”的“小麻雀”型的学术图书。章,力图消除对翻译的误会,说明翻译理论和翻译史“是什么”。第二章,从宏观上探讨翻译与文化、语言的关系,以及中西文化和语言的种种差异,解释翻译“为什么”难背后的原因。第三章,从中观上探讨语法、逻辑、修辞与翻译的关系,从微观上讨论翻译入门指津的技能,说明“怎么译”。第四章,把语言的“奇葩”挑出来,各个击破,继续从微观上说明 “怎么译”的问题。第五章,则提供一些翻译工具,包括常用句型、缩写、主要翻译证书考试、翻译网上词典、翻译学习网站等。
《外宣翻译导论》从应用翻译学 、对外传播学、跨文化交际学的视角出发,集中研讨 了外宣翻 译的主要特点、基本原理和翻译策略。全书内容点面 结合,针对性强,整个理论解读 过程系统深入,分“外宣工作概览”“外宣翻译特点 ”“外宣译者的素质”“外宣译病透 视”“外宣译理融会”“外宣译技例析”等6章24节 。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紧密结合, 贯穿始终。《外宣翻译导论》可供口笔译工作者、外 事工作者、新闻工作者、高校师生等阅读参考。
本书编者退休后,潜心学习书法,修身养性。先后临习古代书法大家的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一些书法作品。学习书法期间,应同学同仁之邀,注释了唐代草书大家张旭《古诗四帖》、宋·黄文节公书梁·简文帝的《梅花赋》等字帖文字,纷纷复印传抄。 本书《颜注急就篇译释》是据学习《急就章》的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校勘详实,译注严谨,书后附有《明拓急就章》,可助习者扫除文字障碍,亦可供学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生态翻译学立足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是一种从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致力于从生态视角对翻译生态整体和翻泽理论本体进行综观和描述。 本书对生态翻译学做出了全景式的描述与诠释,探讨了“翻泽即生态平衡”、“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等核心理念,并对翻译生态体系、翻译本体理论、翻译文本转换等研究内容进行了解读与示例,构建了生态翻泽学的理论话语体系。 本书适于翻译理论研究者、翻译实践工作者、高等院校翻译学院系所的师生,以及其他对翻译研究感兴趣的人员。对从事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师生等也都具有参考价值。
《外宣翻译导论》从应用翻译学 、对外传播学、跨文化交际学的视角出发,集中研讨 了外宣翻 译的主要特点、基本原理和翻译策略。全书内容点面 结合,针对性强,整个理论解读 过程系统深入,分“外宣工作概览”“外宣翻译特点 ”“外宣译者的素质”“外宣译病透 视”“外宣译理融会”“外宣译技例析”等6章24节 。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紧密结合, 贯穿始终。《外宣翻译导论》可供口笔译工作者、外 事工作者、新闻工作者、高校师生等阅读参考。
叶子南等的《(汉英翻译指要——核心概念与技巧》为从事汉英翻译的工作者、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技能指导和配套练习。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Partone)综述汉英翻译中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Part Two)介绍了十项实用汉英翻译核心技能;第三部分(PartThree)讨论了汉英翻译中的特殊问题,诸如比喻、习语的使用、文本分析等;第四部分(PartFour)提供六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及译文范本,并对文本和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用以指导学习者的翻译实践。全书内容包括技巧讲解、练习及答案解析。 《(汉英翻译指要——核心概念与技巧》是汉英翻译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参考学习用书,对翻译工作者、口译员及高等程度的英语学生都有指导意义。
本辞典继承前人译学研究的成果,介绍译学新现象、新领域和新理论,并对译学研究的趋势和方向作积极的探讨。 全书分分类词目、译论百部、译学百论主要板块,收录词目1900余条。 分类词目分27个大类,涵盖翻译概念、翻译技巧、翻译理论、翻译史等领域,涉及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并汲取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充分体现“翻译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这一特点。 译论百部简明扼要介绍外重要的译学著作。 译学百论总结外重要翻译理论家的主要翻译思想。 录含《中国翻译要事年表》、《我国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分类书目》、《外翻译组织与期刊名录》等内容。
本书英文版于2004年出版,是一部编排科学的口译研究入门专著,对口译研究成果进行了庞而不杂、条理清晰的综述,是口译研究的学科理论奠基之作。该书出版后,在翻译研究界及口译研究界均受到高度评价。翻译研究界的代表人物莫娜·贝克(MonaBaker)称,“这本以读者为本的实用教科书是口译研究这门重要新兴学科的一份路线图。”国际口译界的行业组织“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也发表评论称,本书“必将很快成为口译研究入门的标准教科书”,其出版“是对口译研究领域的一大贡献”。《口译研究概论》自出版以来也受到了口译学习者的广泛欢迎,不少高校将本书列为口译(研究)方向硕士生、博士生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