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起点俄语金牌入门:发音单词句子会话一本通》: 本书的开篇是俄语语音和语法入门。语音有发音部位的图示、要领提示以及俄语字母的字帖,语法行文简明扼要,语音与语法均配有练习,所有练习都由外教录音。 场景篇是本书的重点,共有61个话题,话题有相识、生活、出行、天气、打电话、购物、爱好、用餐、就医、邀请、入住酒店、做客、节日等。每一课包含词汇、对话、练习、练习答案,并根据对话内容配有知识小贴士,讲解语言难点,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本书赠送两本小册子。交际口语小册子涉及同意、怀疑、高兴、惊讶、忧虑、感谢、遗憾、称赞等方面;常用词汇小册子按照分类原则编写,列举日期时间、数字、服饰、蔬菜水果、就餐、购物、家居、厨具家具、婚姻、房子车子、休闲时光、出行、颜色、礼品、职场等19个方面的词
在专业俄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而要想有效进行俄语听力训练,选择符合学生语言水平且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听力材料则尤为重要。听力材料过长、出现大量生词、俗语和口语化表述等问题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困惑,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俄语日常会话听力教程》的编写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为俄语低年级听力教学提供有趣易学、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可靠材料。《俄语日常会话听力教程》已作为基础俄语视听说课程教材并在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试用的内部讲义资料为基础进行编写,既适用于课堂教学,亦可供学生课余自学。
在语文学领域,20世纪的俄罗斯贡献了三位学术大师——维诺格拉多夫、雅可布森和巴赫金。本书以维诺格拉多夫的作者形象理论、雅可布森的语言学诗学理论和巴赫金的言语体裁理论为研究对象,试图透过俄国学者的修辞理论,找到对我们有益的启发和触动。上篇“作者形象的修辞角度研究”探讨的是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文外作者与文内作者、修辞与意蕴等文学修辞学问题,并着重阐释了审美主体在作品中所具有的统摄全局的核心作用。中篇“语言学诗学理论研究”则选择由诗学切入,围绕“诗章结构”这一中心概念展开论述,指出雅可布森的语言学诗学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析诗的综合模式,而如何借鉴这一模式,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篇“言语体裁理论研究”从言语交际、表述与体裁的相互关系中揭示了这一理论的深刻内涵,对比分析了它
所谓学术,或称研究活动,并不神秘,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研究某种问题,形成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知识。“学”为理论研究,“术”为应用研究。梁启超在《学与术》一文中说:“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学术研究分为原创研究和步武研究,或称前沿研究和常规研究,而人类的思辨有三个境界。所谓境界,原是佛学术语,指心外无境、境存于心和境界。学术研究必须有高境界。它不是佛学的身外之物,而是学人的内心之境,所谓志存高远,格物致知。
......
本书选取俄语词汇交际手段——语气词和感叹词作为研究对象。语言具有称名层面和交际层面两个对立体系。前者表达映射在说话人语言意识中的客观现实,后者反映说话人、听话人和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语气词和感叹词属于语言交际层面单位,高度依赖语境,在口语对话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表达意图愿望、情感态度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将语气词和感叹词视为词汇交际手段的组成部分,以期在语言交际层面对其整体进行描写。本书以俄罗斯学者М.Г. Безяева的交际语义理论为指导,运用交际手段语义常体参数思想,从功能和翻译两个角度对俄语词汇交际手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以口语对话为语料,采用描写法、分类归纳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这些手段表达交际意义、组成交际结构的功能类型,并基于交际手段常体参数及其扩展规则,结合实例对各类功
《俄语阅读》第四册是中级俄语阅读教材,供高校俄语专业以及自学考试零起点学生在三年级学期使用,建议基础较好的非零起点学生在二年级第二学期使用本教材。本书共有35篇不同题材的课文,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对文中的难点作了相应的注释,并且精心设计了判断对错、多项选择、续句子以及回答问题等练习形式。此外,在课文的排序,练习形式的选择上,我们贯彻执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保证本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阅读训练,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加语言知识,掌握各种基本的阅读技能,进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书是根据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1980年版《俄语语法》精选压缩而编成的,篇幅约为原著的三分之一强,但保留其理论体系、观点和术语,旨在向国内读者介绍苏联近年来俄语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成果。 全书包括语音学、音位学、重音、语调、词素学、构词学、词法学和句法学八编,知识系统全面,内容丰富新颖,兼顾理论与实践,适于作俄语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广大俄语教师和语言理论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提供给读者的是整个20世纪的俄罗斯语言学术史或者说语言学思想史,而非普通的语言学史,这是它与同类著作的*区别。这就决定了本书研究的重点在于:一是对俄罗斯语言学各领域有影响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介;二是对俄罗斯语言学方法论的演化和转进加以论证和描写;三是对俄罗斯语言学各领域的主要流(学)派的学说进行解读和引证。最终目的是向我国学界展示这些成就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为促进我国语言学与世界其他语言学成果的对接,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参照和借鉴依据。为达成上述目的,《20世纪俄罗斯语言学遗产》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基畸与历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时间跨度写空间维度相结合、介绍与评述相结合的整合性方法,试图构建起“宽正面”、“大纵深”的立体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