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是宋代著名志怪小说集,洪迈撰,记载的是中国古代传闻的怪异之事,是宋代志怪小说中篇幅*的一部。《夷坚志》内容芜杂,本书目前所选140余篇,代表了《夷坚志》的主体面貌。
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代表作《事物掌故丛谈》,探究了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最初来源及其历史演变,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基本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俗掌故日历2019》以《事物掌故丛谈》为蓝本重新梳理,选取掌故精华,按365天日历编排并配图。主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民俗漫画一日一赏”鉴赏组成。民俗掌故的由来,汲取民俗学家杨荫深初版于1945年的《事物掌故丛谈》。南京大家潘方尔所作的水墨漫画,圆软通透,酷肖丰子恺先生风致,笔底磨尽岁月的火气,一派澹澹清华,读者能够更形象地感受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另一部分是日历主体,包括日期、星期、农历、节气、节日、纪念日等,亦以潘方尔秦风汉韵、古朴雅拙的印章和铁画银钩、冠绝古今的书法呈现。真可谓:一日一民俗,一画一世界。书
Health Qigong — Taiji Stick Health Preservation Exercises is anew set of exercises created by the Chinese Health QigongAssociation. Embodying the concept of Taiji, which emphasizes theharmony of yin and yang, man and nature, this new set of exercisesdistills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stick practice, guides bodymovements and stick wielding, and coordinates directed breathingand imagination. The whole set of exercises is graceful, easy tolearn, and suitable for people of all ages; and it helps curediseases, improve health, and prolong life.
《诗经手绘图谱植物卷》《诗经手绘图谱动物卷》两册,以冈元凤纂辑《毛诗品物图考》所出先后顺序为序,分草、木、虫、鱼、鸟、兽卷,每卷所列物种以《诗经》篇目先后为序,加以常识性注解,并对原诗稍作简析,同时对照收录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所绘制相关物种图片,对比铺陈,凡四百余幅图片,方便读者一一对应,格物致知。
《术与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性特征》主要分析了《易》中关于“阴阳”文化的释义和存在,同时将阴性文化单独列出加以讨论,从古代文献如《六经》《春秋》《洪范》等篇目中分析阴性文化的现实阐述,将人性、文化等用阴性文化加以阐释,诠释了阴性文化的内在含义。
《朱子家训》稿给我的感触是,图文并茂,简明通俗,注解透彻,精义了然,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发掘传统文化精髓的普及性佳作,很值得推介。 彦寿先生乃当下福建朱子文化研究领域一位学养丰沛、成就斐然、有影响力的学者。他每有著述出版,总会让人眼前一亮。我印象至深的是八年前,彦寿先生时任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编撰了多达200万字的《朱子文化大典》,用现代视角阐释朱子理学思想体系,尤为重视正本清源;其富有创意的学术探索,辨析唯实且极有见地,受到学界频频点赞。近年来,彦寿先生出任福州理工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所所长,在朱子文化普及方面拓展了一片革故用今、融合生活与现代表达的鼎新格局,《家训注解》的别开生面即是实证。彦寿先生做学问“穷理”“居敬”,可谓以“朱子精神”研习朱子文化,令我感佩。向他讨
《鬼神仙怪:中华鬼神文化大观/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以探究中华文化的多彩纷呈和文化意趣为主旨,科学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导下,从神界之源(神的溯源——原始先民的万物有灵,神的发展——创始万物之神、自然神、道教催生的神、佛教东传后儒释道相融合衍生的神、民间流传的俗神等)、鬼域之源(地府的传说、阎罗的来历、诸鬼的划定)、神鬼人三者关系(人类向神祈吉祥、祭祀求平安;人类封神弄鬼;人鬼神趣闻趣谈)着手阐述,妙笔生花,深入浅出,对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相并行的鬼神仙怪的独特性、多样性、趣味性等加以品读和赏鉴,以展示中华文化宝库的异彩华美、摇曳多姿、曼妙奇趣。
《中华好家风故事》精选古时圣贤孟子、诸葛亮、刘备、周敦颐、范仲淹、朱熹、曾国藩等名人教育子嗣树立起的良好家风家训,兼及近代如梁启超、叶圣陶和当代普通百姓继承发扬言传身教的良好家教理念和方法,予以详细介绍和解读,同时选取部分代表性的家书作补充说明。
学者李欧梵选取了心目中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英雄本色、政教道统、江河岁月、饮食男女、魑魅魍魉、魂兮归来,结合经典文本进行个体剖析,从中外比较、古今汇通的角度阐释中国文化传统是什么。同时,作者所提出的这六个面向又构成一个完整而多元的文化光谱,它们相互映照,富有乐感,读来甚有趣味。
惠明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茶,1915年获得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大奖,世称“金奖惠明茶”。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匮乏,惠明茶文化的许多重大问题少有研究、莫衷一是、有待查考。如:何人何时始创惠明茶?何人建造惠明寺?何时形成惠明村?惠明茶源于禅宗,还是源于畲家?史上几多惠明禅师?几多惠明寺?几多惠明路、惠明桥?又有那些民间传说、古典名著和古代诗词纪念、传颂惠明禅师的事迹与精神?惠明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作者陈晓南、陈凌历时十年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用六年时间完成了《惠明茶文化》一书。本书共分三章十五节,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中国道教有三祖 老子为鼻祖,张陵为教祖,陈抟为老祖,三人被誉为道教。陈抟,号称淹通三教,独树一帜。传河洛数理、创先天易图、开象数宋门、奠理学基础、善内丹大法、倡三教合人,持终生不仕,获尊号 希夷 ,乃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儒师道祖。
本书分为37章,抓住中国文化中一些最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如四大发明、建筑、绘画、饮食、功夫、围棋),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和深入的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读者对象为:1.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有一定中文水平的外国读者;2.在21世纪中华民族将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有志于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重新认识的中国读者。
家谱是以特殊形式记录家族来源、迁徙、繁衍、生息、荣衰、升沉等,是家族的生命史,也是学术界研究某些问题所不可缺少的史料。《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系统介绍了家谱的一般知识,包括家谱的定义、起源、演变、种类、特性、内容和功能、家谱与姓氏、郡望堂号等,阐述了家谱编修的基本过程、编修前的准备、具体编修方法、印制方法、颁谱庆典、家谱收藏以及研究性家谱、数字化家谱的编写方法等,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可读性和实用性,适合广大家谱爱好者和编修家谱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研究汉语语法历史发展的专著。全书共26章,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论述了汉语语法发展的历史面貌、发展阶段及其内在规律,重点是历史句法学的探讨。 本书以汉语基本理论为基础,讲述了名词、人称代词、构词法的发展、词序的发展、长句的发展、语气词的发展,以及“五四”以后新兴的句法等知识。 本书材料丰富、系统性强,规模可观,是语法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
本书准确地描述了古代贯穿人一生的礼仪,主要包括诞生礼、成童礼、拜师礼、成人礼、婚礼、相见礼、饮食礼、日常礼仪、祝寿礼、丧礼、葬礼、祭礼等,希望读者能看到鲜活的、与每个人生命延展密切相关的传统礼仪。传统礼仪不单纯是外在的约束和规定,而是根本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