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湿病证治学》是凝聚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及其编委会近20年心血的我国*部中医湿病专著。2013年本书第2版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1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第3版也在广大读者需求声中应运而生。全书分上、中、下篇和附篇。上篇全面阐述了湿病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常见证候、治疗及湿病的研究进展、湿病的预防与护理;中篇分内科、妇科、儿科、皮科、外科、五官科等,集中介绍常见湿病证治;下篇为名家论湿精粹,首先介绍了中医名家干祖望、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何任、张琪、李今庸、萧熙、康良石、杨春波先生治疗湿病的宝贵经验,然后具体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附篇介绍湿病常用中药、湿病常用中成药、方剂索引。第3版新增了湿地、雾霾的相关内容,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之本的思想。
作者经过二十余年曲折的学习临床探索历程,尤其是近年的经方教学实践,渐渐感受到经方的神奇与魅力,也体会到经方至平至易的一面,只要能正确认识经方思维,把握好方证就可入门,进而登堂入室。作者总结出学用经方三部曲——明、熟、变,明白经方的理论体系,临床思维特点;熟谙方证;善于变通。且试用电脑作比喻,八十年代, 学电脑,老师讲授那繁杂的指令编程,没有几个人听得进。 待视窗操作系统问世,集高效性简易性于一体,连小学生都可以熟练地运用电脑,根本用不着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及繁杂的指令。《伤寒杂病论》就是中医体系中高效且简易的临床"视窗操作系统",是中医佳的临床指南。作为临床医生无需去考虑那繁杂的病因病机及繁琐的理论,只要将六病提纲领会,熟谙基本的方证,临证自会得心应手。
《来华留学生专业汉语学习丛书·中医汉语系列:中医汉语综合教程》是“来华留学生专业汉语丛书。中医汉语系列”的主干教材,《中医汉语阅读教程》、《中医汉语听说教程》等同系列教材皆围绕此书内容展开。 《来华留学生专业汉语学习丛书·中医汉语系列:中医汉语综合教程》在选材上既注重中医文献的严谨性,又兼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在课文编写时特别注意整理归纳常见的中医词汇、句式、知识,弥补普通汉语教学及教材中医药相关专业词汇及知识的教学盲点,没有中医知识背景的留学生也可以由浅入深地学习使用。
本书分为土家族医药发展简史、土家族医学基础、土家族临床病治、土家族药物、土家族医药学术价值与开发前景等章,系统地介绍了土家族医药特有人体三元结构、3种内治法、24种外治法、108种病症以及360种植物药并附药图
《打开中医之门:针对西方读者的中医导论》科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打开中医之门:针对西方读者的中医导论》具有如下特点:1、中医理论部分。《打开中医之门:针对西方读者的中医导论》在介绍中医理论及文化背景的同时,也关注与相应时期西方(古希腊)医学理论及文化背景的比较分析,以此使西方读者对中医的理解更加清楚到位。2、中医基本知识部分。突出介绍中医一些独特的方法,及与西医的互补性。3、临床治疗部分。在病种的选择方面,《打开中医之门:针对西方读者的中医导论》没有简单地选择西医没有办法而中医有疗效的常见病种进行介绍,或简单地选取一些病例予以佐证,而是严格根据西方医学最为看重的“循证医学”原则进行病种的遴选和病例分析。
药方是中医药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知识,而根据临床情况的辨证加减药方,更是凝结着医者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是中药方能传世千年而经久不衰的原因。 本书中收集了自古以来的经典药方,将晦涩难懂的古方转换成更适合现代人使用的现代方。武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还对原方进行辨证加减,形成独特的对证药方,并对药方的变化做出解释,让你了解药方的来龙去脉。 “君、臣、佐、使”是药方的组成部分,更是方药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本书将药方的君、臣、佐、使用清晰直观的图表进行表示,佐以真实的药材图片。力图让读者读懂药方并学会使用药方。
《中华导引术的中医养生学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以中医导引文献为基础,首先对卷帙浩繁的古典文献中导引术养生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并对跨学科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把控和掌握,整理出关于中华导引术技术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而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不同历史区间的描述与分类。其中包括:史前时期之萌芽,夏商周时期之初步兴起,春秋战国时期之流行,秦汉魏晋时期之多元化演进,隋唐五代时期之实用性发展,宋辽金元时期之融合性递进,明清时期之体系化定型。在此基础上,借助中医养生学“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等理论体系,分别从中医学的“整体观”“治未病理论”“顺时养生”等视角对中华导引术内蕴含的中医养生学智慧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精选日常常见、常用又比较容易混淆的中药材50余味,重点突出药材的传统性状鉴定方法,通过“读图”模式及口语化的语言,使普通群众了解中药材的生产、炮制现状,掌握挑选药材的方法及使用、储存方面的知识;也使大家在购买中药尤其是名贵中药时有一本较为可靠的参考资料。
程绍鲁主任医师于2000年在首先研制出远红外线陶瓷,亦称“生物陶瓷”、“聚能陶瓷”,从此开启了现代烫熨疗法之先河,本书集程主任和他海内外的学生们十年之临床经验,查阅大量古今医学文献,本着让大家看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的原则编著此书,书中图文并茂,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烫熨疗法的历史渊源、作用原理和应用于三十余种常见病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是一部供人们自学烫熨疗法,自我保健的科普读物。
从名古屋乘新干线西行两个小时,就到了冈山市。冈山古代属吉备国,公元1141年4月,《吃茶养生记》的作者、日本茶道史上被尊为茶祖的荣西禅师就诞生在今冈山市郊的吉备津。 荣西(1141—1215),又号千光、明庵,俗姓贺阳氏,幼名千寿丸。其父贺阳秀重是吉备津宫(今吉备津神社)的神官。荣西幼年的时候,跟从父亲诵读佛教的俱舍颂,到了十四岁(1154年)便在比睿山(今京都市东北)延历寺出家,号为荣西。延历寺是日本天台宗的总本山,创始人最澄大师(767—822)曾在中国留学,学习天台宗、密教、禅宗等佛教思想和戒律。最澄之后的慈觉大师(园仁,794—864)、智证大师(园珍,814—891)等也都曾在中国留学。他们回国以后带来了新的学风以及活跃的学术空气。但是唐朝末年,日本停止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中日文化交流陷于中断状态。所以到了荣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先天的体弱可以通过后天的脾胃调理来弥补,先天体强也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来保持强壮;我们的实际寿命往往由后天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决定,因此要“补养后天以资助先天”,调养脾胃是养生的重中之重!而现代人由于饮食、住行习惯,大多有脾胃问题。另外引起脾胃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身体过度疲劳,总是忧虑、烦恼太多,不爱运动……都可能导致脾虚。那么,如何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脾呢?这一切,在《大国医 脾胃调和百病消》中就能找到答案。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臭氧治疗的各个方面,深入到臭氧变化的化学结构,精细到臭氧治疗操作规程。纵观全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首先,本书在、2章,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描述了他行医过程的复杂和艰辛。接着,在第3—8章详细介绍了臭氧的理化性质以及一些技术问题。然后,在第9—15章客观概括了臭氧作用于人体的药理、毒理机制。6—36章,全面的描述了臭氧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最后,在后三章,对于臭氧治疗做了一下展望。正如作者所说,“本书是在深刻的科学和医学背景之下的一个全新版本。如此,对于所有的臭氧治疗师、医生和对臭氧的实际作用机制感兴趣的科学家们都是十分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