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闪耀着智慧光华的珍品——一组出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浙江大学外文系教授的传世之作,内容涉及中西文化、文学评论、文学中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研究、语言学中的词汇学、语法法学和词典学。这些论文极上下古今、中西之功,且洋溢着一股人格力量。作者们无论在做什么专题研究,始终的思考是与非、真与伪、善与恶、正与误、进与退、益与害的根本问题,始终坚持他们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信念。
本教材为上海交通大学同时通识核心课程《学术英语交际》的配套教材。内容体现学术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如何选题、如何检索资源、如何确立论文大纲、如何撰写主题句、摘要、引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以及如何列出参考文献、如何避免学术抄袭等学术写作过程的各部分要素。同时,本书还包括如何修改论文、如何将论文转化为演讲内容、如何有效演讲等一系列过程。该书适合文、理、工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个年级和各个专业学生。该教材尤其适用于于希望出国深造、发表科研论文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
《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在简要介绍每一种方法流派及其相关理论的同时,通过案例解析和对话交流等手段,引导教师多维度深层次地思考与每一种外语教学流派和方法相关的问题。每章着重介绍一种方法或流派,其编写结构基本上作如下安排:方法概述;典型课堂;案例解析;理论链接;对话交流。
《学术交流英语》由刘常华、肖振风和许迪主编,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UnderstandingAcademic Lecture;Giving Academic Presentations;Participating inAcademicSeminars。共九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学术交流技能单项训练、学术交流技能综合训练和学术交流任务三部分内容。本书从“交流”的视角出发,以学术交流为语用语境,语言训练与学术交流技能训练并重,按照学术交流技能划分单元,每个单元均有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学术交流英语》适用于“以任课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强调信息的获得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 中华翻译文摘》 以文摘形式辑录了 2006 2010 年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等区域有关翻译的论文与专著 《 中华翻译文摘》 经国际顾问和编委会从上万篇文章中精心遴选而成,中英对照。 《 中华翻译文摘》 不仅是广大从事翻译理论研究者的得力助手,对大学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拟从事翻译研究或翻译实践的人士也大有裨益。 《 中华翻译文摘》 共分为九大板块: (1)翻译理论与思想 (2)翻译史 (3)翻译文学与文化 (4)语言学与翻译 (5)学科与应用翻译研究 (6)翻译教学 (7)语料库、翻译技术与机器(辅助)翻译 (8)口译研究 (9)翻译研究专著。
目前,各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如何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尤其是如何准确定位英语教学培养目标,是当前高职学院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朱红英编著的《实用外语教学方法研究》的写作目的是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本书的目的每一个英语学习者,学习的终目的是掌握英语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和与他人沟通准确性。
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英语和汉语存在句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存在句引导词的意义、存在句的结构、主谓一致与不一致、定指限制、存在句的方向,等等。书中采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对与存在句有关的主要理论问题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有不少新颖且有价值的观点。书中后建立了一个存在句的基本认知模型,经过不同语序的多种语言的验证,证明具有普遍的解释力。本书以BNC和《围城》为语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论具有代表性。本书的读者对象为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语言学教师、语言研究者以及其他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的读者。
随着英语教学与学科或专业相结合,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专门用途英语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其中的研究方向。笔者根据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力图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作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探讨,本书共分为六章。章、第二章对专门用途英语及专门用途英语中的学术用途英语进行了详尽探讨,第三章主要从语域理论与专门用途英语、体裁理论与专门用途英语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研究,还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课程研究及其设计现状等,并辅以案例分析,故颇具实用价值。第五章对专门用途英语教材进行了研究。第六章则是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本书力求具体、详实地阐述有关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陈淑莹主编的《英语影视文化赏析(共2册)》包 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配套视频,适合高等院校英 语专业低年级选修课学生、非英语专业高年级选修课 学生以及其他水平相当的英语学习者使用。学生用书 每个单元共七个部分:每个单元都以介绍电影体裁以 及电影史上的经典大片为引言,让学生在欣赏、评析 影片之前对特定的类型有大致的了解。Part I Introduction简要介绍影片的出品年代、导演和主演 ,以及主要获奖等基本信息,方便学生在赏析前对影 片有一个总体了解。Part II Plot Summary为影片 故事梗概。Part III Cultural Notes为文化注释。 该部分简单阐述影片中出现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 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Part IV Words and Expressions为词汇、短语和影片中的专业名词 注释。该部分旨在通过学习本单元主题所涉及的主要 词汇、短语,让学生在具体影
本书作者周煦良(1905—1984)是我国著名英国文学翻译家、教授、诗人、作家。《周煦良文集》收集了作者的主要译著和论著。 周煦良先生的主要译作有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英国作家毛姆的《刀锋》等小说和《美学三讲》、《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等哲学方面的译作以及((西罗普郡少年》等译诗。作者在六十年代曾受*委托主编高校文科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 作者的论著收集在《舟斋集》中,其中有多篇关于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论文,由于这些文章是作者五十余年教学、翻译经验的总结,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指导意义。数篇文学译著序言,由于作者具有渊博的英国文学、哲学学识,所以这些序言也
《高校外语教师概述策略教学元认知知识研究》梳理和总结了以高校外语教师用论说文教授概述策略时应具备的元认知知识为研究内容的学术专著建构与验证过程。整个研究过程应用了Carifio-Perla(2011)的教育材料发展理论,体现了哈佛商学院案例研究模式。书中还进一步讨论了作者如何将专著中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上升到元认知层面加以理解、深化和反思的过程。 要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方面的元认知意识,使其成为具备元认知能力的读者,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元认知知识,并基于元认知模式或/和阅读理解理论做教学决策、开展课堂教学实践。《高校外语教师概述策略教学元认知知识研究》可作为培训教师建构元认知知识框架的学术性参考资料,且书中的研究模式亦可在教育博士论文写作和教材编写方面得到应用和推广。
本书以情景对话形式揭示英语新词的生成和使用语境,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自然而然地了解新词和用法,并能够跨越中西文化障碍达到得体使用新词的目的。对话语言力求表达生动,地道上口。贯穿全书的184例英语对话将论及的语言现象置于形象具体的语用情景中,为读者提供了生动自然、幽默诙谐且极具实用价值的语言应用范例。所有的新词用法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活、书刊、杂志、广播、电视及英语本族语者的街谈巷议。英语全部对话都配有中文参考译文,以供读者参阅。
《英语词汇学引论(第4版)》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材;是大学英语课课教师和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英语自学者等学习英语词汇学理论,理解、运用、掌握英语词汇,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英语语言实践能力的参考书。 《英语词汇学引论(第4版)》语词汇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英语词汇的来源、发展、现状及其研究方 法;分析英语词的结构、类型、意义、理据、相互关系、语义的变化方式、过程及用法;研究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还对英语习语的特点、分类、语义以及英语词内的发展和使用都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并提供了大量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