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世称弘一大师,1880年出生于天津官宦之家,弱冠之年迁居上海,才华横溢,名倾沪上文坛。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专攻美术、音乐,六年后回国,在杭州任教,“及门数千,遍及江浙”。1918年,正当风华正茂之年,他毅然剃度为僧,相伴青灯黄卷,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直至1942年圆寂于福建泉州。李叔同是中国现代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也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在绘画、音乐、戏剧、书法、金石、佛学等领域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诗词创作只是他一生卓著成就当中的一部分,但相比其他艺术成就,诗词对于我们了解弘一大师的心路历程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编辑这本诗词集就是出于这样的初衷。此次编辑以时间为序。除了收录弘一大师所作的绝句、律诗,以及词作外,还增加了他所创作的歌词,因其歌词也十分讲究平仄、韵
本书为了帮助读者诸君了解什么是八股文和八股文的形式而编纂的。因为只有明白了八股文是什么,才能了解八股文的功能,认识它的历史价值和对社会的巨大作用。而了解了八股格式的发展演变就可以懂得统治阶级是如何利用八股文来控制士人思想,和八股文是如何来影响社会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就掌握了八股文的真谛。本书将明代名家的作品作为人选对象,因为明代是八股文的源头,在明代,八股文经历了创制、完善、定型、鼎盛、衰颓、变革、振兴的发展、演变过程,八股文的功能、原生态及变化态,正格与变格,对社会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在这个时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只要把握了明代八股文,就等于把握了八股文的形态。因为清代八股文继承的是明代诸体皆备的成熟形态,没有那么多的曲折演变过程。之所以选取名家之名作,是因为这些八股
本书献给,那些曾因为轻信看似友善的基金经理以及所谓专家而备受伤害的投资者;希望能驾驭波动率越来越大的市场的投资者;希望直接参与股市而自负盈亏的投资者;愿意为自己的股市投资花费一点时间和精力的投资者。本书为所有市场投资者提供循序渐进的技术指标。技术分析专家阿佩尔向读者介绍各种投资策略和市场择机模型,并深入浅出地介绍高深的技术分析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短线投资者、中线投资者和长线投资者,也同样适用于基金投资者。·从容应对空前的市场波动·在不确定市场中赚取收益的有效技术手段·每周只需花10分钟进行操作的致胜投资策略·承担更低的投资风险却可以获得超过“购进并持有”策略的投资收益·教你如何股海弄潮·教你辨别至关重要的政策性、季节性等因素引发的股市周期
权力是针对可能的抵抗所引起的结果,或者,换句话说,是反向的因果关系。我们也在交换信纸和博弈论中发现当前的概念,这两种理论强调过程的可计算方面,过程仍是在因果关系范围内设想出来的,但富于选择性。《权力》通过交往媒介理论来分析权力现象。权力是被当作交往媒介泛化的符号,很多权力概念如同把很多交往媒介(对于一切货币、真理、爱情)泛化的符号一起进行比较。目前有关“权力”问题的讨论很多,却很少有从结构功能主义层面来探讨的。这本有关“权力”的大师之作,可为讨论奠定很好的理论基础。
这是一本通过研究中国人心理来分析中国人的国民性和中国文化的著作。作者沿着中国人心灵发展的历史并且围绕着“被阉割的龙”这个意象,着重谈了中国国民性与中国文化之病和对其进行疗救的观点,以此希望得到爱国爱民族的朋友们的关注。本书第一部分是全书的总纲,系统阐述了本书的理论观点。第二部分分别对历史事件、文化产品、社会现象进行心理分析,在不同的点上具体展开第一部分的思想。第三部分则更多地侧重探索疗救的方法。此书语言幽默风趣,并配有手绘插图,使你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中享受阅读。
米友仁,(公元1086-1165年),一名尹仁,字元晖,小名虎儿,晚年自号懒拙老人,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他能书擅画,北宋宣和四年,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其山水画脱尽古人窠臼,自成一家之法。米氏父子创造的山水画,运用“落茄皴”(即所谓米点)加渲染的表现方法,抒写自己对山川的感受,世称“米家山水”。此图是米友仁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图绘江上雪山、云雾变幻的奇境。图开卷便是浓云翻卷,远山坡脚隐约可见,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化,山形逐渐显露,重迭起伏地展开,远处峰峦终于出现在团团白云中。中段主峰耸起,宛如镇江一带尖峰起伏之状。林木疏密,表现远近与层次,此段山水清晰,显露了真实。但末段一转,山色又隐入淡远之间,处处体现造化生机。该图中作者用没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来的双勾法,给人
近几年来有一种运动风筝——盘鹰异军突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户外运动者喜爱。这种风筝仿真性很强,可模拟真鹰在高空中自由盘旋,在无风和有风的情况下都可放飞甚至可以在室内放飞。这种被外国人认为不可思议的技艺源自于我们的传统民间工艺。有体育界专家学者称,:盘鹰有可能成为高尔夫等户外运动之后又一项高雅的健身运动。盘鹰集艺术、技巧、健身于一身,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目前仅就北京而言爱好者就数以千计,很多人为此着迷,而且爱好者越来越多。很多知识分子、画家也跻身于这项运动中,对盘鹰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一只制作精良的盘鹰在国内已卖到几千元。北京是盘鹰的发源地,是很多名家聚集的地方而且爱好者众多。全国各地和海外的盘鹰爱好者们不惜千里迢迢来北京拜师学艺。作为北京的一种特色风筝,
简媜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乡村古朴、圆和、亲切的氛围让她获得更多的是生存的宁静。她的笔触抒情如诗,包容着浓烈的柔情,充分显露出她对土地热爱与思索。其后,简媜背负行囊远离故乡,走进了繁华的都市,领略了生活的另一种滋味。简媜没有对大都市产生太多的好感,在行文中她一再流露出对和谐纯朴的人伦关系的渴望,她写童年、写爱情、写故乡的土地,渴望通过这样的途径回归宁静。简媜永远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他们欣赏简媜的清词丽句,佩服她善于化解古典文字和佛经中的典故为鲜活意象的能力,同时也被她文章中所带出的孤独、柔软、宽容大所了的胸怀所感动。简媜的人品如同简媜的文字,清高不做作,安详不冷漠,典雅又充满了智慧。她谦、质朴、悲悯的人格也同样赢得了广大读者和朋友们的尊重。
编写朱德同志的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编辑出版《朱德选集》和《朱德年谱》的工作基础上,经过五年努力完稿的。邓小平同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本书依据的主要资料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朱德五千余件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他所参加的中共喘、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从工农红军到人民解决军的重要会议记录,他的大量工作笔记;还有,朱德在一九三七年口述、由他的秘书孙泱等记录的、八万字左右的《朱德自传》稿本。上外,我们还走访了许多同朱德有过直接接触的人,广泛查阅了各种报刊和回忆录等。力求根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比较翔实的信史。本书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集体劳动的成果,由金冲及任主编,龚希光任副主编。
《手编大好!》是实业之日本社旗下知名的手工编织杂志,首度正版引进登陆中国。本期收录72款时尚大方的编织物,适合各年龄段女性的需求,有广受欢迎的连肩袖针织薄线衫、今年大热的亮片毛衣、适合丰满体型的宽松针织线衫、包包帽子围巾等人气单品。主题鲜明,风格多样,花样新颖别致,无论居家出游还是约会,都会找到您想要的那一款。每款作品均有详细的编织说明及步骤图解,书末16页超详细编织基础,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上手。
在这部“二战”史经典著作中,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描述了日本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亚洲发动战争,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偷袭珍珠港,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展开激战,直至最后被迫投降的历程。本书史料极为丰富,许多材料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也提供了大量手史料。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此书英文版于1970年在美国出版后即成书,并获1971年度普利策奖,在西方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被视为名作《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
1562年佛罗伦萨艺术家及理论家瓦萨利创办了所艺术学院,它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学院艺术教育的开端。但是,视觉艺术被拒之门外一直持续到19世纪,直到约翰·拉斯金在牛津开设艺术讲座和画室来提高牛津学生的艺术修养才逐渐改变这一局面。今天,无论欧美还是中国,人们终于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要以艺术史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和与其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一部讨论欧美,尤其是美国近现代学校视觉艺术教育发展和演变过程的专著,内容涉及专业艺术教育与普通学校艺术教育。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学校艺术教育开始产生国际影响,至80年代形成了“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简称DBAE)理论,这一理论已经对我国的艺术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回顾这一理论的源头自然是很有必要的。
本书叙述了部分神话的诞生、发展等内容,并揭示了不同国家神话之间的联系,同时对不同神话中登场的神灵和英雄,以及从神话起源到世界末日等让人无限遐想的神秘故事进行了详细地对比说明。事实上,神话世界的内容很庞杂,无法用一两本书来概括。因此,在编辑的过程中,书中所有神话内容都只是提到了要点,更有许多地区的神话故事直接被删减掉了。由于分布的地域太广,性质和根源千差万别,因此非洲和美洲,以及大洋洲的神话故事并没有在这里出现。
本书共有三个中心主题,每一个主题代表着其出版时组织研究领域中发展方向的相应的变化。通过研究这三个主题,以及对经验主义研究和随之而来的理论上的展开,我们就可以得出评估该书的影响力、观察本书观点的演变过程及探索当今它在这一领域的地位。个,也是最核心的主题,论述了环境或组织的社会环境在有关问题决策的控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观点帮助我们理解了包括员工雇招募、董事会成员构成、联盟和兼并的寻求等问题。一般的前提条件就是相关社会环境,这一观点在我和萨兰基克共同的或个人的研究中都可以看出来。了解组织环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开放系统理论观点的自然延伸,并与当今理论相结合。该观点认为,如果想真正了解组织的抉择和行动,就应该更多的关注组织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在位置上的压力与限制因素,而不是将重点放